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扶貧政策
教育扶貧政策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意識和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改造和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
扶貧攻堅是「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舉措。如何確保貧困人口徹底穩定消除貧困,筆者以為須從根源入手,教育扶貧是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推手。
國家要拔除貧根,隨著扶貧工作進入沖刺期,需要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技能培訓、易地搬遷、保障兜底等多管齊下。教育扶貧就是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環境,解決人的素質先脫貧,轉變一些貧困人群的「等靠要」觀念,引導貧困農民家庭主動發展致富。
據國家最新公布的農村教育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發展還比較滯後。彌補教育「短板」,就得解決城鄉、東西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
首先要在觀念和政策上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強東西部教育資源交流。其次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利用互聯網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平等、開放的遠程教育平台,從而縮小城鄉、東西部的教育資源差距。
《關於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第二條 1.提高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提升高等學校特別是省屬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撐。組織高校、科研院所與片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選擇部分有一定基礎和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支持其發展壯大,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2.加大高等學校招生傾斜力度。認真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等,擴大片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3.開展高等學校對口扶貧工作。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信息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支持省內高校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在片區內加快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
⑵ 教育扶貧的意義
教育扶貧的意義
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教育程度越高。扶貧先「扶智」,越重視教育的地方越容易脫貧。」上海「組團式」教育工作隊隊長、日喀則市教育局副局長、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校長傅欣說,「工作隊以系統規范化教研提升教師隊伍業務素養,以靈活的『一崗雙任』制度促進滬藏教師融合,並將優秀理念與經驗輻射到更多學校,增進日喀則教育內涵式發展。」
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它會引發「貧困的代際傳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表明,不同層次受教育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學43%,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為0.562。要想拔掉「窮根」,就得下活教育扶貧一盤棋,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長。
過去,一提起教育幫扶,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送資料、捐款捐學慣用品、派老師到貧困地區的學校去上課等,但是這些做法扶貧效果並不理想。現在,精準教育幫扶已經不僅局限於課堂。在課堂之外,更要建立起「造血」機制,像此次上海「組團式」教育援藏推出的「一崗雙任」的「雙教研組組長制」,就是由當地教師擔任教研組組長、援藏教師擔任兼職組長,讓當地教師和援藏教師一起負責教研教學,以共同管理的方式實現互相學習、融合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興盛,教育為先。隨著中央和各地不斷加大教育投入,一些貧困地區教育硬體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因而「軟體」上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精準幫扶,可以讓貧困地區在教學人才無法有效引進落地的情況下,提升「存量」老師的素質,助推培養學生的「增量」人才,真正從「輸血」到「造血」,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進取、安於現狀。通過教育扶智點亮扶貧之路,讓貧困地區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實現夢想的機會。通過對貧困區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機會,孩子成才之後,不只是經濟上反哺家庭,也會帶動一個個家庭的思想觀念發生改變,幫助整個家庭樹立脫貧的信心、堅定致富的決心。
⑶ 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什麼要著力加強教育扶貧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
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必須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等突出問題,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這塊突出短板,決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掉隊,實現《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