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老了,你應該怎麼教育他們
-1-
幾年前,我去魔都遊玩,人生第一次登上了世貿大廈。我和朋友兩人,站在廈頂的玻璃窗口,俯瞰整個夜上海,興奮不已。我們都決定,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做一件平生最有意義的事。
樓下是個精緻的書屋,我提議,可以給心愛的人寫一封信或者郵寄一張明信片。
我隨即掏出手機,查看了深藏在便簽里的那個地址,深思良久,寫下了最動人的情話。然後,我轉向朋友,發現他還在奮筆疾書。
「給誰寫呢?這么認真。」
「給我爸媽,這邊真的很美,我寫信讓他們也過來玩玩。」
「他們會來嗎?我爸媽跟個古董似的,一點都不懂得享受生活,我說了好多次讓他們出去轉轉,他們根本不聽!」
「你可以和他們溝通啊,嚴格來說是教育,教他們一些新的觀念,說多了就聽了。」
說起教育父母,朋友一臉得意。他說他很早就認識到了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認知局限。所以,在成年之後,他就和父母開始了互相教育。意想不到的是,緣此,他們的關系更親密了,更像是朋友。
我聽後醍醐灌頂,想起自己與父母乾巴巴的相處,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當即,我給他們發了一條長長的信息。大意是: 我已長大,聽我一句,不要再勞累了,去享受生活,餘生為自己活一把。
- 2 -
我的爸媽是天生的勞碌命,我小時候那會,家裡條件不好,他們需要拚命地忙碌、節省,才能有錢養家。
慢慢養成了習慣,這幾年,雖然家裡的條件好多了,但是他們就是閑不下來,仍滑隱歷舊奔波不說,生活質量也很低,我們經常為此產生爭執。
每次礙於他們是父母,說教的話到嘴邊又收回了。看著他們辛苦半生,為家庭操碎了心。年輕時為養育我們而忙碌,現在為贍養老人和幫襯我們買房而辛勞,我很想勸一句,停下來吧,什麼時候是個頭?但一直不知怎麼開口。
我深知中年人身上背負的壓力,但對於他們一味付出這種行為,我也很反感。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人一切勞作的根源不就是為了生活嗎?
那次聽完朋友的建議之後,我決定和父母坦誠心扉地聊這件事。在開始之前,我做足了准備。從家庭情況、我的事業、爺攜旦爺奶奶的養老等問題一一分析,最後得出結論,目前的情況,他們根本不需要這么辛苦。
再從人的認知、格局、生活等角度出發,和他們探討什麼樣的生活才能稱之為幸福?雖然相差了二十來歲,但通過幾次用心交流,我發現父母還是很樂意和我聊這些話題,也開始認同我、接受我說的一些新事物,更甚者,我們的關系較之以前親密太多了。
我也通過這些相處機會,走進了父母的生活,知道了他們的所思所需。相比於之前的嘴上關心,現在會適時給他們買些生活用品。
- 3 -
在和父母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切不可耳提面命。「你這觀念太落後了」,「那個東西那麼破了,你還留信搜著幹嘛?」諸如此類的。
梁實秋在《教育你的父母》一文中指出,上一代人的金錢觀,往往為我們不能理解。有的父母錢攢了一大堆,但捨不得用,恨不得一張張帖肚皮藏著。有些孩子就不能理解了,開始一遍遍嘀咕,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你死守著是為何?家裡的沙發爛得都掉皮了,也不知道換換。
對於這些子女的行為,梁老很生氣,他說:「 嘀咕沒有用,要事實上逐步提示新的生活模式。 」要父母懂得如何過現代的生活,要讓他知道消費未必就是浪費。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具是免不了的,不免破費一些錢。沙發爛了,你買個新的放家裡,看他坐不坐,而不是一味嘴上說說,他們要如何享受生活。
前段時間,我去某個小鎮參加一個同事的婚禮,遇見了同事的父母。本以為他們生活在鄉下,難免氣質稍微差點,但事實我錯了。同事的父母一點不比新娘城裡的父母遜色,他們穿著得體,精神抖擻,尤其是婚禮中間,同事父親大方得體的發言,讓人很震撼。
後來,我私下和同事聊起我的疑惑。他告訴我,他在上班之後就開始投資自己的父母了。他經常會給他們買一些可以改善生活質量的物件,起初父母說浪費錢很反對,可當他們感受到帶來的實質性改變後,開始主動去買那些物品,久而久之,生活帶動了其他方面的改變,竟和城裡人無二。
- 4 -
除了教育父母跟上時代,改善生活外,一些沒法說服他們的問題,我們在權衡利弊之後,也要有自己的堅持。
微博搜索「父母」,彈出來的最多的是:「父母不同意××」,可見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還是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我們生活在新的時代,尤其是一路上學出省,甚至出國,學成歸來後,我們的思想早和他們差了千里。我們在面對工作、婚姻時,做出的選擇往往和他們的期待有差別。這個時候,父母要是死活不同意怎麼辦?我們又該如何說服他們呢?
古典在《拆掉思維的牆》一書中說過,「 讓你的父母停止質疑的最好方式,就是盡快開始你的行動,然後用事實證明給他們看! 」
我們要相信一條真理,父母是為了我們好,只要我們過好了,他們也就放心了。他們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你的選擇是不行的,或者他們沒想過這種選擇,他們擔心你。
所以,在面對「父母不同意」 時,要權衡利弊,想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然後積極和父母溝通,溝通不行而你還想繼續的話,努力去做好它,讓父母盡快看到你的收獲,讓他們放心。
網上有一句話:小時候,爸爸在我眼中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長大了,卻發現爸爸在有些事面前也會無能為力。
讀來讓人深思,爸爸是個平凡人,也會老去,也會有自己的認知局限。作為子女,我們要像小時候他們教育我們那樣,在力所能及地范圍內教育他們,這樣,我們的家庭才會更加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