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一是培養好習慣。
習慣是從小培養的,而不好的習慣也是小時候養成的。有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就是個人條理、衛生習慣、吃飯做事習慣。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從整理床鋪衣物開始,上學後就要學會整理自己的學習物品,東西用完要放回原處。
要講衛生,每天刷牙洗臉洗腳從小就要做起,自己的內衣襪子也要從小就要學會自己洗。做父母的不要什麼都代勞,什麼都幫他做好。他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讓他自己做。
我們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離開父母一樣可以獨立生活,而不是要考試的機器。另外吃飯做事,要不拖拉。要從小就養成專心做某事,不要一心二用。學習習慣就是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從入學時就要養成按時完成學校和家裡作業的習慣,每天放學回家,
先做作業,而不是先玩後做作業。做作業時要講效率
不拖拉。
二是培養好的學習能力。
學習不是拚命就行,不是上輔導班或請家教就能學好。好多優秀的孩子從來不進輔導班,靠的就是課堂聽講,課後自己安排學習。這其實就是主動性和計劃條理性的問題。孩子只有自己主動去學習,知道為什麼去學習,為誰學習,才能學進去才能學好。而靠外面輔導或家教,那是在趕著他學,就像吃飯一樣,
是喂他吃。我們要學會讓他自己吃。什麼該多吃什麼該先吃,讓他自己決定。學習也一樣,他自己主動學了,他就知道自己哪裡還有問題,哪裡需要多努力,
需要怎麼努力。而靠喂的孩子,他學習沒有主動性,很多時候他認為是在為父母學習,是父母要他學習,哪天他不想吃了就連張嘴都不願意。
計劃條理性這方面很重要。這其實就是前面講的習慣裡面的。從讀書開始就要讓他學會訂計劃,有條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一天24小時怎麼用,周末周
日怎麼安排,寒假暑假怎麼計劃,這很關鍵也很重
要。為什麼優秀的學生,學習看上去很輕松。除了學習還有時間去娛樂玩耍。這就是各方面安排得好,這就是學習能力,用時少,效率高,質量好。
三是思想素質方面的教育。
從小就要教會孩子怎樣應對挫折和困難。讓他自己從小就學會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要讓孩子不管是看電視電影還是書籍,要看積極向上的,思想健康的。而做父母的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把積極向善的一面傳輸給孩子。父母之間有什麼問題盡量私下解決。
B. 真正的教育應該教育孩子哪些方面
引言:在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我國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視,不僅家長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視,在社會上的一些常識也是非常的重視。那麼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師,引導孩子和教育孩子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和好的教育方式,能夠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那麼真正的教育應該教育孩子哪些方面呢?
三:父母更要言傳身教。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引導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簡單來說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和例子,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就成就了以後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言傳身教,要讓孩子學習到自己身上的優良品質來培養孩子更健康和更好的成長。都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1位,老師家庭是第1所學校,那麼父母言傳身教的引導和教育就變重要。
C.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教育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學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對孩子的人生發展至關重要,影響其終身。下面分享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1
1、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就簡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知識並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因此小學教育必須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功夫,讓孩子從小擁有良好的習慣。
2、要讓孩子寫一手好字。寫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個人的心願,也是每個現代人步入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推介和名片。對小學生來說正確、端莊、行款整潔、有一定速度是國家課程標准對小學生書寫的統一要求。練習寫字,要從小開始,從一開始寫字的時候練起,小學階段尤為重要,要讓孩子從小學開始練就一手好字。
3、要讓孩子有濃厚的讀書興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大量閱讀,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沁潤童年。在小學,要想讓孩子多讀書,就必須讓孩子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任何東西有興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積極性。因此學校與家長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濃厚的讀書興趣,讓讀書伴隨孩子一生。
4、要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強,學校要創造學習普通話的良好氛圍,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孩子在兒童時期說好了普通話,那他在未來社會的交流中會占盡先機。
5、要讓孩子掌握一門流利的外語。據科學研究人類學習語言在小學階段是關鍵期,不可錯過。應該抓住孩子們的語言發展關鍵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充分學習一門外語,並對外語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6、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小時候孩子都好問個為什麼,正是由於千萬個為什麼,孩子們認識了大千世界。在小學階段一定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無論見到什麼事物是新的還是舊的.都要努力的深思,只有這樣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創新,才會誕生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個沒有。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2
培養孩子拆改指有哪些能力
1、小孩子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學習,小朋友的智商相差都不會太遠,只是看小孩子願不願意學。學習能力是培養出來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周圍的事物讓孩子養成旅配善於觀察,喜歡動腦的習慣,若老是喜歡琢磨問題,慢慢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2、父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點壓力,好比在家孩子想要拿個什麼東西,父母不要去給孩子幫忙。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沒有人可以依靠了,孩子就必須靠自己。漸漸的孩子有比較獨立的能力,而有獨立的能力,心境就會變的強大,就能承受很多事情。
3、從小要經常給孩子講,不可以一個人到處亂跑,一定要跟著父母,或者同伴在一起。還要把家裡的地址,父母的單位,電話,姓名都要記牢固。要告訴孩子萬一走丟了,要打110找警察叔叔。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孩子學下武術之類,可以防身。
培養學齡前兒童要注意什麼
1、孩子呱呱落地後,在1歲之前,是生長發育比較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殲含注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或是請保姆帶孩子,不利於親子感情的培養。
2、1到2歲之間,父母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幽默感,要讓孩子經常發笑。可以給孩子經常做一些鬼臉,搞笑的小動作,或是行為故意變得非常笨拙,故意逗引孩子發笑,讓孩子尋找樂趣,保持愉快的心情。
3、在孩子2到3歲之間,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思維的習慣,可以把一些孩子非常喜歡的食物放在夠不著的地方,在孩子的旁邊放上一個凳子,引導孩子站在凳子上面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教育最需要培養孩子哪方面3
一、培養他們的習慣
其實很多父母在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園階段就開始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在班級里出類拔萃,給小孩施加太多學習的壓力,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孩子還處於知識啟蒙的狀態,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注重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三觀才是最重要的。
二、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現在是一個獨生子的時代,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子轉,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教育小孩最忌諱這樣的方式,無論你的家庭條件有多優秀,一定不要這樣溺愛孩子,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因為獨生子在以後的社會中會承擔很大的壓力,假如你不從小培養,長大就真的來不及了。
三、發現並誘導孩子的興趣
興趣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切忌因為自己的需求給孩子強加報許多的輔導班,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你學什麼東西?只有有興趣了,才能學得好,做的好,但興趣並不是培養的,而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間,表現出來的哪一方面的特長以及他的愛好,我們加以引導的。
四、培養孩子做事情的目標
現在很多孩子對待事情都是三分鍾的熱度,喜歡一個東西只有一會的興趣,做事情也沒有持之以恆的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小鍛煉孩子做事情的目標,要有計劃的去做事情,認定的東西不能輕易放棄,也不能輕易改變,這種能力是會影響人的一生的。
D.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7個教育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7個教育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7個教育,孩子的成長受環境影響很很大,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為大家分享孩子成長最需要的7個教育。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7個教育1
1、語言教育,孩子需要學習語言
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正 常的孩子,不到6足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 視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學習英語尺帶顯然也和學習母語一樣重態返要和迫切!
為什麼說迫切呢?因為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晚學,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難學好。還有,對幼年孩子來說,同時學習多種語言,不會互相干擾。對孩子來說,每一種語言都是外來語。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游戲,不是功課。
2、知識教育,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境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陵閉蘆,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 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 姨很多,便並不常見到……
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裡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環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 里,可以炒菜、燒開水;坐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境的利用觀念。孩子認識環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明的 起源。
孩子對環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需要大人的幫助,而更深入的認識就非讀書不可了。
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3、創意教育,孩子需要發展想像世界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為什麼?因為他不覺得玩具是沒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 話故事,或者聽大人講童話故事,他很快融入故事的情節中,故事裡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孩子從幻想游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幻想對孩子的長大有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類的夢想。幻想是創作和發明的開始。反應遲鈍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勵。為什麼有些大人會被覺得 單調、乏味?很簡單,他的童年生活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為少聽少讀童話故事,而狹窄了他的想像世界,長大成人後,自然顯得較少創意,讓人感到他單調而乏 味。顯而易見的,多讀童話故事,可豐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強孩子的想像能力。
4、品格教育,孩子需要學習做人做事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相反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
和自己相處困難嗎?當然,許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不但別人討厭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處。
和別人相處得好也不容易。動作、說話少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的,在大人世界裡處處可見。這種人也許不討厭自己,但是別人人定討厭他。
和環境相處得好更不容易。因為環境有所抱怨的話,不會馬上反應,不會馬上給你臉色。當代發現環境不高興的時候,你差不多沒有時間後悔了。隨便丟垃圾袋,隨便砍掉一棵樹,不節省用水,不節省用電,不節省用紙……都是和環境作對的行為。
人和人在一起,游戲或者工作,都不免有沖突。什麼時候堅持己見,什麼時候讓步,怎樣讓步,讓多少。這是很難的決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純粹只是一個人的,不妨埋頭苦幹,不理別人。但是一牽涉到別人,你就要考慮別人怎麼想、怎麼講。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難的地方。
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5、生涯教育,孩子需要認識人生
孩子要長大,最後要成為能獨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時候,多認識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學上的考慮,而是實際上的需要。
「我長大要做什麼?」這一個問題並不困擾著孩子,孩子認識人生,是從看電視卡通和電視連續劇,講童話故事和連環漫畫開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麗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認同並想模仿的對象,而主角的冒險經歷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體驗的生活。
孩子上了學校,課本上的大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將軍、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政治家……是他們另一個認同並想模仿的對象。
當孩子嚮往的目標鎖定於有限的幾種之後,對他自己,挫折將多於鼓勵;對別人,他將很難識別的方向的成就。顯然,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
尊重別人的選擇,努力於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認識廣泛的人才有這樣的胸襟。
6、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培養智慧
有人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傳來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有人現象呈現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義。這種人,我們便說他缺乏智慧。
什麼是智慧?智慧,簡單說,就是創造新東西,創造新觀點的能力。他不但比別人能更快從現象中、消息中、知識中、經驗中讀出不同的意義,而且能從中發展出新的技術、新的發明、新的作品、新的觀念。
創意是智慧的表達。許多人認為智慧是天賦。不錯,有一些人的確比另一些人有創意而被認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還是後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 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指導孩子怎樣觀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現、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更進一步,訓 練他非難別人的和自己的觀點,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後引導他試著發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
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孩子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7、氣質教育,孩子需要培養幽默感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會說調皮話的人,會說笑話的人,善於諷刺的人,常常被看做是有幽默感的人。這些雖然和幽默感沾上邊,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地 說明什麼是幽默感。什麼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復寧靜的能力,幽默感對一個人的作用,很像彈簧對汽車和飛機的作用。汽車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在不平 的道路上行駛,上下震動不會過於劇烈;飛機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安穩著陸,不致摔壞。
幽默感不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潤滑劑、清涼劑。當你沮喪於或狂熱於某些事情上的時候,幽默感將平撫你的情緒,而回到平日的寧靜。和有幽默感的人 相處,富於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受,他的`智慧放出來的,是清風,不是熏風;是清泉,不是烈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傷、太悲觀,也不叫你太興奮、太樂觀。
幽默感是一個人最高尚的氣質,是一個人人生最高的境界。這種氣質怎樣培養呢?
和培養智慧一樣,可以從訓練得來。從小訓練,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是訓練的內容。幽默感是人生態度,所以必須從小訓練;嚴肅緊張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一樣嚴肅緊張。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個人氣質形成後是很難改變的。
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於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並內化成孩子的氣質 。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7個教育2
有助孩子成長的早教方法
1、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
比起孩子是不是聰明,懷特更關心孩子快不快樂,他認為,父母要用充滿愛和關懷的方式照顧寶寶,讓他感受到關愛,並且和主要照顧者之間建立起信任感,「這是最自然也最有益的養育方式。」
2、幫助孩子發展社會能力
這里的社會能力,指的並不是孩子進入社會生活的能力,而是他與父母家人合作的能力,這是他日後全部社會能力的基礎。
3、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智力發展
在這件事上,很多父母,都表現出一種奇特的矛盾,他們一方面經常限制孩子各種好奇的探索,「這個別動」,「那兒別去」,另一方面又不遺餘力地對孩子做各種早期的智力開發。
這與懷特的主張正好相反,懷特認為,父母應該大力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但要避免智力上的過度培養,甚至是強制教育。很多中國父母,就是在這里掉進了智力上的過度培養,甚至是強制教育的深坑。
4、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讓孩子通過與父母和其他照顧者的日常交流,自然地習得語言並慢慢提升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
E. 孩子的教育最關鍵的是什麼
你好,人民日報曾發文,提出教育孩子有八大關鍵:
第一大關鍵:多溝通並給予積極反饋
第二大關鍵:提高說話的藝術
第三大關鍵:勇於向孩子認錯
第四大關鍵:教會孩子欣賞悅納自己
第五大關鍵:制定並遵守家庭規則
第六大關鍵: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
第七大關鍵:認真培養一項特長
第八大關鍵:不放棄自我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人生成長的搖籃。孩子從生下來就在父母的懷抱里成長,父母不僅給予孩子以生理基因優勢的遺傳,更給予孩子人格品質的塑造。
為人父母者,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