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寫教育學的論文可以寫什麼內容
教育論文一般由題目、作者單位、姓名、內容提要、正文、參考文獻等五個部分組成。
1.論文題目
題目即論文的題名,它是論文的窗口,也稱論文的眼睛。題目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論文通過題目傳神韻、顯精神、見水平。擬定 論文題目的具體要求是:
(1)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使讀者看到了論文題目,就立即知道 論文的特定內容是什麼。
(2)力求簡括、高度濃縮。論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字,若較長,可加副標題。
(3)書寫要規范。論文題目寫在頁首,通欄居中橫寫,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論文題目中間可加標點(或以一空格代標點),題目末尾不加標點,題目較長轉行時,不要把一個完整的詞分割開,力求整體美,和諧美、對稱美。
2.論文作者
作者單位、姓名寫在論文題目下方,最好在單位後面寫上郵政編碼。
3.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但絕大多數報刊不作要求。
4.論文正文
正文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
(1)引論就是論文的開頭話,或叫起始段。引論的內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論點或論題。開頭話不太好寫,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論文亦如此。引論要寫得簡潔明了、獨具風格、引人入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論不宜過長,通常不超過兩百字。
(2)本論是論文的主幹部分。寫好這部分的關鍵在於論證,即以理論論據或事實論據論證引論中所提出的論點。理論論據要注意科學性和邏輯性,科學性永遠佔主導地位。事實論據要可靠,要有說服力。論證中要特別詳細闡明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求新、求異、求實是論文學術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准。如果以理論論據為主,論文的理論性就較強,可稱為理論型論文,如果以事實論據為主,論文的經驗性就較強,可稱為經驗性論文。篇幅較短的論文,其本論部分可以一氣呵成,若篇幅較長,則可設大小標題。
(3)結論部分必須概括論點,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價值與意義。文字不宜過長,要特別精煉,要畫龍點睛,而不可畫蛇添足。
5.教育論文的參考文獻
如果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論點或有關資料,就要在最後的參考文獻中註明被引用的書刊名稱、期號、題名及作者姓名。這有三個作用:其一,說明有可靠的依據,增強自己所寫論文的說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竊之嫌。
上述五個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內容提要和參考文獻,正文中的結論亦可略去不寫。一般情況下,作為論文至少要有題目,引論和本論。
撰寫教育論文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定題選材———注重實踐性和針對性
教育論文的題材從哪裡來?主要來自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實際感受。我們身在教學第一線,天天上課,天天與學生交往,只要做寫作的有心人,題材多得很。討論或爭論一個問題、聽其他教師的課得到的一點啟發、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對教材教法的一種見解等等都是極好的寫作素材。
第二步:立意定題———注重明確性和新穎性
立意就是確定論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題。主題是作者對材料意義的一種判斷,也是作者通過材料要表達的認識和對論文中所提出問題的總評價。它是論文的靈魂。主題確定了,文章的內容就要緊扣主題,突出主題,服務主題。主題確定以後定題名。
第三步:謀篇布局———注重嚴謹性和技巧性
這一步的任務是設計論文的結構,確定層次順序。通俗一點講,就是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構思一個總體規劃或叫框架。具體操作就是列
論文提綱。教育論文的結構等同語文中議論文的結構,有並列式、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四種。最常見、最常用的是並列式。
第四步:撰寫初稿———注重層次性和獨特性
在准備好充分的材料,擬定好論文提綱的基礎上,便可按論文格式和寫作要求撰寫初稿。論文正文部分的撰寫前面已作了說明,這里再談幾點具體要求:
(1)即事論理。教育論文畢竟屬於議論文文體,議論性是最起碼的要求,切忌停留在乾巴巴的條文式列舉中,也不可滿足於教學現象的描述,要著力提升議論的層次,從理論高度闡明自己的論點。最忌論證不足而妄下結論。
(2)突出主題。寫論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於使材料更集中,主題更鮮明。初寫論文者要防止文不對題或離題太遠。
(3)分清層次。論文不能繁瑣冗長,東扯西拉。層次分明、前後呼應、首尾一貫、邏輯嚴謹是論文的基本要求。
(4)見解獨特。高質量論文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勤於思考、善於思考、敢於思考。「矮子看戲曾何見,都是聽人說短長」,跟在別人後面人雲亦雲,無論如何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學性和規范性
教育論文的初稿完成後要反復檢查、修改,不要急於列印成文。主要檢查有無科學性錯誤、題目是否貼切、材料與主題是否統一、結構是否嚴謹、論點是否明確、論據是否充分、詞語是否准確、行文是否規范等等。
恕我直言,大多數老師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規范。那麼,行文應符合哪些規范呢?主要有:(1)結構格式規范;(2)文字表達規范;(3)標號標題規范;(4)留空轉行規范;(5)符號圖表規范;(6)標點使用規范。這些規范的具體要求請參閱課本。要注意,平時寫教案、寫計劃和總結、試卷編制等均要重視行文規范。
論文完稿以後,最好請別人看看。「自古學者必有師」,多傾聽他人的意見,對提高寫作水平很有幫助。
寫教育論文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1.調整心態,樹立自信。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寫作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積極的思維,更需要積極的心態。心懷厭倦,浮躁不安,何來文思泉湧,下筆有神?廣大中青年教師應挖掘自己的潛力,要看到許多有利條件。現在報刊雜志種類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種論文評比活動也很頻繁,因此發表論文的機會也就多了。當然,重在實踐,貴在參與,教育論文發表並非寫論文的惟一目的。
2.持之以恆,必見成效。初寫論文者,很難一下子就寫出高質量的論文來,也很難一投就中,這就需要恆心。要在寫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理論水平,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寫稿和投稿的規律,不懈努力,才會有所收獲。
3.加強學習,重視積累。文筆優美、句式整齊、結構嚴謹、見解獨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斷地學習學出來的,是靠不停地練筆練出來的。「高山不棄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細流,故能成其長」。教學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樣要靠平時悄聲無息、天長日久的學習和積累。
4.忙裡偷閑,苦中尋樂。自古以來,做文章就是苦差事。曹雪芹寫完《石頭記》後嘆曰:「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然而,苦中苦,樂中樂,沒有苦就沒有樂。要知道,苦和樂是推動人前進的兩只輪子。當一篇論文完稿後,享受到的是創造之樂、成功之樂。在這種神聖的精神追求中,我們更能體味到人生的價值,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