1. 文明禮儀教育內容有哪些
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具體如下:
1、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動作、語言、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2、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
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3、文明用語:1、您好!2、請坐!3、請問… 4、請稍候!5、對不起!6、請原諒! 7、很抱歉!8、沒關系!9、不客氣!10、謝謝!11、請不要著急!12、對不起,讓您久等了。13、您請講!14、我會盡量幫助您。15、為您服務是我應該做的。16、有不懂的地方您盡管問。17、非常感謝您的合作。18、再見。
4、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有時甚至失禮失態,一句「對不起」 就能使怨氣煙消雲散,反之,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釀成人間悲劇。
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道歉,是我們從小學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項道德修養,我們要學會說「對不起」,力爭做個文明青少年。
而且,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文明用語則是通往心靈的金鑰匙,在交際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語,反映著一個人的修養,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
講臟話粗話的世界是「黑白」的,講文明用語的社會才是「彩色」的。當然,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用語還有很多,要注意各種場合使用的禮貌用語。
其次,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為基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別人侮辱、歧視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表現,並以特定的方式指導人的行動,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動機。
正確的自尊心應具有待人謙遜、不驕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學生在學會尊重他人時,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時,其內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所以,培養青少年學生高尚的人格,養成自尊、自愛、自律的良好品德顯得尤為重要。禮儀教育可以作為動力和導向,在青少年學生的個體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再者,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說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於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
一些學生平時也知道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公共場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時,其"禮儀"規范就無法發揮,這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
要教育青少年學生樹立信心,懂得在應用得體的禮儀言行的同時,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於展示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自我,並且充分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去表現這一點。
禮儀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良好禮儀習慣的人首先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能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學校,禮儀能使老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友善,使校園的文明氛圍更加濃厚。
2. 淺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一 狠抓禮儀常識教育,提升學生素養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學生文明禮儀素養和禮儀行為兩大方面,主要包括語言、舉止、儀容儀表和場所禮儀等。
(一)語言文明教育:不說臟話是語言文明的前提,學會並運用文明禮貌用語(常用十字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正確稱呼他人,掌握基本交往交談技巧,能夠當眾簡短發言。
(二)著裝審美教育:學習服裝穿著的TPO原則:服裝的穿著要與穿著的時間、地點、場合環境相協調。如上課應穿著校服,運動休閑的運動服,不穿奇裝異服。
(三)舉止規范得體教育:學習優美的站姿、坐姿、走姿,簡單練習大方漂亮的面部表情,讓學生發現自身的美、展示自身的美、樹立自信心,散發青春陽光的魅力。
(四)人際交往教育: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男女生之間、社會活動等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和禮貌禮節。
(五)校園場所禮儀教育:校園場所禮儀教育有教室、辦公室、宿舍、集會、衛生間以及其他場所禮儀的教育。
二 加強自身禮儀修養,提升人格魅力
「學高為范,德高為師,」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首先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強自身禮儀教育能力。
(一)樹立信心:班主任要對自己的禮儀教育能力有信心、對學生有信心,在禮儀教育過程中要看到他們的進步,始終堅信如果我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學生們就會像我們設想的那樣文明有禮、懂事可愛。
(二)講究方法:禮儀教育是心靈溝通的教育,多用正面引導法和情景模擬展示對比法,讓學生領悟發現。少用說教,不用反面語言。如:在禮儀教育的初期見到學生可以主動和他打招呼,而不是給他下個「沒禮貌」的結論而放棄;學生說臟話時善意提醒他注意使用文明用語提高個人魅力,而不是大聲訓斥。讓學生時刻感受到你是在幫助他,讓他進步,而不是在管教他。
(三)區分場合:公共場所多用於各種禮儀常識的普及和正面宣傳。學生偶有不良行為在公開場合應善意悄聲提醒,強調某種現象和行為時不點名,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其願意接受你的禮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