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疼痛教育舉一反三會議精神是什麼
擴展閱讀
如何優雅的同學聚會 2025-02-05 13:54:40
琦玉老師出自什麼動漫 2025-02-05 13:45:49

疼痛教育舉一反三會議精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05 09:11:54

A. 孔子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學習方法是什麼

1、教育思想:

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學習方法:

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1)疼痛教育舉一反三會議精神是什麼擴展閱讀:

孔子教書育人: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七十二賢士」,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梁,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

人物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B. 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是什麼教學原則

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是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

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都體現了學習的遷移。

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承認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和學會思考。

4、發揚民主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5、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