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所「羨慕」的美國精英教育,也許只是成熟版的階層固化
1.
8.18號傍晚,我到達矽谷,高中同學 Luke帶我去 「老趙川菜」 吃了晚飯。
Luke帶著他老闆的兒子, 12歲,之前在北京上學,去年剛來矽谷上學。我問他,你喜歡在美國上學嗎?他說,喜歡,因為這里作業少。在北京上學時,作業太多了。他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上學,應該算是中國頂級的小學之一。
晚餐在等待上菜的間隙, Luke,Luke 女朋友還有這位 12歲的小朋友,一起聯機玩王者榮耀,我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他們玩。
當時我一種恍若在中國的感覺。老趙川菜的顧客大部分是中國人,他們說著熟練的中文,眼前的三位朋友,正在聚精會神地玩王者榮耀。我只能說,王者榮耀實在是太強大了,不僅佔領了大陸人,早已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王者榮耀已經成為一種社交遊戲。你看,他們在玩王者榮耀時,我就無法成為他們中的一員。Luke雖然身在矽谷,他時常與國內的朋友聯機打王者榮耀,一邊玩游戲,一邊了解彼此的現狀。
說到王者榮耀,知乎達人肥肥貓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真要沒人玩王者榮耀了,你出頭只會更難吧》以及Lachael寫的《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毀掉的》,強烈推薦大家去閱讀下。
2.
題外話說到這里,還是回歸正題,說說美國的教育。
之前在寫作後宮團的微信群里,也有一位筆友希望我多了解下美國的教育。
之前在國內時,我對美國的教育也不是一無所知,讀過關於美國教育的幾本書《中國母親在中美教育之間的選擇》,《優秀的綿羊》等,對美國的教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
我們都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良好的教育自古以來都是昂貴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貴族才有機會接受教育,孔子是開創平民教育的第一人,因此被稱為萬世師表。
在封建社會,只有少數人稱得上是讀書人,大部分人是目不識丁的。最好的教育資源掌握在統治階級手裡,比如太子們可以請全國最博學的人作為老師。
現在,人們依然在爭奪教育資源,比如,天價學區房等,就是爭奪優秀教育資源的結果。
在美國,教育也是分階層的。萬維剛寫過一篇文章《你們羨慕的美國教育,到底是美國哪個階層的教育?》,作者把美國教育分為三個階層。
第一個階層是普通工人階層的教育,在這個教學體系,充滿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程序,幾乎沒有做選擇和做決定的機會。類似於中國的教育。
第二個階層是中產階層的教育。我們通常羨慕的是這個階層的教育。還有更牛的教育,那就是統治階層的教育。
我在美國有了解一些同事孩子的教育情況。他們應該算是中產階層的教育。
在8.20號矽谷分享會上,阿里巴巴前CEO衛哲談到了他對中美教育的思考,他用一句話總結了中美教育的區別:中國的教育是培養熟練工,而美國的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
萬維剛在他的那篇文章里,也有類似的觀點。
3.
在美國,教育也是家庭支出的大頭,如果上私立學校,費用更貴。越南裔的同事,在聊天時,打趣地說:我知道我的錢都去哪了,都投入孩子的教育中了。
她有兩個兒子,上的是私立的學校。她的大兒子是學霸類型的,今年剛上高中。他是象棋全國冠軍,游泳健將,鋼琴手。教育孩子,除了金錢投入,更多的是時間精力的投入。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要接送,比如,Tuyet每周幾天要接送孩子去游泳池,孩子們在游泳,她在一邊工作。
美國的私立學校是非常昂貴的,有不少家庭需要為了孩子的大學教育存錢。相對來說,中國的大學教育還是比較便宜的,頂尖的大學與普通大學之間,學費的差距是非常小的。
在美國,不同階層的教育,質量差距非常大,學費差距也很大。
在中國,教育資源的爭奪也是非常厲害的,要不然學區房也不會那麼高。
家庭經濟基礎好,就有條件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村裡上的。小學畢業時,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同學,父母花錢讓他們去縣城上初中。我所在的農村的初中,一個學校最多十幾個人考上縣城一中,平均一個班一個。而那些同學所在的縣城的初中,一個班就有幾十位,比農村一個學校考上的人還多。這就是不同教育資源的差距。
如果家境好,完全可以不用參加高考。朋友的女朋友,在美國上大二,她高中在上海的國際學校上了兩年,然後直接來美國上大學。
所以,教育也是要拼爹拼媽的。在美國,精英教育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貴族家庭的利益,保證他們的孩子依然處於上流社會。
4.
美國基礎教育很輕松,孩子們都喜歡在美國上學。
之前有一位同事本來在上海工作,後來調到了美國總部工作。他的孩子也從上海的學校來到了美國小學。他說。孩子很喜歡美國的學校。
美國的教育也更人性化。前老闆Shelley的兒子剛上初中,是學校樂隊的樂手。美國從初中開始就像大學校園一樣,沒有固定的教室。上什麼課,就去什麼教室。Shelley說她喜歡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有自主選擇權利,每年有七八位老師,學生可以從每位老師身上感受到不同的人格魅力。如果是固定教室和固定老師,如果遇到不太好的老師,學生這一整年就會很痛苦。想想我們小學和初中,有可能三年五年一個老師。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一位糟糕的老師,學生整個小學時代和初中時代就會過得很悲慘。
《中國母親在中美教育之間的選擇》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中美基礎教育的對比。作者吳晨陽是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同時她也曾是小留學生的母親和美國小學教師。
美國的教育更多的是鼓勵型的,老師拿著放大鏡找學生的優點,每個學生在老師眼裡都是天才,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在學校,學生的地位是最高的。美國的學校一般都是小班教學,班級也就20位左右的學生。
美國的小學是孩子的天堂,比較符合孩子玩的天性,他們也不要求學生要端坐的教室,不能隨便走動或說話,他們比較隨意一些。老師教授的內容也比較隨意,老師想到什麼就可以教什麼,沒有一個大綱的規定。小學的上課時間也很短,
下午3點
就放學了,上課的時候體育課的時間比較多。而且美國的假期也很多,因此學生在學校上課的時間相對國內要少。
美國小學的基礎教育的缺點就是學校教授知識太少,只要孩子在學校玩得開心就好,也沒有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認為中國的小學教育更適合女孩子,壓抑男孩子的天性。而美國的小學教育順應男孩子的天性。男孩子天生好動,精力旺盛,讓他一動不動得坐在教室里上一天課,真的是很壓抑他們的天性。
總體來說,美國小學共設有八大課程,它們分別是語言、數學、科學、社會研究、健康衛生、藝術、音樂、體育。
美國的教育更容易培養出自信的學生,無論學習成績好壞,無論先天的資質如何,在學校里都過得非常開心。而中國的教育更容易培養出自卑的孩子,一些學習成績相對來說差一些的學生,學校對他們而言,就像是監獄。
5.
美國的大學教育算是世界一流的。不少中國學生在國內接受基礎教育,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來美國上大學和研究生的學生逐年增長。
美國的大學教育也不是完美的,它也有自身的問題。
一位耶魯大學的教授寫了《優秀的綿羊》這本書,反思常春藤的精英教育。
作者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後,感覺當前美國教育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聰明、有天分、鬥志昂揚,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迷茫,極度缺乏目標感。他們忙於一個又一個的社團,學著一門又一門的課程,其實,心裡卻焦慮地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過。他們追逐律師,醫生,咨詢,投行這些高薪職業,卻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自己要選擇這些職業,只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
作者非常犀利地分析了教育系統以及美國整個精英階層的形成。其實,教育系統也是為精英階層服務的。你想保持精英的地位,或者你想上升到上一個階層,你都必須走教育系統這條路線。
中國的教育系統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頂級學校畢業的學生也大多選擇咨詢,金融,或工程師等高薪工作。精英教育的弊端不僅是美國教育系統的問題,而是全球教育系統的問題。
《優秀的綿羊》作者認為:真正的教育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天賦。讓學生尋找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標。
真正的教育是忘記了在學校里學的所有知識之後,剩下的你自己。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你變成更好的人。大學承擔的責任首先是教給學生如何思考。大學所提供的另一個重要資源就是朝夕相處的同學。
衛哲在分享會上也講到類似的觀點,他說,未來的學校不是用來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這些都可以通過在線學習習得。未來的學校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從與同學相處中學習如何與人溝通。
6.
在美國出差和旅行,我也很羨慕在美國上學的學生。
我雖然還沒有孩子,但也開始思考,未來應該讓孩子在中國上學還是來美國上學(當然,如果去美國上學,錢是個大問題。)
在提問環節,我問了衛哲這個問題。他說,這是你和你先生需要考慮的問題,他無法給出答案。他說,要盡早讓孩子參與到決策中,而不是你替他做決定。
這提醒了我,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
讓孩子盡早參與到決策中來,如果有能力,盡可能多得帶孩子去各個大學參觀,看他喜歡怎樣的氛圍。
現在國內也有不少暑期游學團,或者去國外大學參加夏令營。在斯坦福大學就遇到不少國內的游學團。
目前來看,去國外讀大學或研究生是很不錯的選擇。
7.
華裔後代無根的尷尬。
我在美國認識的不少朋友,他們在國內讀完大學或研究生之後,就留在美國工作,如果可以拿到綠卡,他們應該不會打算回國。
他們的孩子就是我們所謂的「香蕉人」或ABC,雖然有著黃皮膚,但思想是純正美國人的思想。
香蕉人在家庭里,父母還是用中文交流,在學校里接受的是美國人的教育,他們很難找到身份的認同。就像沒有根的浮萍,漂在各種文化的表層。他們很少會選擇回到中國來生存的,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的文化,與大部分中國人也沒有共同語言。
同事前人事總監,她有機會去美國工作,但她卻選擇留在工作,她說不想讓孩子成為「香蕉人」,沒有文化的根基,找不到文化的認同。
8.
但我們也不至於絕望,不管所處的環境如何,人都有自由的意志,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
再說,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可以在網上學習全世界最優秀的知識和技能。
此外,跟美國相比,中國的書籍更加便宜。這對作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對讀者而言,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優秀的著作。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和精力來閱讀,相信書籍可以帶給你無窮的精神財富以及競爭力。要知道,很多人畢業以後就不讀書了,你保持終身閱讀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閱讀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再者,對於現代社會而言,緊靠學校的學習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終生學習的能力,即使在學校教育時落後了一些,在今後的人生中還是可以追回來的。
人生不是固定的狀態,你可以躍遷,也可以倒退。你有自由的意志決定要往哪個方向。
我是弘丹,我正在美國日更。
喜歡我的文章手動點個喜歡吧~
Ⅱ 毛入學率達到15%就開始算大眾教育了,而美國在已達到50%,那麼從毛入學率來看,美國是精英教育嗎
你理解錯了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不是普適性教育,例如美國ivy,不是每個人都能去上的,他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其他的學校就是只要是公民,自願,有經濟能力,達到條件就能上了,美國大學的組成是由社區大學(副學士學位,類似國內大專)地區性大學(有地區性排名)國家型大學(national unversity,提供從本科到博士的全程教育,就是一般意義上的美國名校)文理學院(國內幾乎沒有,只提供本科教育,以拓展學生的各項能力為目標,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好的文理學院在美國人心中比國家型大學還好),通過這5中高等教育,過4000所高校,使得美國的受教育率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毛入學率只是相對於文盲來理解的,毛入學率相對應的是基礎教育,而一個國家的強盛靠的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只能培養個個行業的領袖,如果說美國是精英教育,那中國幾乎是貴族教育了,北京上海的幼兒園一年十幾萬。我不予評論了
Ⅲ 美國精英階層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上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美國的教育體系是分階層的,而且精英階層的共識就是留給兒女最好的不是金錢而是知識。有錢人家的孩子都是送子女去貴族私立學校,甚至有的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就已經在貴族學校排好隊了。現在這個世道,拼爹是很重要的因素。
當然,不論是在美國還是現在的中國,教育都是最賺錢的產業而且永久不衰。但教育能否改變命運,可能對於不同階層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答案。
Ⅳ 獨家揭秘令人震撼的美國精英教育
導讀:如果你對美國精英的認知還停留在華爾街和兄弟會的時候,那真是out了,美國的精英組織早已開始培養和挖掘未來精英了。Familymax將為你獨家揭秘美國精英學生計劃,讓你認識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教育世界。
16歲的Braxton Moral剛剛畢業於堪薩斯州的尤利西斯高中,5月30日他還將從哈佛大學文科學士畢業,他攻讀的是政府管理,他希望自己的這個學位能為秋季入讀哈佛法學院鋪平道路,並最終能夠從政,為國家服務,說不定哪天還能成為總統。
Braxton出生在堪薩斯州,是四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和生活在這個小鎮上的同齡人一樣,他喜歡電子游戲,尤其是魔獸世界,喜歡看電影,喜歡打網球,周末去教堂,晚上11點左右睡覺,早上7點或8點左右醒來。
不過除此以外,就沒什麼相同點了,他的媽媽Julie Moral說,Braxton還在蹣跚學步的時候,就表現出不太一樣的天賦,兩三歲的時候,他被帶去哥哥姐姐的學校看排球比賽,他坐在看台上計算得分差的模樣把周圍的人都逗樂了,不過當時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天賦有多高,即便他和比他年長的哥哥姐姐聊天時,會表現出成年人的樣子。
他的姐姐說,弟弟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才華,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詞彙量就非同尋常,而且無論看到任何文章,或者閱讀任何書籍,都幾乎過目不忘。
小學兩年級,他被安排到三年級和四年級的班級學習英語和數學,後來學校找他的父母談話,由於成績太好,他被允許跳過了四年級,媽媽說,當時全家人都興奮壞了,不過他們觀察到即使比其它孩子進步更快,但Braxton依然感到沮喪,他感到上學很無聊,同時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
父母帶他去做檢查,專家說他有些抑鬱,因為這些問題往往是很多成人才擁有的,被稱為中年危機,並且他的學歷測試已經達到了5年級的水平。他需要接受一些更強大的挑戰才行。
於是父母們幫助他做更好的選擇,一開始,父親就幫他選擇哈佛成教學院的計算機課程,不過Braxton並不感興趣,8年級的時候,他參加了哈佛寫作課,寫了三篇論文:一篇關於水門事件;一篇關於最高法院大樓的建築和歷史;還有一篇是里根總統和前伊朗領導人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
這件事情點燃他對政治和政府的熱情,在接下來的幾年裡,Braxton同時參加了高中和哈佛大學的課程。在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他都參加了哈佛夏校,其他時候則在網上上課。
媽媽說,這對Braxton來說,他有時候得在高中網球比賽中間的休息時間,拿出IPAD來上哈佛的網上課程,還有的時候會錯過高中辯論賽,每周五早上就得回家進行哈佛大學的網路課程,其中最最困難的是,每個學期,高中和哈佛的期終考試一起來。「這真的是個高難度挑戰,好在我們全家人都團結在一起。」媽媽感慨道。
他的姐姐說道:「我們是一個非常緊密的家庭,我們團結在一起,在任何時候,包括我的母親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特殊時刻。」當父親母親不在家 的時候,哥哥姐姐負擔起了Braxton的日常生活起居照顧,「我們太期待看到Braxton進入人生的新階段了,我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看見他的哈佛畢業典禮,和他所熱愛的政治生涯。」
Braxton的高中也很支持他,每天給他4-5個小時上哈佛的課程,這讓Braxton 花在高中學習和哈佛網校的時間是一人一半。如果你覺得Braxton來自非常好的學校,那真的大錯特錯了,Braxton就讀的高中是一個3分高中,是不是讓你驚掉下巴?
Braxton是這樣形容自己的,「我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我認為擁有目標並實現它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此同時,具備超凡的魅力和討人喜歡也很重要。」 Braxton喜歡看勵志視頻,尤其是Tesla創始人Elon Musk和終極格鬥冠軍Conor Mcgregor,他們倆都是吸引力法則的支持者,他們指出無論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都來自於你自己的想法和它產生的結果。
Braxton也承認自己天資聰穎,不過更多的成功他歸結於自己的努力學習和有效的時間管理,他說我從不讓我自己疲憊不堪,我會為家人騰出時間,而爸爸媽媽也以一直很支持他。
如果看到這里,你會覺得Braxton的成功和我們平時看到那些努力學習的孩子沒什麼區別。
接下來我們就要給大家獨家解密Braxton成功的一個關鍵推手:美國的精英學生計劃。
這是杜克大學的人才識別計劃,Duke University Identification Program,一個幫助天才兒童的非盈利計劃,美國很多頂級的私立學校和組織都有這樣的計劃。
幫助Braxton的正是這個計劃,當Braxton還在小學的時候,他的父母便已經與這個計劃取得了聯系,也正是在該計劃介入的情況下,他的父母開始了解該如何培養Braxton,並在他陷入迷茫的時候,推薦他去哈佛成教學院。
杜克大學人才識別計劃(Duke TIP)自1980年成立以來,已為超過290萬4 - 12年級的學術優秀學生提供服務,與學校和家長共同合作,幫助資優學生評估他們的學習成績,使他們具備高年級水平測試的學術能力,認可他們的成就,並為他們提供各種豐富的福利以及加速學習的面對面和在線教育計劃。此外,TIP不斷對影響天才兒童生活的教育,情感和社會因素進行研究,然後與該計劃的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家長和更有天賦的社區分享這項研究和相關建議。我們的服務旨在增加普通學校的工作,而不是取代它們。
TIP致力於為資優學生提供服務和支持,以更好地了解,激勵,豐富和挑戰我們國家最聰明的學生。自組織成立以來,TIP與課堂教師,輔導員,資優協調員和學校管理人員攜手合作,為資優學生提供認證和服務。我們尊重教育工作者在資優學生成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致力支持他們的努力。參加該計劃不僅不用支付任何費用,並且在2017年該計劃分發了超過410萬美元,以確保所有經濟背景的學生都能參與課程。
Duke TIP的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所在學校推薦的,但是家長和監護人也可以直接在網站上注冊,符合資格的4-7年級學生都可以參加。
Duke TIP還有夏校,周末和在線教育計劃,這也都是為具有學術優勢的學生提供的更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創新計劃來滿足他們的特定學習需求和學術興趣,以支持他們的智力和社會發展。所有TIP課程的學生都會接受課程作業,並有機會在安全的學習環境中與其他有學術才能的同齡人建立社交和情感紐帶。 TIP還鼓勵學生在協作學習環境中追求他們的好奇心和激情,並無需考慮競爭關系,由於沒有成績,分數,因此學生有時間建立強大的社交關系並與同齡人建立潛在的終身友誼。
一組官網數據:
•通過人才搜索和教育計劃,TIP每年為4至12年級的450,000名學生提供服務。這個數字包括每年100,000名新識別的資優學生。
•TIP擁有86名全年員工,每年僱用約1,200名季節性員工。
•TIP在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均設有辦事處。
•TIP向17,700名學生提供超過41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以支持他們在2017-2018學年參與人才搜尋和教育計劃。
看到Duke TIP,是不是覺得很震驚?不過說實話,像這樣的組織美國遍地都是,比如在洛杉磯pasadena私立k-12學校PolyTechnic,他們的計劃叫做Partnership for success.
無論什麼樣的組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質優學生,一般從4年級開始招募,不僅要看成績,還要看學術能力,家庭支持力度,一旦被選入,無需任何費用,接受特殊的課程,有豐富的資源支持,與同樣成功的學生在一起,不過根據生源的不同和每個組織的管理方式不同,精英組織也分三六九等,我們暫時用ABC來稱呼吧。
C咖組織,一般來說成績好就可以,或者在所在學校名列前茅,如果是9分10分學校,C咖組織一般是在學校舉辦一些特別的天才課程,或者叫做快班,進入的學生人數會較多,C咖組織的准入一般是邀請制,一般成績好,學校就會通知父母,父母同意就可以直接進。雖然C咖組織也是精英組織,不過由於在精英組織類屬於最基礎的資源,通常經費不是很穩定,提供的資源,服務和經費也不一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孩子都會進入學習快通道,或者叫快班,名字也簡單,一般就叫Talented(天才) Gifted(天賦)program項目。
B咖組織,也就是大家看到Duke,Poly這些頂級私立學校里的組織,他們通常有比較穩定的資金支持,可以提供一定形式的組織活動,由於本身已經有較好的生源,所以他們的進入機制是遴選制,成績好家境好的學生里,再挑選各種卓越的能力,提供資源和環境,讓這些孩子學習更進階的課程,和各種豐富的人生課程,給予孩子優勝的通道。B咖組織的名字就五花八門了,叫什麼的都有。
A咖組織,是最神秘也是最不能遇見的組織,他們的選拔機制是觸發制,他們通常會有一些非常強硬的指標,比如這個學生是州或者國家的某個學術類型的優勝者,一旦有學生觸發到這個條件,他們立刻派人去調查學生的家庭和學校背景,背景的選拔要求也非常高,對學生個人,學生家庭,以及學校配合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並且很多A咖組織的要求是學生父母或者直系親屬里有人曾經是這個組織的成員。A咖組織有著相當充裕的資金支持,同時由於符合他們要求的孩子數量非常少,所以分配到每個孩子身上的資源和資金都相當充裕,這些孩子被選入以後,會擁有幾乎是量身定製的養成計劃,不光是強項方面的補充,更有短板的快速彌補方案,而且給到的資源和人生目標也是相當的高大上。
這些組織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通常會讓他們接觸較高難度的課程,制定具有挑戰的目標,組成精英學習的小組,並且打通學生,父母,學校和組織內部外部的資源,將多方融合到一起來驅動學生進步,目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未來頂層精英,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發展,還會有不同的下一個層級組織接應。
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美國學生讀書輕松愉快,通常我們只是看到普通學生的一面,精英學生由於高強度的學習和生活安排,並不太會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而這些才是美國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FamilyMax常年致力於歐美精英教育和家族家庭教育的研究,我們服務的孩子在各個咖位的精英組織里都有,這是我們獨特的優勢與資源,和眾多精英組織和父母一樣,我們致力於塑造培養未來的精英,同時我們也願意把這些核心內容製作成淺顯易懂的課程,普惠給更多需要家庭教育深度知識的父母們。
Ⅳ 中國人似乎都喜歡美式教育,美式教育到底有什麼優點
美國平民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普通技術工人。美國絕大多數公立中小學都承擔著這項任務。這些學校的學生負擔少,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律教育是重點。美國要求所有公民都要熱愛遵守國家的法律,其他科學文化進程不是重點。結果顯示,這種中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下降,這也是我們在網上看美國中小學考試題的簡單原因。美國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政府領導人和各行各業的領導人。這種教育從小開始,學生的課程繁重,甚至超過中國的中小學,學生熬夜到12點是常有的事,進行這種教育以私立學校為主。基礎教育也是如此,高等教育也是如此。
如果能以家長想要的能力和時間為孩子制定整體計劃,美式教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不能,英式教育更適合家長和孩子!中國式教育卻付出很大的努力,讓學生們學習基礎知識。學生們努力掌握這種比較標准化的知識。一旦不達標,就可能和別人不一樣。這往往是個錯誤學校有責任告訴你做錯了。標準是這樣做的。那麼學生會努力改變自己,使自己不一樣。過去,學生們希望開發這種標准化思維,不要和別人一樣,所以創新思維慢慢消失了。但是在所有的考試比賽中,我們都很厲害,但一旦出現一些超綱問題,學生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