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育孩子有禮貌
禮貌是一個人素質與教養的體現。那麼,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要有禮貌呢?請看下文吧。
如何教育孩子有禮貌
1.制定關於禮貌的規則
你的日常規則中應該包括關於禮貌行為的內容,還需要詳述使用禮貌用語的必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和隱私、制定鼓勵禮貌行為的規定,比如「敲門」、「借東西前徵得同意」。
2.期待禮貌的行為
你經常期望你孩子有什麼樣的行為,他們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每一天都期望你的孩子表現得禮貌。做好准備應對任何無禮的行為。雖然每個孩子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得舉止不恭,但你不應該有不尊重是一種正常的行為的想法。
3.點出不禮貌的行為
孩子們不能自動知道什麼是失禮的,除非你幫他們學會。無論你的孩子翻了翻白眼,還是嘲笑你所說的話,你都要用平靜而堅定的聲音說:「這是無禮的。」同時,您的孩子將學會如何識別不禮貌的言語和非言語的行為。
4.保持你作為家長的角色
不允許你的孩子進入成人對話,或者反駁作為一個家長的你做出的決定。如果他質疑你的選擇,或想要知道你和另一個成年人談論什麼,堅定地提醒他,這是大人的話題,不涉及他。不要允許你的孩子,指揮你,或參與成人業務,因為它只會鼓勵不禮貌行為。
5.贊揚禮貌的行為
點出禮貌的行為並表示贊賞。你可以說:「我喜歡你在桌旁等著,直到每個人都吃完飯,」或「你做得不錯,等待輪到你講話。」清晰地表明你欣賞禮貌的行為並談論尊重是如何使人們感覺良好的。
6.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強制措施
如果你指出無禮的.行為,而你的孩子繼續表現得粗魯的話,提供一個消極後果。對於一個年輕的孩子,暫停可能是最適當。取消一種特權,是對付大一點的孩子和青少年的無禮的行為的最有效途徑。避免與您的孩子爭吵,如果他聲稱他不是舉止無禮,你不要停止對他的教育,直到他承諾永遠不會讓它再次發生。
7.尋找教育的時機
你進入到新的情況之前,在每個環境中跟你的孩子談恭敬的行為。例如,解釋我們在操場上跑動沒關系,但在商店裡需要步行。為你的孩子如何有禮貌地打個電話或與收銀員進行交流做好的示範。
8.尋找合適的機會討論禮貌
指出其他人的行為來為你的孩子展現禮貌和不禮貌的例子。比如說 ,「看看那男孩為那些人開門怎麼樣?這是禮貌的行為。」你也有足夠的機會,指出在書中或電視上的無禮行為,以及討論當某人舉止無禮時,其他人的感受。
9.樹立行為禮貌的榜樣
尊重需要仿效。在其他的人接觸時,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禮貌,你就應該先做到。如果你總是在你的孩子面前大吼大叫或罵人,你的孩子會模仿你的舉止。向你的孩子展示如何友善待他人,甚至當你生氣或其他人無禮時。
㈡ 怎麼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有什麼辦法
引言 :很多父母經常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沒有禮貌父母就會感覺非常羞愧。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變得有禮貌,首先就要學會正確教育孩子。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怎麼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有什麼樣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會孩子什麼是講禮貌的行為。對待孩子的教育,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慢慢的養成習慣。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跟一些不文明的人在一起玩,否則孩子也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如果有的父母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語言,一定要及時制止,就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孩子的教育是離不開家長的,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所以家長要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㈢ 如何教小朋友有禮貌
如何教育孩子有禮貌
要養成孩子講禮貌的習慣,要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細小事情做起,讓孩子懂得在公共場所、介紹、問候、握手、稱呼、交流、訪友、吃飯、接人待物、履行工作職責等各種情形,應該如何做。
1、在家裡要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不任性;外出要告訴父母,回家要打招呼。
2、待人有禮貌,會使用禮貌用語,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臟話粗話,講話注意場合,態度和藹謙遜。
3、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習慣。謙恭禮讓。敬老愛幼、尊重婦女,幫助殘疾人。
4、尊重師長,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候。上課專心聽講,發言要舉手。回答師長問話和接受師長遞送的物品時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
5、待客熱情,倒茶讓座,起立迎送。鄰里有困難時,主動關心幫助。
6、未經允許不進入他人房間,不動用他人物品,不拆看他人信件和日記。
7、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不打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別人要道歉,被人妨礙不計較。
8、守信守時。答應別人的事要按時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
9、同學之間團結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綽號,不欺侮年幼體弱的同學。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
10、在公共場所,要遵守秩序,不能影響和妨礙他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休息或娛樂。
父母教育孩子懂禮貌的方法:
A、發揮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力。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常常在潛移默化的、耳濡目染之下被孩子全盤接受。有的父母常常說破了嘴皮也很難令孩子有所改變,那主要是由於他們在教養孩子時持雙重標准,如大人可以看電視,小孩卻要認真讀書;大人可以抽煙、打牌、打麻將,小孩卻不行;大人可以躺著看書,小孩卻被告知需保護眼睛,不可躺著看書;大人要求孩子要尊敬長輩,自己卻對父母惡聲惡氣等等這種雙重標准令孩子迷惑和不服,教養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所以家長應身體力行,言教與身教配合,在要求孩子做什麼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已做到了。例如,要培養孩子懂得禮儀,主動使用禮貌用語,家長就應自覺主動地使用「請」、「謝謝」「對不起」……要幫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的壞毛病,家長在飯桌上就可以不動聲色地將好吃的飯菜擺在老人家的面前,並為老人家夾一些他們喜歡吃的菜。父母的這些行為自然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看多了,就會不自覺的模仿。身教是影響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大人應盡力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去學習和效仿。
B、及時肯定孩子的良好行為。家長及時發現並表現出贊許和歡喜,這常常會強化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為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不是一兩天養成的,所以要徹底改變也不是朝夕的事情。我們應以足夠的耐心,充分的寬容,十分的熱情,十二分的信任引導孩子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