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什麼是教育性原則和可接受原則
擴展閱讀
初中零基礎學什麼 2025-02-06 00:47:19
教育培訓機構整頓哪些 2025-02-06 00:40:13
兒童喉嚨紅發燒多久 2025-02-06 00:38:05

什麼是教育性原則和可接受原則

發布時間: 2023-07-27 22:56:23

① 教育性教學原則是什麼

教育性教學原則是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的原則。知識與道德之間有直接和內在的聯系,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過教學才能產生實際作用,教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也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

教育性教學特點

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指既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既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道德品質,此原則體現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相統一的教學規律,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指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直觀性教學原則指教師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啟發性教學原則指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提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的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規律。

② 教育機智的四個原則

教育機智應該把握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教師應遵循因勢利導,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為達到正確教育效果的指導原則.

第二,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有這樣或那樣的優點和長處,蘊藏著等待誘發的積極因素.

教育學相關原則大整理

1、贊科夫的五性教學原則

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2、終身教育的基本原則

(1)終生的原則又叫個性化原則

(2)普通教育原則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3)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人人受教育與人人辦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5)個性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原則

3、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原則

無歧視原則、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認為兒童具有的四大權利是:生存權利、發展權利、保護權利、參與權利。

4、課程計劃編制的原則

(1)保證實現教育目的與任務,體現課程結構的完整性。

(2)依據科學的課程理論,處理好課程系統內部范疇的幾個基本關系,體現基礎性和多樣性。

(3)以教學為主,安排;精簡課程,加強基礎和有利於發展學生特長;知識體系相對完整,保證學科間的合理關系;統一性與靈活性、穩定與變革相結合。

5、教科書的編寫原則

(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貼近社會生活,並適當滲透先進的科學思想,為學生今後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

(4)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5)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6、課程表的安排原則

(1)整體性原則。在安排課程表的過程中,學校要從全局著眼,統籌安排好課程計劃所規定的每一門課程,使每一門課程都處在能發揮最佳效果的恰當位置,從而實現各門課程功能的協調化、整體化,產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2)遷移性原則。在安排課程表時要充分考慮到各門學科之間相互影響的性質和特點,利用心理學上的遷移規律,促使課程之間產生正遷移,防止負遷移現象的發生。

(3)生理適宜原則。課程表的安排,還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點,使學生的大腦功能和體能處於高度優化狀態。

7、教學原則(馮鞏找陰涼,尋思理直發)

啟發性、鞏固性、因材施教、量力性(可接受性)、循序漸進(系統性)、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科學性與教育性

8、程序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積極反應原則

(2)小步子原則

(3)及時反饋原則

(4)自定步調原則

(5)低錯誤率原則

9、暗示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愉快而不緊張的原則。

(2)有意識與無意識統一的原則。

(3)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則。

10、教學評價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發展性原則;

(3)整體性原則;

(4)指導性原則。

11、德育原則(向導至尊,正因機智平)

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嚴慈相濟原則)、知行統一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教育一致性與連貫性相結合原則、平行教育原則

12、班級組織構建的原則

(1)首要原則——有利於教育

(2)目標一致

(3)有利於身心發展原則

13、班級管理的原則

首要原則——有利於教育

科學性、自覺性、民主性、整體性

14、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的原則

15、班級突發事件處理的原則(有客官叫李可)

(1)教育性原則;

(2)客觀性原則;

(3)有效性原則;

(4)可接受原則;

(5)冷處理原則。

16、操行評定原則

(1)體現素質教育思想;(2)公平客觀;(3)促進學生發展

17、教育研究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是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必須尊重事實,以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為依據,根據受教育者的社會生活條件和身心發展研究教育現象與規律,反對主觀臆測,妄自論斷。它是研究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2)創新性原則。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應該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得出新結論、產生新認識。

(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從教育的實踐需要和實際情況出發,形成和發展教育理論,並努力運用教育理論來指導教育實踐,以推動教育理論和實踐向前發展。

(4)倫理原則(最重要)。要求教育研究應遵循基本的社會道德准則,不侵犯研究對象或研究參與者的權益,避免對其造成身心傷害。

③ 教學的原則有哪些

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一共有八個教學原則,分別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鞏固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則。

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科學性與教育性統一原則):即教學過程中既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原則與之同理。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即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同時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最後能夠學懂學會、學以致用。

3、直觀性原則:即教學中學生運用各種感官的觀察或者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獲得直接經驗,豐富他們的感官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4、啟發性原則:即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生動活潑的學習,最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循序漸進原則(系統性原則):即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原則又稱系統性原則。我國古代的教學注重按一定順序進行。

6、鞏固性原則:即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知識,教師要重視組織各種復習,使知識長久地保存在記憶中,在需要時可以迅速再現出來,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是學習之母」。

7、量力性原則(可接受原則):即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是他們能接受的,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努力才能掌握。

8、因材施教原則:即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我國孔子善於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他們發揮各自的專長,這一經驗被朱熹概括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