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對偷竊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孩子偷竊如何教育
1、要耐心教育孩子。無論孩子是出於何種動機拿別人的東西,「偷竊」都是不光彩的行為。也許剛知道自己的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對你來說是一種打擊:孩子什麼時候學會偷東西了?但你要記住,此時你不可以發火,更不要對孩子大打出手。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打」才能改正孩子的「偷竊」行為。其實錯了,打得厲害,不僅不能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反而還會疏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他會感到孤獨,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偷竊」的行為非但難以改掉,還可能因此而不敢回家,流浪在外,與社會上的浪子交往,被他們利用,最後走人歧途。因此,面對孩子的偷竊行為,上班族媽媽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再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在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時,要滿懷愛心地對事不對人,友好地指出他的錯誤,尊重他的人格,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使他對你產生厭惡或對立情緒。
2、要給孩子灌輸相應的道德概念。如果孩子現在還未受到過這方面的教育,那麼不論孩子有沒有這種行為,父母都應該盡快找機會與孩子好好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偷竊行為是不對的,不道德的,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回自己的家。如果自己喜歡,也一定要徵得別人的同意後,才可以拿走,而且要對別人表示感謝。如果沒有徵得別人的同意,就隨便將東西拿回家,應該盡快還給人家,並要向其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
3、要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慾望。所有的孩子對他喜愛的東西都有佔有慾望,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很容易因一時沖動而造成越軌。因此事先的預防顯得特別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媽媽可以結合具體的情境,教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慾望,例如在去買東西時,事先提醒孩子不交錢不可以隨便把東西拿走;或者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先告訴孩子,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不要隨便動人家的東西等。
⑵ 如何對小學生的偷盜行為進行教育
一、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法律素質。例如:在平時教育教學中,講解一些簡單的法律知識,通過講故事、舉例子,幫助他們學法、守法,培養其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成才。
二、看法制教育片,不停地給他們敲警鍾。小學生的年齡、思想、情感各方面仍不夠成熟,尤其在思想上,他們有時會因為思想上的一時鬆懈而做錯事,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不停地給他們加以鞭策,不時地給他們敲敲警鍾,收到教育效果。只要我們對小學生進行經常性的開展法律知識教育,持之以恆,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學生偷盜的原因:自控能力弱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自控能力差。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加之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有些孩子知道拿別人的物品是不對的。
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知道後果很嚴重,會受到同學的冷眼,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會受到家長的責罵。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一次的犯同樣的錯誤。
⑶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孩子偷東西的教育方法
1、首先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千萬不要給孩子標上小偷的標簽,更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處處提防孩子,這樣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嚴重的話會讓孩子自暴自棄,把孩子推向深淵。
2、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的時候,要靜下心來和孩子溝通,而不是像審犯人似的審孩子,有的家長甚至採用粗暴的方式來讓孩子承認錯誤,都是不可取的,應該採用溫和的談話方式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錯誤,從而讓孩子自覺的改正。
3、如果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為什麼偷東西,從根本上杜絕孩子偷東西的行為,一般造成孩子偷東西的原因有,別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沒有等,了解清楚之後,教育孩子,家長們注意,孩子慢慢就會改變。
4、家長們從小要教育孩子建立規則和物權概念,例如家裡屬於爸媽的東西,最好經過爸媽允許之後在讓孩子動,當然對於孩子的東西,也要經過孩子的允許之後才可以動。
5、對於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當然在家裡放零花錢的話,不能放一百五十的大票,最好是一塊的,這樣可以讓孩子養成合理利用零花錢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