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知識內容
小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知識內容共分八大類:交通安全、溺水防範、飲食衛生、傳染病防治、消防知識、治安防範、心理健康、網路安全。
一、交通安全:
1、行人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行走;穿越馬路須走人行橫道。
2、不準爬越馬路邊和路中的護欄、隔離欄,不準在道路上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二、溺水防範:
1、遠離河道,嚴禁去水庫游泳,單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
2、游泳戲水時,不可將他人壓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嗆水而窒息。
三、飲食衛生:
1、不買不吃不新鮮和腐爛變質的食品。
2、不買無商標或無出廠日期、無生產單位、無保質期等標簽不完整的食品。
四、傳染病防治:
1、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
五、消防知識:
1、油鍋著火,不能用水潑,應關閉爐灶燃氣閥門,直接蓋上鍋蓋或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2、救火時不要貿然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加速火勢蔓延。
六、治安防範:
1、愛生命,愛身體,遠離煙酒、毒品,不參與賭博。
2、不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要高姿態,互相謙讓。
七、心理健康:
1、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輕松、愉快和樂觀的心情。
2、不嫉妒別人,正確、客觀的對待自己,對待他人。
八、網路安全:
1、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2、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Ⅱ 如何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
如何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
據調查顯示,每年,我國都有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築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事件發生。 「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這是我們教師的天職。每個孩子,他們離開家庭走進學校,學校就應該擔負起安全防範的責任,對學生的生命健康負責。
少年兒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對小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無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種子。俗話說,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糧。要切實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抓好少年兒童的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開展好學校安全防範與處理。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從而做到潤物細無聲。
一、指導小學生學法用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我們國家歷來重視保障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尤其是他們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發生的侵害少年兒童的事件仍時有所聞,並且由於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常常不能想到運用法律來大膽地保護自己,造成違法犯罪者有機可乘,變本加厲。
我們要求少年兒童要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讓他們從小自覺遵紀守法,長大成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此,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少年兒童進行經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引導他們了解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提高遵紀守法和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性;同時,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人格尊嚴,明確自己擁有的合法權益,當自己的尊嚴和權益遭到侵犯與損害時,學會採用合理合法手段,運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調動的資源,機智勇敢地進行抗爭,充分發揮自我保護的作用。學校請沙區少年刑審庭楊庭長,結合案例做專題法制報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講解,學生頗受感動,效果顯著。
二、讓小學生學會生存,掌握自我保護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
(一)從聽到的小事提高學生的防範意識
我們在日常生活、教育過程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師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並張貼宣傳,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
(二)從看到的小事進行安全防範教育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範於未然。如:學校上課間操結束後,學生在經過路口拐彎時,前邊二年級一瘦小女生不注意被路牙石絆倒了,失去重心,側身倒地,幾個男生跨過女生而去……
這種情況有時在我們學校出現,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在班隊活動課上讓學生討論:假如有同學不小心把這位女同學擠倒在地上踩去了,後果會怎樣?假如你當時就在這位女同學的身邊,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你會怎麼辦?學生通過充分的討論後積極發言,認識到位,提高了類似安全事故發生的防範意識。
組織學生尋找發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於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於班級或學校的公告欄,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三)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隨著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少年兒童活動的領域愈來愈廣,接受的事物愈來愈多,由於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經驗,自我保護意識及避免傷害的能力也比較弱。因而他們往往在突發事件到來時容易受到傷害。正因為兒童應付各種異常情況的能力極其有限,而且僅靠大人跟在身邊保護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的辦法是引導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樹立自護自救觀念,掌握自護自救知識、鍛煉自護自救能力,使他們能機智勇敢地處置遭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和危險,果斷正當地進行自護自救。
「有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把手割去,捏著傷口,哭著,跑進教師辦公室請求教師的幫助;有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腳上擦破了皮,哭著……」各種各樣的大小問題全部找老師,學生已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針對這一點,召開班會,倡議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在學校醫務室准備了一些傷口消毒葯水及一些包紮傷口用的物品,教學生嘗試包紮一些輕微的小傷口。從此,學生在校園中發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醫務室簡單的處理,並在處理時同學們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共同體驗了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了自救、互救體驗。
我們要對兒童進行以「生命大於天」的自我保護教育,讓他們知道保護生命是現代社會人的最基本權利之一。本著「防患於未然」的原則,我們應針對兒童在日常學習、生活、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從校內學習和校外活動、家庭生活,以及預防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紹一些有關交通、消防、用電等安全常識,提供預防和緊急應付各類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會他們識別常見的安全符號和標志,告訴他們常用的求救電話號碼。觀看安全教育片《開學第一課》。學校制定了《學校安全工作制度》和《緊急疏散演練預案》,針對防火消防和地震等,多次進行演習,讓學生學會緊急情況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發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們,讓兒童在體驗中學習自我保護,形成一定技能,使他們學會處事不驚,遇險不慌,真正起到自護自救的作用。
三、增強小學生的「免疫力」,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在現實生活中,既有許多有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積極、向上的因素,同時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極、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沒落的思想和頹廢、丑惡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們的靈魂,敗壞社會風氣,成為誘發犯罪、破壞社會的一大公害,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由於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從不合理的事物和屈從不正當的要求,甚至被壞人所利用,這在青少年當中時有發生。迷戀網路游戲導致荒廢學業,網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淵,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應當看到,少年兒童在其向成年人過渡期間,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發育時期,具有特殊的心理與生理特徵。我們應以利廢偏,根據他們思想單純,可塑性大,願意接受真理這一特點,抓住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時機,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路,貼近少年兒童的生活實際,從小事抓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於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達到自我教育,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識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運用正面教育,先入為主,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免疫力」,自覺抵制不良思想行為侵蝕,這才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六至十二歲少年兒童正處在身體發育時期,生理和心理都開始逐漸的變化,特別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意識。雖然識別能力、自控調節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認為他們還未成年,就不尊重他們的意識與行動,無視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發展水平,則往往會使幼小的心靈產生扭曲,產生心理障礙。
因此,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尊重他們的願望,重視他們的意見,把他們放在平等的位置,創設民主愉悅的氛圍。既不能過於溺愛,也不能嚴加管束,嚴而無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顧。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心理特徵的少年兒童,採取耐心、細致的引導,進行有關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自己與周圍的人與事,引導他們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當他們有了進步,及時地勉勵其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一旦遭到挫折,熱情鼓勵他們去克服。
我們在加強教育、保護的同時,應注意尊重兒童個性意向的正確發揮,才能有利於消除各種心理障礙,讓他們學會自尊、自愛、自信,提高他們的自主、自製、自理能力,增強應受能力與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兒童自我保護得到體現。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範於未然。防範於未然,重中之重是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域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少年兒童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更美的和諧校園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