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然世界是兒童智慧的無盡源泉,該如何進行自然教育
從一般意義上來看,幼年是兒童認知學習和行為習慣構建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他們對未知充滿了渴求,他會接受你所傳達的一切東西。
但是很多家長都無法真正在這個最佳時期進行一個非常正確的教育。因此就出現了很多那些急於幫忙過分幫忙的家長,不僅沒有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反而幫了倒忙。那麼如何進行自然教育呢?
一、家長的錯誤行為。
首先不得不承認關於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很多家長和教師都是一種一無所知的狀態,他們大多數時候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他們可以很好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實際上他們的行為不僅對孩子沒有什麼好處,而且傷害是很大的。我們時常會看見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做錯了某些事情而對他進行批評,因為他做對了某些事情而進行過分的誇贊這種事情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每個孩子的心理發展方向都不太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他的行為更好的做法應該是不予作出評價。對於一個真正會教育孩子的人,他更多的是引導而不是對他定義某些東西。
自然教育絕對是一個頂尖,而且好用的教育方式也逐漸讓人們所接受和採納。
㈡ 面對不同的天氣,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德智體美勞還包括自然教育。因為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與大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我們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才能夠更加清楚的明白生命給予的意義。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出去旅遊,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猜世的美好。但是有一些家長由於工作比較忙,時間比較少,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帶孩子一起出去玩。但是大部分都是借口,其實可以推掉一些工作來,抽出一些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和孩子的。就讓小編來帶你一起看看面對不同的天氣,如何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吧。
㈢ 家長可以如何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
●和孩子一起種菜養花
大自然的事物,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樂樂爸爸就在陽台上和孩子一起種起了一些蔬菜,養了一些花,每天都和樂樂一起記錄著那些綠植的生長過程,觀察它們每天的不同狀態,從生根到發芽,從開花到結果。
樂樂雖說經常會宅在家,但是卻能夠通過陽台這一縷小角,體會到自然植物的生長過程,並且,從中知道食物的由來、植物的習性等等知識。
在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得到很多的好處:
①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孩子每天對那些綠植的觀察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觀察能力的鍛煉,通過夜以繼日的觀察,孩子能夠逐漸的自主地總結出觀察植物所需要的技巧,從而無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觀察效率,讓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事物的觀察要點。
②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孩子每天堅持觀察綠植生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品行的磨煉。一個人要是能夠每天堅持做一件事, 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逐漸堅毅、有耐性、更有大局觀。
③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在觀察植物的同時,孩子還需要動手去維護綠植的健康,比如在種下種子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之後需要將種子埋在合適的土壤中,還需要每天按時給綠植澆水、曬太陽等,並且還需要根據綠植的不同生長情況,及時的調節澆水量、日曬量等。這些,都能夠極大地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無形中得到鍛煉。
④讓孩子更加珍惜糧食、尊重生命:孩子種植蔬菜的行為,能夠讓孩子直觀地明白食物的由來,知道食物是來之不易的,所以能夠很好地激發孩子對待糧食的珍惜心理。另外,孩子通過觀察綠植、種植綠植、維護綠植,也能夠慢慢地體會到生命的意義,知道生命的堅韌與脆弱,對生命產生應有的尊重心理。
●與孩子一起進行垃圾分類
國家早先就已經提倡垃圾分類的,將垃圾有效地區別,更便於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不僅能夠維護自然環境,也能夠增加垃圾的處理效率,減少現有在資源的浪費等等。
而垃圾分類這件事,也是在家就能做的,所以,樂樂的爸爸每天都要和樂樂一起對家裡的垃圾進行分類。
最開始的時候,樂樂爸爸就帶著樂樂一起買了組合式垃圾桶,然後將不同的垃圾桶貼上了標簽,並且和樂樂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將對應的垃圾放置在對應的垃圾桶內。
樂樂爸爸知道,如果自己不堅持的話,樂樂可能會新鮮一段時間就忽視了垃圾分類這件事,於是樂樂爸爸就以自己為典範,告訴樂樂這並不是心血來潮,不但堅持引導樂樂進行垃圾分類,還買了一些關於垃圾分類的科普知識書籍,以及垃圾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類書籍,讓樂樂打心底認識到垃圾對於自然的危害,這樣樂樂才能夠將垃圾分類這件事重視起來,並且逐漸的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自然教育不只是花花草草,還是日常習慣
很多人覺得,自然教育就是接近大自然,就是要有花花草草,就是要和環境、風景什麼的搭上關系。其實並非如此,自然規律也是自然教育的內容,而自然規律存在於世界的任何角落,所以,孩子的一些 日常習慣培養,其實也屬於自然教育,教育孩子通過嘗試而獲得自己的能力。
在野外的自然教育中,孩子通過在野外艱苦的條件下,激發自身的潛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孩子的動手能力、體能、感知覺等等。但其實,這些能力的激發,在家裡也是可以進行的。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成長階段時,其心理和生理條件就能夠支持孩子獲得一些新能力,比如孩子在周歲左右就能夠自己行走,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能夠自主飲食,孩子具備基本肢體協調能力之後,就會自己穿衣服,孩子建立了勞動意識之後,就能夠洗衣、打掃家務等等。這些看似和森林大海毫無關系的事情,其實也是自然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能力提升環節。
寫在最後
自然教育是隨處可行的,不拘束才是自然教育的特點,作為家長,當我們沒有條件將孩子送到大自然中去感悟的時候,就需要學會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場景,實現居家自然教育,讓孩子得以更全面的成長。
㈣ 想讓孩子了解大自然,家長該如何對他進行自然教育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有著很高的期望,同時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今後的生活當中茁壯成長,以及在學習上能夠比他人更加優秀,但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想要自己孩子能夠充分的了解大自然,那麼就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給孩子更好的自然教育,要知道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擁有一個良好的自然教育,那麼就會使得他們對大自然變得十分的親近。
當然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完全可以給孩子們在庭院里開闊一個地方,讓他們自己進行家庭園藝的展示,要知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融入整個大自然,這樣就能夠使得他們了解到更多關於自然的知識,從而接受更好的自然教育。
最後就是對於家長們來說,完全可以在下小雨的時候帶自己的孩子漫步在寧靜的雨中,往往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擔心自己的孩子淋雨會感冒,同時讓自己的孩子漫步在這小雨的天氣當中,能夠使得他們的全身心更好的融入到這個自然環境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孩子們對自然的渴望更加強烈。
㈤ 蒙氏自然教育的幾個主要方法
(一)引前圓困導兒童觀察生命現象
兒童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要引導兒童萌發關心生物的熱情以及對母親的教育和愛護充滿感恩之心。
(二)引導兒童通過自主教育而具有預見力
兒童懂得播種的植物的生長要依靠他們腔肆細心的澆水,飼養的動物的生長要依靠他們勤勉的餵食,否則,植物就會乾枯,動物就會死亡,他們就會像一個開始感到對生命與負有責任的人一樣,變得有警惕性、自覺性,從而獲得一種自主教育。大自然給予辛勤勞動者的報酬---絢爛的花朵、飽滿的果實,小生命的誕生等,也是激發兒童自主教育的因素。
(三)引導兒童具備忍耐和自信的美德
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兒童能夠感受到植物從幼牙緩慢生長直到開花結果的整個生命發展的進程。這使得兒童最終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在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一種智慧,就像農民知道安時耕種那樣。生命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延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滋養,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明白:耐心,細心,責任心,愛心以及對生命成長的自信是優渥的肥料,是生命之花綻放的不可或缺的養料。
(四)培養兒童對大自然的感情
最能培養對大自然感情的是栽培植物,栽培植物也是幼兒園最方便可行的科學教育內容。
幼兒園可以讓孩子自己來照顧一些植物,澆水,除草,除蟲,觀察它們慧念的成長,培養孩子對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