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思想教育的三要素是什麼
擴展閱讀
初中零基礎學什麼 2025-02-06 00:47:19
教育培訓機構整頓哪些 2025-02-06 00:40:13
兒童喉嚨紅發燒多久 2025-02-06 00:38:05

思想教育的三要素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28 05:41:58

㈠ 教育三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育者,教育對象及其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構成教育活動的三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個,就不成為教育了。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出了問題,教育也會出問題。

㈡ 教育的三要素是什麼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的定義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

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在這個概念中,直接彰顯了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對於這三要素在考試的過程中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查:

第一,直接考查三要素分別是什麼,這是最簡單的一類考題,多見於選擇題,我們直接選出即可。

第二,考查三要素的地位。我們說教育者是主導,受教育者是主體,教育影響是中介,分別准確對應記憶即可。

第三,考查每個要素相關內容。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教的責任,施加影響的人。它不僅指學校教師,還包括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活動的其他人員,而這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此處我們做題需要注意,考題問的是教育活動的主體還是教育者的主體,如果是前者我們選學生,而後者我們則選教師。受教育者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既包括在學校學習的兒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種成人教育的學生。

因此我們不能將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如果辨析題目中出現受教育者就是在學校學習的未成年學生等諸如此類的說法都是錯誤的。教育影響是連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紐帶,它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內容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像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師的語言等。我們必須識記教育影響包含的兩個方面,即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在選擇題中比較多見此考點。此處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在多選題中考查教育的三要素,答案中涉及到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時,不選。因為選擇題中一般是選同一層次的概念,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是同一層次。而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它們屬於教育影響,所以不能直接將它們表述為教育的三要素。

除了上述三種考法外,有些考題還會側重三要素的關系問題。我們說教育者是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紐帶;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選擇和施加影響的對象;教育影響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作用的橋梁;因此三要素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

㈢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基本范疇,基本原則,政治動能,本質,分別是什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介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環體。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疇:1、起點范疇:思想與行為;2、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范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3、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范疇:疏通與引導、言傳與身教、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教育與管理;4、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范疇:內化能與外化;5、思想政治教育的終點范疇:個人與社會。三、基本原則:實踐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四、政治功能:政治共識性,即結合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目標取向和根本利益,通過教育、討論,在政治方向上、政治原則上,達成共識,消除政治上的分歧與偏向。為政治活動的順利開展服務。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實踐性、階級性、目的性。(當然這有不同的學術觀點)

㈣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

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教育內容與教育物資。 而教育物資是指進入教育過程的各種物質資源。根據這些物質資源在教育中的小同作用,可以把它們分為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教育媒體以及教育輔助手段三大類。這是教育活動中物的要素(非教育基本的要素)。 1.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教」的主體 在教育活動中以教為職責的人是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教」的主體,主要體現在:教育者是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傳播者;是科學知識和社會文明的傳播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教育活動的展開起領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發展的指導者;是一個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學習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學」的主體 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為職責的人被稱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其主體性體現在:受教育者是學校存在的主體;是學校職能部門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學校和教師評價的主體;是教育任務完成的主體。此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還體現在,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制約著教師的教,受教育者的獨立性、選擇性、需要性、創造性和他們個人的興趣、愛好、主觀能動性等這些主體性特徵也制約著教師的教學活動。 3.教育內容是師生共同認識的客體。 教育內容是基於一定社會的生產力和科學文化技術發展水平之上,學校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的習慣和行為的總和,教育內容在學校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課程標准和教科書。首先,教育內容是聯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其次,最佳的教育內容是目的性與對象性的統一。教育內容內在地包括教育目標。因為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動效果的標准,是教育內容傳授的出發點和歸宿。 答案選自教育學基本原理,第三章

㈤ 教育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1、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著教育影響的人。

2、受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3、教育措施(教育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時所依賴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5)思想教育的三要素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