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數學科目如何轉型素質教育
擴展閱讀
莫堡經典紅葡萄多少錢 2025-02-06 14:13:49
什麼是同學缺點 2025-02-06 14:13:09

數學科目如何轉型素質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7-21 11:04:19

Ⅰ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和主攻方向。素質教育最終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施,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全方位滲透素質教育,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和個性品質。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根據數學教學內容,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是對數學規律的本質認識,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數學素質」的關鍵,也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的動力工具。學生一旦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將會在今後學習中長期發揮作用。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是防止學生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數學思想方法相對於數學知識而言,它的呈現是隱蔽的,是學生難以獨立地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直接獲取的。作為教師,應當將這些思想方法從教材中充分挖掘出來,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出來,由「潛」變成「顯」,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獲得數學思想方法,並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與探索中去,達到逐步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質的目的。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我把重點放在如何理順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間的關繫上,讓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這些思想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既讓他們學得簡單,又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
素質教育要求人人成功,但學生智力發展的不一致和良好學習習慣的不平衡,造成了他們學習上的差異。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都能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悅,我們在教學中,應把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休,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過程,把重視傳授知識改變成激發學生求知慾、好奇心、創造精神和開發學生潛能的學習活動過程,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使教育成為一種十分重視學生「個性」的活動。
課堂教學中,一是發掘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二是分居設置學習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全體『參與」;三是啟發指導學生會讀、會想、會討論、會練、會歸納總結等.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會「參與」。通過這種讓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給每位學生均等的機會,營造一種你追我趕、人人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強烈的成功慾望.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優良的個性品質
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需要認知因素,也離不開情意因素。這兩者通常被當作數學學習過程的操作系統和動力系統。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初中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用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這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要做到這一點,需以學生的思想實際為情感教育起點,培養學生優良的個性品質,因為優良的個性品質是各種非智力因素的集中反映,它決定著認知的方向、進程和效率。
貫徹到教學中,一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引導每個學生都進入角色,激發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二是樹立新的教學觀,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在溫馨舒暢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主動地學習;三是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及時檢查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情況,常表揚他們的進步,使之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和追求意向;四是巧設教學情境,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做到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不斷長進。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抽象、歸納、整體、優化等思維意識,使學生從數學的學習中形成誠實、正直、堅忍不拔、不輕率盲從的品質,尊重真理、尊重客觀規律的習慣和嚴謹的生活態度,形成從整體把握事物,從全局思考問題,遇到困難能不斷創設條件,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事物朝著最優方向發展的思維意向,這是教學效果由數學領域向非數學領域的重大飛躍。
總之,數學課堂中的素質教育要落到實處,教師必須徹底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善待學生的每一個疑問,幫助他們樹立遇到困難勇於探索的勇氣和信心,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盡量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潛力都得以挖掘,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善於思考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