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孩子聽不聽話怎麼辦
擴展閱讀
競賽知識講座活動目的 2025-02-06 11:47:09
時光如水歌詞是什麼 2025-02-06 11:46:15

教育孩子聽不聽話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7-21 21:32:24

❶ 孩子不聽話怎麼管教

可以用這幾種方法。
1、要避免用強硬的、命令的、嚴厲的、責備的語氣,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藝術。兩種語氣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2、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從而收斂。

❷ 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

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

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很多家長都會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但是,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你知道嗎,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該如何是好,下面分享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

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1

懲罰孩子應該適當

孩子犯錯了需要懲罰,但是懲罰也應該要適當,過重是會讓孩子有和家長對抗的心理,但是太輕還起不到作用。其實懲罰孩子不過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改正錯誤,不可以輕描淡寫的一概而過,也不可以小題大做的實行打罵教育。

事後必須說理

其實孩子受到懲罰只是當時聽話了,並不代表說是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明白下次自然會繼續犯錯。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才是目的性所在,所以事後和孩子說理是一定要有的一個環節。但是懲罰和說理一定要就是論事,對於以前的一些事情不可以翻舊賬。

點到為止就可以

其實家長們認為的和孩子說教就是在教育孩子,但是說教過多孩子不知道重點在哪,也不知道到底哪一句才是正確的,長時間下來家長說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是不會聽的。也就失去了說教的效果,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指責不可以傷害孩子

對於家長們使用語言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過於嚴厲惡毒的語言不可以使用,對於孩子的自尊心有很大的傷害,其實孩子也是多多少少有一點面子的,在公共場合更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

懲罰過後需要安慰

就算是懲罰了孩子,也應該在懲罰之後適當的安慰孩子,因為有些時候懲罰在孩子的知里就父母不愛孩子了,安慰孩子就會讓孩子感受到其實家長還是愛自己的,只是自己剛才的所作所為是家長不喜歡的,如果改進之後家長就會像以前一樣的愛孩子,孩子因為害怕,就會注意。

家長們態度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們的態度要保持一致,如果在教育的時候意見不相同,家長們可能有吵架,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然後產生愧疚的感覺。所以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一點也是一定要做到的。

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2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在孩子開始喜歡跟父母說"不"的時候就是他們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孩子這么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要求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態來征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有選擇的餘地。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你們尊重他,維護了他的自尊,也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對於孩子必須做而且完全能夠做到的事,父母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執行;而對於那些不必要的且孩子不願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們。在孩子玩得開心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打擾他們的興致;要是孩子確實做的不對,父母在制止他們的反抗行為時,在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情況下,也要適當地放孩子們一馬。這么做也許會給大人帶來一些麻煩,但相對於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回報來說這點讓步是非常值得的。

相信孩子,滿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對於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們應該給予支持,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或是包辦代替,這樣會使孩子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也會引起他們的抵觸心理。對於孩子的能力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當孩子遇到自己能力范圍可以解決的困難,父母要盡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能減少和父母的對抗。

同時滿足孩子獨立與渴望保護的需求。

孩子之所以表現出頑強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獨立。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父母作對,但孩子的內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適時的鼓勵。在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一件事時,父母可以首先判斷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後在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去做。如果孩子正准備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時候,父母必須果斷地制止,並用其他一些沒有危險性的活動來代替。讓孩子在享受到獨立感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父母對她們的關愛,這樣也會減少孩子反抗情緒的發生。

與孩子有足夠的交流。

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由乖巧向淘氣轉變的時候,在心理上不應該有擔憂和煩惱,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但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不管不問,這樣做的話那麼孩子可真的要成為壞孩子了。父母要給孩子比以往更加多的寬容、關愛以及交流。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要。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么做,這樣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兒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教育3

1、盡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狀態就是不要體罰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一時沖動就打孩子,因為如果打孩子往往會有反效果。可以將內心不滿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例如對孩子說:「你的做法讓我很失望!」「我現在真的很難過!」。不僅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平復,而且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用過於批評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來承擔他的錯誤所帶來的後果。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如何修正錯誤。例如,將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還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從中了解到自己的錯誤造成怎樣的影響,也會深刻反省,避免今後再犯這樣的錯誤。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家長不必過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錯誤,而是通過給孩子警告的眼色、縮短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等方式來讓孩子吸取教訓。例如,孩子沒有整理房間就沒收孩子的零食。家長最好明確告訴孩子今後應該怎麼做,需要達到什麼樣的保准,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多次警告後,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長需要平復自己的情緒,沉著應對。如果情緒失控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孩子會感覺內心受到傷害。在這個時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憤怒的情緒,而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會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錯誤應該怎麼做。

不要打得過重,也不要把打孩子當做發泄的途徑,更不要還沒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長打完後一定要告訴孩子「打你我們也很難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盡管他做了錯事,但是父母的愛不會改變。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這樣的錯誤。

6、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小於兩歲的孩子由於各方面發育未成熟,沒有規則意識。這個時候通過打來教育孩子,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當孩子漸漸長大,不僅自我意識得到發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強。六歲的孩子已經明白道理,所以家長凡事要將理,切勿隨意打罵。

❸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小孩不聽話,是一種普遍現象,可能孩子正在屬於叛逆期,教育方法有:轉移孩子注意力、找出原因對症下葯、制定規則、作榜樣。


1.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在幼兒期叛逆任性特別不聽話。父母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會比較有效,比如遇到孩子不聽話哭鬧時,可以暫且將當前事情擱置一邊,用其他事情來轉移孩子注意力,等孩子情緒好轉,心情平靜下來時,再去引導教育孩子,這時孩子往往能聽進去道理了。

2.找原因對症下葯:父母要多觀察分析,耐心和孩子溝通,找出孩子不聽話的表面原因和內在想法,或者孩子的行為模式。另外,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裡難受,也會不太聽話。

3.應該制定相應規則:跟孩子協商,明確說出來或寫出來規則,以及完成時限,明確獎懲。比如:每年吃飯前要自己洗手,洗一次記一朵小紅花。

4.父母要做榜樣: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知道什麼是錯的,但可能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所以家長要親自示範,教給孩子具體應該如何做。例如:如何擺放物品。

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過叛逆的時期,會有特別不聽話的情況發生,所以父母應該冷靜下來想辦法對其進行教育,多以引導為主,千萬不要採取暴力的手段對待或者直接發生沖突,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糟糕。

❹ 小孩不聽話要怎麼教育

教育孩子這5種方法比打罵更有效,越教越優秀。
1、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應當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適當地採取一些措施。但不要一副太氣憤的樣子,也不要在說孩子時把以前孩子犯過的錯誤統統一時都給說出來。家長應記得,在跟孩子說話時,要記得是對事不對人,一事歸一事,不要做過多的聯想,也不要隨便地就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乖」之類的標簽。畢竟孩子都是在成長中,有時家長的語言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莫大的影響。
2、父母應該避免大嗓門。通常在家中都可以看到,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的聲調就會越來越高,嗓門也就越來越大。而在家長發脾氣後,孩子也哭著鬧著耍起了脾氣。而最後,就是家長拉下臉低下頭去勸孩子。其實這樣子的話,不僅會家長和孩子的脾氣都變得不好,而且也會失去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3、耐心接納,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是孩子感到不舒服,還是他內心的真實渴望沒有被理解呢?情緒有好有壞,不要拒絕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孩子的壞情緒,請耐心接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先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訴求和理由。
4、教孩子去認識情緒,並且表達出來。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5、父母要自我檢驗,看孩子的成長環境如何。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最後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

❺ 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

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對自己言聽計從,處處順從自己。可是現實往往是非常殘酷的,有些孩子因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叛逆期提前,就會做出很多違逆父母意願的行為,讓家長無從管教。
孩子老是不聽話怎麼辦
1、少說話。家長總是會以過來人的身份,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對待孩子的犯錯行為,總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少犯點錯,於是恨不得將自己一身的經驗傳達給孩子,也因此就會陷入「喋喋不休」的情況。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也知道家長講得有道理,也會覺得不拿棚慎耐煩,不願意聽。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即指剌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因而當我們在對孩子進行管教教育時,為避免雙方情緒極端化,家長要做到「少說話」,在處理問題和進行教育時保持言簡意賅,而不是冗長的說教。
2、想讓孩子做什麼就說什麼,不要拐彎抹角:如,不要經常對孩子說,「我要講多少遍你才會去刷牙呢」,而是要跟孩子說,「現在該去刷牙了,媽媽一會兒要檢查你刷的干不幹凈哦」。
3、尊重並聆聽孩子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不僅是表達對孩子的要求,還要和孩子溝通彼此的情緒、情感和想法。跟孩子確定特殊的親子時光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要多了解孩子,找出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家長願意聆聽孩子,根據孩子的能力提出更合理的要求,孩子也會更願意聆聽。
4、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有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但很聽學校老師的話,這是因為老師給孩子樹立了榜樣。比如:老師要求孩子不遲到,自己也會准時到班級上課;要求孩子上課不玩手機,老師課堂期間也不會拿出手機。而很多家長要求孩子認真寫作業,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家長要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也要和孩子說明情況,進行溝通。在家庭成員互動的過程中,也要做到尊重彼此,在意每個人說的話,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老是不聽話的原因
1、沒有給孩子應有的呼應,和孩子親密度降低。孩子在玩耍或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自己覺得新奇的東西和身邊的人分享,也會把自己的進程隨時匯報,從而尋求認同。父母沒有精力或缺乏耐心,不給孩子回應或是給敷衍的回應,都會對自己和孩子的關系造成十分負面的影響。你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你的話對他來說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2、自己的說法和行為不一致,你變得不再是孩子全身心信賴的人。孩子天然是相信一切的,他們的困惑和懷疑都來自成年人,你的每一次失約,每一次謊言,在孩子心中都會慢慢地發酵。
這一點並不是要求父母答應孩子的一切都必須做到,而是要求父母對待孩子要做到坦誠。做不到時要把原因真誠的和孩子說清楚,不要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比你想像的要敏感得多。
想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家長需要怎麼做
批評孩子之前,先給點警告。教育孩子,不僅要學會看懂孩子的情緒,也要將自己的情緒適當的表達出來,呈現給孩子:「媽媽現在很不開心,因為以前那個按時吃飯的乖孩子,現在就只看電視。」這種類型的話,對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備,知道自己惹媽媽生氣了消敬,如果孩子任性,後果很嚴重。
給予理解和尊重。孩子開始不聽話的時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這么做無非是想獲得成長空間,要求和你有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對他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在孩子最初要自己做什麼的時候,不妨滿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會使孩子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孩子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和核子。

❻ 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不聽話不要採取打罵的方式,這樣完全解決不了問題,不如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會有更好的教育效果,那麼大家知道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嗎,下面就來看看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吧!

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1

1、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父母都會遇到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公交車上孩子一直鬧騰,多次勸告都沒有成效,不但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還影響到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的時候,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

如果你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往往會以為父母是因為情緒激動打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2、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遇到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時,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方法,並且要明確告訴孩子挨打的原因,這次要打幾下,以後再犯會怎麼處理等。

父母打孩子的時候下手不能太重,更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父母打完孩子要適當安慰一下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父母心裡也不好受。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孩子做錯了,父母依然愛他,打他是為了讓他長長記性,以後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3、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很正常。打2歲內的孩子,不但起不到警示作用,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孩子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在逐漸完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已經懂一定的道理了,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盡量避免打孩子,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4、盡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沖動地打孩子,往往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父母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做法讓我很失望」……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可以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反思自己的錯誤。

5、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擔因為犯錯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改正錯誤的具體方法,引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飲料打翻了,就不能喝飲料了。同時,讓孩子自己去清理干凈打翻在地的飲料。

這樣做有利於孩子明白自己犯錯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行為,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

6、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父母就不要老是懲罰孩子,可以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玩耍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學慣用品不收進書包,就不許出去玩。

當然,父母最好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准,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把學慣用品收拾好,延長玩耍的時間等。

大人都會犯錯,何況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請不要再用暴力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2

1、說話的出發點要積極

不要這樣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做你的作業呢?」這樣會顯得你非常不耐煩,可以這樣說:「快去做你的作業吧!看看你什麼時候能完成,做完我幫你檢查哦。」同樣一句話,換種語氣,孩子更容易接受。

2、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解釋的權利,讓他解釋他為什麼需要這樣做。等孩子解釋完,你再告訴孩子這樣做錯在哪裡,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3、珍惜每一個機會

當孩子不聽話,你與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父母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你的孩子,讓孩子學會有過改之。

4、給予激勵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激勵,父母的激勵可以給孩子很大的動力。可以通過鼓勵的語言來激勵你的孩子,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不斷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其他小朋友都能做到,你不比他們差,媽媽相信你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5、友善的態度

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如果你用正常的音調與友善的態度跟他說話,孩子會更認真地聽你說。而總是以一種嚴厲的、命令式的態度說話的話,孩子反而不願意聽,甚至就要與你作對。

6、教孩子道理

當孩子犯錯或行為不當的時候,不要總是懲罰他,應該以友善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玩完玩具後不應該隨處亂丟,要把它們放好。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帶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呢?」

7、擺脫武力威脅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要挨鞭子了!」「還記得我上次為什麼打你嗎?」武力威脅孩子是最大的錯誤,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總是武力威脅孩子會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更不能接受你這樣的教育方式。

8、因事制宜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煩。你可以嘗試其它方式,因事制宜,找到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以後有時間再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遊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發生沖突的時候,孩子往往不願意接受批評,但是在事後進行耐心的教育,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