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身為學生在教育中應該做什麼
擴展閱讀
宜賓尚美教育怎麼樣 2025-02-06 13:47:21
電源涉及哪些基礎 2025-02-06 13:46:33

身為學生在教育中應該做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21 02:40:18

『壹』 學生在學校應該做哪些事情

學生到學校來干什麼?
現在,這個問題很明確了,很容易回答了:
一、學做人。發揚和提升家庭教育所給與的優秀成分,糾正和規范在家庭教育和社會上耳濡目染的偏差認識和行為,用學校的規則和書本的知識來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社會的反面教材來警示自己不走歪路和邪路。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純正、有修養、富愛心、積極配合、認真做事、努力進取的好孩子。
二、學做事。到校必須好好做事,一是班級和學校的事務,人人有責,無論勞動、保潔,還是班級活動、社區服務、公益活動。二是學習,這是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最根本的事務,每天學生必須盡全力去完成學習的所有任務(包括非書面的和學習活動),並努力達到應當達到的和能夠達到的高度和標准,為此你應當加班補習、積極求教、刻苦鑽研,也可以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當然更應該合理安排、養成良好的習慣、積極動腦動手,總之一句話:為了每天的任務和目標要全心努力(否則就留級----不行的人就是不合格)。三是做家務、做好事,作為學生,如果合格的話,在家裡每天都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是固定(隨年齡而變化),也可以是見眼生事(眼見的自己該做能做的事,更包括屬於自己的事);而且合格的學生應當去不斷地做好事,特別是自己遇見的可以舉手之勞給與幫助的人和事,有時還需要特意去尋找好事來做。
三、學習。注意:不是讀書。讀書是一方面,盡全力,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搞好每科學習;還要善於從日常生活、班級事務、社會萬象以及每一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認識、修養、思維和智慧。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不僅愛學習,而且會學習的學生,不僅成績優異,而且見識廣博、思維敏銳、多才多藝。所以,不光讀(學)課本,還要讀其他書籍,同時將自己的身心與大千世界相融合,還刻苦努力地培訓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四、創造。一是學習中的創造,如觀點、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有學習內容和學習程序、方法的設計、實施與小結等等;二是做事中的創造,對於班級、學校、社區、家庭和自己的事務,要動腦筋、善於兼收並蓄和總結提升,並在保證時間和效果的前提之下做有創意的設計。三是自己優勢和特長中的創造。比如繪畫、唱歌、節目表演、作文等等。
當然,還有合作、健身、感恩、交友等,有原則,也有技能。

『貳』 學生有哪些責任

學生責任主要指學生在學生時期內,個體份內應做的事,以及沒有做好學生應該做的事情,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
學生責任是學生的一種自覺意識,也是一種傳統美德;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它伴隨並激勵著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所謂的責任意識,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麼是責任,並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和參加社會活動過程中責任,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徵。
有責任意識,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意識,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險情。責任意識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責任意識差,很小的問題也可能釀成大禍。有責任意識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愛,讓人放心。


從字面上理解,責任有兩層意思:
①對事對他人對己對社會都有應盡的義務。責任義務體現在於公於私之上。
②應承擔的過失例如:推卸責任,從實踐層面看,責任是一個系統:根據責任文化研究專家唐淵在《責任決定一切》(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闡述,責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含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責任意識,是「想幹事」;責任能力,是「能幹事」;責任行為,是「真幹事」;責任制度,是「可幹事」;責任成果,是「干成事」。
責任是一個人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新唐書·王珪薛收等傳贊》:「觀 太宗 之責任也,謀斯從,言斯聽,才斯奮,洞然不疑。」
《元史·武宗紀一》:「是以責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盡瘁贊襄嘉猶,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諧。」《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陛下能責任將帥,令疆埸無事,即天下幸甚。」

『叄』 作為學生,應該干什麼

1、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知識,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會被人嘲笑,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將來怎麼生存呢?當代社會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沒有知識的人難以生存下去。所以必須努力學習知識。

2、強健的體魄能使你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怎麼面對各種壓力呢?一個人即使再有智慧,但是生命一旦停止,還能擁有一切嗎?好好愛你的身體吧,生命是革命的本錢,經常鍛煉身體助你有個健康的身體。

3、生活中,學習中盡量多幫助同學。看到學習不如自己的人要幫一下,看到生活困難的同學也要幫一下。當幫了別人,自己也會有一種滿足感,感覺有點小快樂。

4、尊敬師長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老師就像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一個好的學生一定會尊敬她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