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的八大原則
教師招聘考試知識點經常讓小夥伴抓狂,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啦!貼心的小編來了,每天給您整理教師招聘考試中涉及到 的小知識點,每天堅持來打卡吧~
一、八大原則速覽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二、八大原則速記
如何快速記住這八大原則,這里,為大家提供一個口訣:支(直)起(啟)弓(鞏),努力(力)尋(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鱈(科學)魚。
小夥伴們,找到這八個原則了吧。最後,祝大家一舉成師!堅持打卡,你中能早日成師!
② 教學原則八大原則是什麼
教學原則八大原則
1、教育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其實質是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把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應使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並引導他們運用新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原則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體現。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聯系實際;重視引導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教學的實踐性環節,逐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第三次學習」;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能力訓練的關系;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識。這一原則是根據人類的認識規律、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提出來的,也是由中小學學生的年齡特徵所決定的。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教學手段;將直觀教具的演示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重視運用言語直觀。
4、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原則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遺產的基礎上提出的,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同時又是由我國教育目的所決定的。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運用於實際;發揚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5、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師要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有系統性;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知識體系化、系統化;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進行教學。
6、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准確無誤的呈現出來,以便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通過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來鞏固知識。
7、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此原則既為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也受我國的教育目的制約。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並創造條件,盡可能使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長都得以發揮。
8、量力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能夠接受,但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此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