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空間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擴展閱讀
模擬電路技術基礎干什麼 2025-02-06 01:45:56
如何團結好同學相處 2025-02-06 01:44:16
無外伸基礎梁是什麼意思 2025-02-06 01:43:27

空間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7-27 13:46:13

❶ 環境對孩子的教育的影響有多大

環境——孩子就是環境的產物 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 如果兒童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 如果兒童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 如果兒童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 如果兒童生活在忍受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忍耐; 如果兒童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 如果兒童生活在贊揚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提高自己的身價; 如果兒童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 如果兒童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他就學會信任他人; 如果兒童生活在贊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 如果兒童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 ----心理學家諾爾蒂 教育從來都是在點點滴滴中,悄無聲息地滲透進行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就是環境的產物,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都會對一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西方的諺語說:環境比遺傳更重要。而在兒童時期,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生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周圍的這個小小的空間,這個空間由他經常接觸的最親近的人組成,他在這個空間里成長發育,象海綿一樣吸取著這個空間環境所能給他的一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幼兒感受到的東西就是他們能接觸到的現實,現實最後演變為經驗,兒童漸漸學會從經驗中產生自我。在同別人的接觸中,他會反復應用中他的經驗,排斥同他的經驗想悖的東西。兒童時期是決定人一生成長的最關鍵時期。如何為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美好而健康的生活環境,將是我們必須研究,也必須完成的功課。孩子的成長環境包括家庭環境,看護人等等各方面。

❷ 幼兒園環境教育對幼兒的影響

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作為專門性的幼兒教育機構,幼兒園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特別是其特定的環境設置,必然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廣大兒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環境是兒童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在早期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幼兒的生存質量得到普遍關注,幼兒園環境創設是改善幼兒生存環境、提高幼兒生存質量、創造環境將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內容。
所謂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它是由幼兒園的全體工作人員、幼兒、各種物質器材、人事環境以及各種信息要素,通過一定的文化習俗、教育觀念所組織、綜合的一種動態的、教育的空間范圍和場所。這種空間范圍,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質,又具有教育性質;既是開放的,又是相對封閉的。它不僅受到特定的地理環境、空間方位的影響,又受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氛圍的影響。
(一)幼兒園環境的分類
幼兒園是幼兒長期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場所。在幼兒園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僅有賴於系統的數學,更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這種熏陶和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有害的。由此可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園環境從其存在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其中室內環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動室等;室外環境包括操場、園門、門廳等。從其組成性質來分,幼兒園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包括生活設施、教玩具材料設備等有形的物質。幼兒園精神環境主要包括集體氛圍、活動氣氛、心理因素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環境系統,它與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共同構成了幼兒園環境的整體。盡管與物質環境相比,精神環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環境,但它對身處幼兒園的老師和幼兒的心理活動與社會行為,乃至這個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的潛在的影響力。
因此,幼兒園環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兒園內部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
(二)幼兒園環境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環境如同教師一般,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使幼兒處於積極的探究狀態,在各種嘗試中使用材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幼兒園環境也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物體之間互動的關鍵性因素,對幼兒的社會性的發展具有潛在的深刻的影響。
1.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的觀點,人的行為就是「刺激——反應聯結,通過刺激可以預測反應,通過反應可以預測刺激」。幼兒的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一種刺激條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兒的某些行為習慣。一旦幼兒園環境創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就可以影響或促進幼兒特定方面的發展。例如,在區角活動中,教師通過地板上的小腳印提示該區角的活動人數,這種地面的創設就是對幼兒行為的預期,即暗示進入該區角人數與小腳印數相一致。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就能替代教師的指導語,成為行為習慣的提示。
根據幼兒學習興趣、內容,可以將學習內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兒園的走廊、教室內,或是在環境中創設問題情境等,通過環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呈現學習內容,延伸學習活動,從而發揮其介入功能。
例如,在開展「我們的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把自己和家長一起搜集來的有關動物的圖片、模型等分門別類整理後,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讓人彷彿置身於動物世界之中,從而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慾望。此外,孩子們用各種材料,如小石子、磚塊、貝殼、木塊等,在戶外場地上鋪設了形態各異的小路,孩子們通過用腳踩、用手摸來感知光滑、粗糙、寬窄、長短等,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發了幼兒自主活動的願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與願望。
2.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所謂兒童社會化,是兒童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逐漸獨立地掌握社會規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妥善自治,從而客觀地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發展過程。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一定的環境中實現的。
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幼兒與物體之間的交流少不了環境的支持與介入。幼兒園環境的諸多方面,如環境布置的內容及其營造的氛圍、活動空間的安排及活動材料的投放等,會通過影響兒童在交往過程中的情緒狀態、交往對象的數量等來影響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例如,幼兒園的教室內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區域便於幼兒在人數不同的小組中進行合作式學習,使幼兒與同伴之間的溝通、競爭與合作更容易一些,也便於教師進行觀察、傾聽和記錄;區角內的各種工具、材料和設備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讓孩子們在那裡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姿勢自由自在地、全神貫注地進行探索、學習;在幼兒園的樓梯下、走廊盡頭或是教室的一角設置私密空間,滿足幼兒到這個小空間里安靜地休息,或與同伴談心,使內心得到一種釋放或安慰,等等。就像馬拉古茲所言:「教育乃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也只有『環境』中各個元素的參與,才是許多互動關系實現的決定性因素。

❸ 哪樣給孩子私人空間,是對娃最好的教育方式

隨著家長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引導,在情商、智商方面的發展也更加迅速。然而,即便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家長的教育模式仍然出現一個難以更正的誤區,那就是不重視對孩子私人空間的保護。

朋友小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璇的女兒今年10歲,正在讀小學三年級。根據小璇所說,自從孩子到校學習,不能像以前一樣時時刻刻留在自己身邊,這讓她對孩子的成長感到擔憂。但是此前一段時間,她發現自己的女兒有一個很不錯的習慣,就是每天晚上都會在自己的房間里寫日記。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每天在學校的表現、清楚孩子的情緒變化,小璇總會在每天早上帶孩子到學校後,偷偷翻閱孩子櫃子里的日記。

這樣一種行為一直延續到一周以前。當天,小璇一如既往地送孩子上學,然後回到家中查看孩子的日記。這時候丈夫突然打來一個電話,說是有個文件夾落在家裡了,要小璇幫他送過去。由於事情比較緊急,所以小璇急急忙忙就出門了,並沒有意識到女兒的日記還沒有收起來,而是敞開著放在桌面上。

等到孩子回家看到這一幕時,她才意識到自己所寫的每一個字都一直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底下,這個充滿沖擊力的事實即刻使得孩子哭了起來。

相信不少的父母的反應跟小璇是一樣的:"爸媽也是為了你好,才會想知道你每天都做了些什麼,有沒有在學校被人欺負,我是你媽媽,為什麼不可以看你的日記?"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日記是承載自己隱私的一種方式,父母私自偷看孩子的日記,無疑是明目張膽地僭越了孩子的私人空間,這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