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述21世紀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策略包括哪些內容
21世紀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策略包括以下內容:
1、加速教育國際化進程。
高等護理教育必須樹立教育國際化觀念;加強國際間護理學術交流;積極發展國際合作辦學。
2、加速護理人才培養速度。
適應新世紀需求的護理人才培養目標首先必須是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新世紀需求的護理人才培養目標應是實用性護理人才培養目標。
3、建立人才培養目標。
有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具有專業培養功能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營造有利於專業素質培養的教育環境
4、提高護理教育的產出效益。
採取多樣化辦學形式,建立靈活變通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護理教育質量標准和評價指標體系;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護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1)護理教育導向是什麼擴展閱讀:
護理教育的任務為: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開展護理科學研究和護理教育研究、發展社會服務的項目。
護理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必須與總體目標相結合;必須包含本學科課程全部重要成果;須符合教育心理學原則;必須具有可行性;必須具有可測性;必需與非目標教學結合。
護理專業教師培養的途徑包括:終身自學以求終身發展;在職培養規范化;脫產進修制度化;學術交流經常化;專題講座和短期學習班相結合。
2. 護理教育是指什麼
1.護理教育學是護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是一門研究護理領域內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應用學科
2.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是國家根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文化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出處:見課本P29】
3.課程是指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學科及其目的,內容,范圍,活動,進程等的總和,它主要體現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 【出處:見課本P45】
4.教育目標是指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培養人才的具體質量規格與培養要求。
5.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准,是在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中合作完成的目標。
6.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改變。學習的內涵:學習是學習者通過經歷或經驗實現的心理過程。
學習是產生相對穩定的行為或心理傾向的改變。
學習是一種適應活動。
7.強化:提高機體反應概率的任何事件。
8.正強化是通過呈現某種刺激增強反應的概率。
9.負強化是通過終止某種刺激增強反應的概率。
10.懲罰是提供某種刺激而抑制反應發生的概率。
11.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並指使學習活動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心理傾向。
12.護理教學過程:是護理教學雙方共同完成的任務,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為中介共同完成的全過程,是使學生掌握護理專業知識體系和基本護理操作技能,形成獨立從事護理工作能力的過程。
13.講授法是指以教師為主,由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授知識進行教育的教學方法。
14.臨床教學:為學生提供把基礎理論知識轉移到以患者為中心的高質量護理所必須得智力技能和精神運動技能。
15.帶教制:一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固定跟隨一位護理人員進行實習的形式。
16.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取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和過程。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17.護理教學評價:從設置護理教學目標開始,並以護理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價值的判斷。
18.信度:可靠性,指測量結果的穩定程度,常指一項評估對評估對象前後測量的一致性,常用兩次考核結果的相關性來表示。
19.效度:真實性,指評估的有效性,即評估結果對欲要評估的屬性之間相符的程度。
20.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1.教育狹義: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為首要和直接目標的教育活動。廣義: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首要和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