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幼兒園課前三分鍾常規教育教育內容有哪些
擴展閱讀
兒童水牛怎麼畫 2025-02-05 18:49:46
經典的前言怎麼寫 2025-02-05 18:45:46
亳州兒童滑滑梯有哪些 2025-02-05 18:32:44

幼兒園課前三分鍾常規教育教育內容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31 18:43:05

『壹』 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內容有哪些

1、培養閱讀能力(包括表達能力)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遵守紀律,愛勞動)

3、培養孩子如何與他人(如老師、同學、朋友)交流溝通。

4、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不能分心。

5、培養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識(自我保護、交通安全等)

6、注重孩子的德育、全面發展、身心健康。

7、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理能力,注意傾聽。

8、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些10以內的加減法。

9、培養孩子的洞察能力,好奇心。

10、在閱讀中認字(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常用的單體字

11、思維訓練(觀察、推理、判斷、逆向、排序、思考等能力很重要)

12、身體鍛煉(一定的體能訓練)

13、時間的觀念,學習的效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活動任務)

14、注意力的集中的培養(專注力、持久力)

『貳』 常規教育有哪些

常規教育是指對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規則、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培養教育過程,是貫穿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的。在常規培養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如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對他人要懂得文明禮貌、知道愛護公物、學會等待與輪流以及關心、同情他人等,要讓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素養。
生活常規一般包括來園、盥洗、飲水、如廁、進餐、午睡、起床、離園等環節的常規。幼兒應該形成的生活常規包括:遵守作息時間,有良好的進餐習慣、睡眠習慣、衛生習慣、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勢,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習慣等。如果按照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內容來劃分,幼兒園的常規可以分為生活常規、游戲常規、學習常規三部分。雖然每個幼兒園會根據本園的具體情況對這三部分的常規進行具體的規定,但是大致的內容是相同的。

『叄』 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內容有哪些

生活活動

1、堅持回園洗臉和手,衣著整潔,愉快入園,主動接受晨檢,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2、能迅速正確地洗手,會正確用餐,學會粒粒皆辛苦。不掉飯,如不小心掉了,不要撿來吃,把它丟到垃圾桶里。並保持安靜文明的進餐。

3、值日生協助老師抹桌,清掃地面。

4、幼兒養成大小便自理,沖廁所,便後正確洗手。

5、使用自己的口杯喝水,做到活動過後、口渴時隨時飲水,不浪費水。

6、能安靜就寢,睡姿正確。

7、幼兒獨立、較迅速、有擺好自己的鞋子進睡實入睡,睡前不帶小玩具上床,養成右側卧或仰卧,不蒙頭的習慣。

8、能獨立、迅速地整理床鋪。

戶外活動及早操

1、積極參加老師組織的戶外活動。遵守規則。

2、會根據氣溫、活動量及時增減衣服。

3、掌握基本動作:走、跑、跳、爬、攀登、鑽、投擲和拍皮球、跳繩等

4、做操時,動作到位正確,有節奏,會調節步頻和距離。

集中教育活動

1、舉手發言,不插嘴,不告狀,不做小動作。知道互相幫助對方改掉不好的壞毛病。

2、基本形成正確握筆、書寫、看書的良好習慣。

3、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能自我控制,在老師的指導啟發下,逐漸養成動腦、動手和手腦並用的習慣。

4、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或提問。不幹擾別人,不和小朋友發生爭執,不影響活動秩序。

5、看電視時保持距離,學會保護自己的眼睛。

『肆』 幼兒園的常規都包括哪些方面

常規是指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規則,具體是指幼兒園對於幼兒什麼時候應進 行什麼活動、活動中應遵守什麼要求、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活動要採取什麼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幼兒園常規教育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常規、教育、 教學常規等。幼兒園教師要會科學、合理地制訂各項常規,要耐心細致,持之以恆地教育幼兒遵守各項常規,以使幼兒園常規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幼兒生活常規教育

(一)常規訓練的重要性

1.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於幼兒園里的幼兒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兒由於各種原因。生活作息沒有規律,而幼兒園則是按照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學的合理安排,幼兒 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漸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和有組織、有條理的辦事能力,並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幼兒吃飯不講話、喝水要排隊、上廁所不推擠等 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在一日活動中逐步養成的。

2.常規可以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環境.學習在集體中生活

幼兒園一日活動雖是為滿足幼兒自身需要進行的。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執行成人的要求和適應集體生活的規則,這樣就能在自身需要和客觀要求、主觀能動性及外部條件的交互作用下,獲得適應幼兒園環境的能力,並且不斷學習怎麼樣在集體中生活余跡襪。

3.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維豎激持班級的秩序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並遵守一些共同規則的能力,幼兒通過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常規而逐漸培養這種自律能力。同時由於幼兒的這種自律能力,班級秩序得以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游戲活動和教育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4.常規能夠增強幼兒的安全感.有助於幼兒健康成長

人在一個有規律的環境里生活才會感到安全,幼兒也是如此。合理的常規為孩子創造了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活,使他們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地形成一種符合其身心發展水平的規則意識和規范行為,使遵守規則成為孩子們的自主行為,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幼兒生活常規教育

(二)常規養成的策略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建立常規時,教師首先應從長期自居的「領導者」、「指揮者」的寶座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要板著面孔「發聖旨」,給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教師可以在平等融洽的環境中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對他們的要求。

2.引導幼兒建立自信.鼓勵幼兒主動發展

幼兒還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特別是當他們面對新環境和新問題的時候.更容易對自己沒有信心,產生害怕、抵觸情緒。老 師是幼兒心目中最富有權威的人,他們對孩子的正確評價、肯定及支持的態度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這些積極引導能幫助孩子勇敢面對困難的挑戰。

3.規范行為,為兒童樹立榜樣,促進幼兒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模仿性強,思維具體形象,教師、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必須時時刻刻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要 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給幼兒樹立好榜樣;同時也要注意同伴影響的作用,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促進幼兒養成自覺的行為習 慣。

4.與家長溝通.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幼兒的一致性

幼兒常規的培養。除了老師的指導外,家長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對於那些各方面 能力較差的孩子,教師平時應以幫助、鼓勵為主,鼓勵他們參與集體活動,對他們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同時還要讓家長做好配合工作,向家長介紹如何發現孩子的 優點,如何給孩子創造自主做事的機會等。這樣,教師州搭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幼兒的一致性,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5.給幼兒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

幼兒的一天基本上由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和教育活動組成,其中包括飲食、睡眠、盥洗、游戲、學習和交往等內容,通過這些活動,幼兒獲得了「在什麼時候什麼 情況下該如何做,不該如何做」的認知、體驗和經驗,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確的行為方式,並在反復實踐中得到強化,進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常規。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 創造條件,給幼兒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

『伍』 幼兒園常規教育內容是什麼

一、來園常規

來園時不哭鬧,學習向老師、同伴問好,情緒穩定時能與家長告別再見。能在成人引導下不懼晨檢。在成人幫助下,將脫掉的外衣掛(放)到指定位置。在成人幫助下,參與晨間戶外活動或室內各種活動。

二、飲水常規

認清自己的水杯標志,會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飲水用具飲水。不喝生水,願意定時飲水,口渴時隨時向成人要喝水。喝水時不說笑,不邊走邊喝水,不玩耍,不浪費水。

學習正確的喝水方法;從口杯櫃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方,等待老師倒水,或在老師指導下在保溫桶邊學著接水。坐在桌邊雙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著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身體坐正,不灑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處。

三、如廁環節

知道大小便去廁所,不隨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廁所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時告訴老師,逐漸學會自理大小便,學習自己擦屁股,自己提褲子。幼兒如廁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階,小心滑倒。不在廁所逗留,玩耍,打鬧。

四、區域活動

知道各區域名稱,明確區域的空間方位,能說出自己在什麼活動區做什麼工作。學習並理解簡單的區域規則,活動時要愛護玩具材料,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取放材料。不把去域材料隨意帶到其它區域,玩完後放回原處,學習按區域材料標志歸放材料。

會自選活動區的活動材料及選擇游戲夥伴、游戲內容。學習並能掌握各區域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戶外體育活動

在教師引導下,願意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願意學習體育運動中走,跑,跳,爬,攀岩,鑽等基本動作,動作基本協調。會跟著教師做模仿操,輕器械操等,動作基本合拍,動作基本協調。

會選擇不同體育器械活動,能夠掌握簡單運動器械的基本玩法。知道戶外活動時不隨意離開成人和集體,在老師指定范圍活動,不互相擁擠,玩體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身體不適,及時告訴老師。會與成人收拾整理活動器械和體育活動玩具。



六、有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中情緒飽滿,對活動感興趣,能跟隨老師的引領進行感知和操作活動,並運用各種感官參與活動。能參與到活動過程中,與同伴互相學習,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向老師提出疑問。在活動中會傾聽,敢於表達,樂於交流,能運用材料進行操作,敢於在眾人面前表現。

能聽清老師對活動的要求,能在老師引導下堅持完成每一項活動,知道發言時要先舉手,不隨意插話,願意學習良好的傾聽,表達,輪流等學習習慣。能遵守集體規則。能正確地使用和整理活動材料或用具,學習良好的坐姿,舉手,看書等教學常規。

七、離園活動

不跟陌生人走,有安全意識。能參加簡單有趣的游戲活動,進行簡單安靜的桌面操作活動。家長來接時能放好自己的生活用品、玩具,擺放好自己的椅子。能找到自己的衣物、鞋子,在家長的幫助下穿戴整齊。在成人提醒下跟老師說再見。能向家長簡單交流自己當日在幼兒園的生活及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