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改革發展中有哪些重大現實問題
一、是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區域、城鄉、校際、人群、結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不平衡,觀念先導、公平推進、內涵發展、制度保障、社會服務、國際參與的不充分等;
二、是教育的工具性外部特徵明顯,如過於看重分數、證書、升學、就業等個人顯性外在要素和規模,獎牌、等級、升格等學校粗放型的外延標簽;
三、是理論與實踐脫節,如一些倡導的方向與現實的做法存在兩張皮現象,許多家長、學校拚命追求的東西其實自己並不喜歡。
面向未來的教育需要內化於心,更加深入教育本質,聚焦人自身的健康成長。
首先,這是一個實現偉大夢想的時代。心中有夢想,未來有憧憬,行動就有力量。重要的是,這種夢想正在真實地一步步成為現實,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在不斷增強。夢想成真離不開教育的有力支撐,教育的社會作用在不斷加大,既是引領社會發展的引擎又是促進社會活力的血液。
其次,這是一個個性發展更為豐富的時代。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越來越成為世界的主人。而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又使得人的生存、交往和發展狀態更加多元。
社會的變化無窮、魅力無窮,年輕人眼睛中的世界在與過去迥然不同的方式呈現著。變化、選擇、發展,既使人滿足、充實,也會使人焦慮,教育對促進人自身健康成長的責任越來越重。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教育發展應該聚焦哪些重點?
Ⅱ 你覺得當前教育存在有什麼問題需要如何改正
當前,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是有目共睹的。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學校的師資力量的問題,有一些家長總是會認為,一些私立學校的教育會更加的好一些,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老師會通過體罰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去用體罰的方式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而且還有就是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對孩子進行過於的逼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而去努力。
三、總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給孩子非常多的壓力,這也會導致孩子非常的容易患上抑鬱症,小編也是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更加的重視一下這個情況,不要給予這樣的逼迫孩子。
Ⅲ 根據教育學分析我國教育制度還存在哪些問題
一、當前中國教育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教育體制上我國實行自上而下高度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國家教育部制定全國的教育制度、教學大綱以及相關管理制度。國家頒布《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來指導規范全國的教師任用、教師工資水平、教育收費和對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實行統一的管理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
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實行從小學到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全國80%以上學校由政府舉辦,近九成的學生在公立學校就讀。但是幼兒園及非普高的職業學校以社會力量辦學較多。目前義務教育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基本上可以按照經濟發展水平程度劃分。從橫向上看,東西部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差距越來越大;從縱向上看,城鄉教育兩極化發展,各地區市、縣和鄉鎮的教育實力又存在巨大的差異。一方面中西部地區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沒有標準的教育設施;另一方面東部地區教育資源過剩,通過奧數競賽、文體特長生等手段削尖腦袋往名校裡面鑽。城鄉二元化的存在限制了教育的均衡發展。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存在著教育的非均衡發展問題,但是卻都沒有中國如此嚴重。
(二)教育經費來源單一且不足
我國實行"誰舉辦,誰出錢"的教育運行機制,教育部辦的學校由中央財政安排經費,各省和各地政府舉辦的學校由各自承擔辦學費用。義務教育的實施主要由縣級政府承擔。2011年,全國普通小學生均公共財政預算費用經費最高的北京市達到5836.99元,最低的貴州省僅僅為579.26元,前者大約是後者的十倍。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教育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還不足4%,直到2012年我國政府才首次實現財政性教育投入佔GDP的4%,這也是相當低的水平。
(三)教育理念陳舊腐化
教育觀念的落後是教育體制的悲哀。政府的手伸得過長,地方政府嚴格得將學校劃分成重點與非重點。從小學到高中,教育部門對學校考核的標准唯分數論,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入了多少重點高中,高中考入了多少重點大學,通過這種"激勵機制"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來給教師發獎金,到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學生沒有掌握學習的技能,沒有學會獨立思考的方法,自然出現不了傑出的人才。更為重要的是,一旦進入大學,他們會發現書本上的知識與社會現實大相徑庭,造成他們對金錢、旁耐對社會現實畸形的認識。如今,大學里陳舊的教學大綱啟發學生的是功利主義,灌輸的是僵硬的意識形態,根本不能培育學生健康、獨立的人格。
二、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對策措施
(一)改變教育理念,培養多元化人才
我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從小學開始一直強調語數外物化,甚至在高中大部分優秀的學生都是理科生,往往成績不夠理想的後進生都選擇文科,大大忽視了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以及人文素養的培育。
我們應該將強調的"不讓一個孩子運源春輟學"轉變到美國教育提出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思路。①因此,首先應該從教育觀念上改變,思想上樹立新的教學目的。先成人後成才,以培養高素質,人格獨立的學生為目標,認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而應該讓學生了解生活的意義,讓每個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政府承擔更多的裂敬義務,完善教育管理體制
政府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能定位。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大量的財政支持,保障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明晰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之間的職權范圍,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而在高等教育部分,政府則應該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引導,監督方面,去行政化,讓內行領導內行,實行校長治校。對於出現不規范的地方加以懲罰或者補救,以類似於社區大學作為輔助功能,放開教育的管制。
(三)改變教育的非均衡發展
在教育的不均衡發展中,利用羅爾斯的觀點解釋更加有利:當各方不知道他在社會中的地位、階級出身、天生資質、自然能力、理智和力量等情形的時候,也沒人知道其關於善的觀念,其合理生活計劃和心理特徵,各方也不知道這一社會的經濟或政治狀況。
Ⅳ 目前我國教育面臨哪些問題
目前我國教育面臨的問題如下:
1、基礎教育質量不高,教育觀念守舊等都是導致素質教育難以推進的原因,使學生們對社會的野派適應能高山力不強,讓教育難以推進。
2、教育體制機制不夠靈活,教育行政化色彩較濃厚,學校辦學自主權短缺。由於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戚脊中響,我國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較為濃厚。這使得教育權利過於集中於政府,而各類學校缺乏必要的辦學自主權。
5、國民總體教育程度不高,職業教育水平較差。教育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教育不適應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教育有點像一場表演,取悅的只是其本身。中國教育模式形成已久,並不能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但事實確實,中國教育現狀確實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Ⅳ 學校教育目前存在著哪些問題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意義也不大,客觀講教育並沒大家想像的問題那麼嚴重,哪個行業都有問題,為什麼始終關注教育,認為教育問題大呢?我覺得一是教育關繫到人民的切身利益,都對教育寄託很大希望,關注的多就認為問題也多;二是教育的專業性不是很強,誰都讀過幾天書,似乎誰都懂一些,誰都願意批評兩句,又是個不會惹麻煩的領域,為什麼咋不去議論法院、檢察院呢?個人認為,教育問題還是不少的。
五是政府外行換內行,在各地教育局長,各校校長幾乎都是官,學校行政氣氛太濃,缺乏相對福利性。地方長官太過注重學校成績,作為政績一部分。既要嘗到教育均衡發展,又在通過各種手段打造重點學校,明星學校,集團辦學等。再過幾年教育的矛盾會在集團化方面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