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在幼兒園總是動手打人,這時候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
引言: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會發現孩子有動手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去引導,不要讓孩子養成動手的這個習慣,要告訴他有什麼事情用嘴巴去解決,但是要記住不要直接的去批評他,要側面的去引導他。
②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怎麼教育孩子
由於幼兒園是孩子學習的樂園,也是小朋友們共同成長的大集體。在集體學習生活中,矛盾與磨擦難免會時有發生,出現一些同齡孩子相互欺負的現象也是正常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打父母的教育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父母的教育方法
一: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教育孩子要學會自我保護,例如別人要打我們,我們應該跑,他就打不了啦!或者適當對抗,盡量不引導以暴制暴。
另外,讓寶寶知道防範,世界並不是完全美好的,引導寶寶在不利環境中尋求幫助。總之,讓寶寶明白,盡量不要讓自己處於不利環境;當置身在不利環境中時不能坐以待斃,要有所作為減少自己的損失。
二:讓孩子自己解決糾紛
當孩子遇到問題是,讓他自己解決,可能會令孩子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所以,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如果孩子被欺負,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人際關系”,學著適應怎麼與其他人相處。可以先向孩子徵求意見,問他想怎樣做,如果自己沒辦法解決,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三:找打人孩子最信賴的人教育他
每個孩子心中有一個“畏懼”的人,如果自己孩子被欺負,可以找打人孩子最信賴的人教育他。例如,蘭蘭天天被班上一個“小惡霸”欺負,後來甚至不敢去上學。
蘭蘭媽媽知道打人孩子害怕自己的爸爸,於是她找到那孩子的爸爸,請他爸爸奶教育他以後別欺負人家了。從那以後,他就沒再打過蘭蘭。我感覺孩子受欺負,應該告訴打人小孩的父母,讓打人小孩的父母去管教他家的孩子。
四:教孩子學會寬容
孩子之間小打小鬧是正常的,如果沒有造成傷害,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學會寬容。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別怕,因為越怕就越被欺負,但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告訴他打人是錯誤的,如果你也打人,那你也錯了。
的確,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也有類似的困惑。當自己的孩子受到攻擊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心疼,更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
總的來說,孩子們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鬥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的帶有游戲的成分,是一種玩耍。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融洽相處。
孩子在幼兒園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的事情
一教會孩子適應環境
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其實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初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然說孩子很,幼兒園也應帶領新入園的孩子“參觀”園所,熟悉環境,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二、教會孩子尊敬老師
不要以為“尊師”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里只要遇到老師都會習慣性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誇孩子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三、教會孩子獨立生活
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是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要被動地從家長的安排中學會接人待物的能力和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
四、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孩子在獨立生活的能力中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的時候喝水的時候要注意別燙著自己、比如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自己感覺危險的動作不要參與,碰到危險學會喊老師解決。
五、教會孩子學會控制
這一點,不同脾氣性格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有的孩子時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無理,也總能“自控”地不發生過火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夠學會控制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順利很多。
六、教會孩子關心同伴
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其實也是在從小鍛煉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學會關心別人,也才能得到對方的關心。關心別人,其實也算是關心 自己。
七、教會孩子樂觀向上
樂觀向上,是一個人生態度。並不是說,人生態度只是對大人而言的,小孩子也一樣面臨人生態度的確定。
在幼兒園里難免要遇到一些比賽或競爭,難免 有輸有贏,所以,幫助和引導孩子從幼兒園起就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所以,樂觀對待成與敗,永葆積極向上的品質是我對孩子的期望,也是我們學前教育一直以來對孩子的引導方向。
孩子在幼兒園究竟該學什麼
1.學會怎麼生活
在家裡,爸媽看見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如:系鞋帶、洗臉等,就會忍不住上前來幫一把。幼兒園老師不會這樣“關照”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這些能力,把孩子培養成未來會自己生活的人:
講衛生:老師會要求小朋友們飯前便後勤洗手,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懂禮貌:見到別人要問好,做錯事說對不起,讓孩子知道懂禮貌是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不挑食、不偏食:讓孩子了解到偏食、挑食的危害,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是身體健康的保證,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要按時上學,早睡早起,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愛運動:每天固定的戶外活動時間,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
自己上廁所: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穿/脫衣服、擦屁股、沖洗廁所等,讓孩子在如廁問題上能夠完全自理。
保護自己:幼兒園會教孩子認識安全標識,了解基本的交通規則。
2.培養好性格
在家裡,有的孩子由於太過 “自我” 而產生了一些壞習慣,如:別人講話時愛插嘴、沒有紀律觀念、不遵守規則等等。在幼兒園里,老師則會通過制定規則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行為,培養好的性格,如:
學會交朋友:孩子在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生活和學習時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怎麼保持友誼。
學會幫助別人:老師會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他人,學會分享,懂得換位思考。
學會解決爭端:幼兒園里,孩子之間難免會出現爭端,這是讓孩子學會處理社交問題、去除 “自我中心化” 的最佳時機。
3.培養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包括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它不是指孩子所要獲得的那些知識、技能本身,而是指孩子自己怎樣去獲得各種知識、技能。幼兒園老師通過對學習材料的提供、區域活動的設計,引發孩子在情景化的環境中主動建構,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孩子學習品質的養成,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堅強的話語
2. 教育孩子經驗心得體會
3. 教育孩子方法心得體會
4. 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發言稿3篇
5.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
③ 孩子在幼兒園打了別人,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
孩子在幼兒園打了別人,家長首先是要問孩子為什麼要打人,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為什麼不能打人,要讓孩子明白打人的後果,再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向被打孩子承認錯誤,以後不再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