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擴展閱讀
夢著女同學是什麼意思 2025-02-06 14:51:36
唐舞麟是什麼動漫名字 2025-02-06 14:32:41

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發布時間: 2023-07-20 07:27:00

Ⅰ 家長該怎樣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呢

引言:家長如果想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就要從自己的態度開始對孩子溫柔一些。不要總是對孩子暴力,總是對孩子暴力,孩子也會受到傷害,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為什麼會這么做。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家長該怎麼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呢?

Ⅱ 如何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在通過理性思考和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事物本身及其價值和價值實現途徑的根本性判斷與看法;是在教育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教育主體者所形成的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時候,既要考慮教育改革的時代發展定位,又要考慮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空間,以及教育理念在課堂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新式教育理念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由此可見,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主人。每一位教師,都要遵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實現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首先,教師要從課堂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由課程實施者轉變為開發者,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探索者,由教案執行者轉變為教學智慧創造者;學生要從課堂的聽從者轉變為思考者,要從課程實施的被動者轉變為主動者,要從問題的回答者轉變為提問者。只有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角色轉變了,課堂教學才會生活化,學生學習才會主動化,教學過程才會動態化。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教學理念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多樣化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興趣,打造快樂和諧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快樂的教學情境下,富有興趣的學習,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現在教育者所提倡的「快樂教育」正是以興趣教學理論為基礎的教學理念,通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情感教學為切入點,創設情境為途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表現個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快樂課堂,把快樂教學的理念應用到實際。
首先,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些教學情景,如引用名言警句、小品編演、課堂辯論等活動,把學生帶入到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中,不僅促使學生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其次,是利用教材啟發學生。教材是我們教學的教本和重要參考依據。裡面有很多內容是可供學生學習和參考的。教材中的插圖或者是漫畫,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政治《資本主義社會性質》一課中。標配的插圖是漫畫「看誰跑的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腳和鞋的關系形象,然後組織討論認識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通過這幅漫畫形象的揭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部分教材最後面會有一些「想一想」「議一議」等發散思維的小單元練習題,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充分運用學生的現有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快樂的學習。
三、注重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式的教育理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同時也包含對每一名學生的德育發展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潛質,作為教師我們要把視角面向全體學生,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多樣化個性,使他們都能夠在老師的親切指導下成長成熟、成功成才。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教師需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這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聰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挖掘利用、靈活處理,真正發揮新形勢下課程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重視學科綜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目前我國各地的考試內容多以學科綜合考試為主,內容以考查學生能力為主,題目的載體多是各類學科知識點的綜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知識之間、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學科之間的綜合包括學科內綜合和跨學科的綜合。首先,學科內的綜合包括知識板塊內的綜合以及不同知識點的相互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把握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熟練的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並在知識的綜合中產生新知識。其次,跨學科的綜合。這從小范圍說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識的綜合、理化生理科知識的綜合,從大范圍說可指所有學科的綜合。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方搜集資料,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在教學中注意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包含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和積累,學會熟練應對綜合題目,抓住關鍵的「題眼」理清解題思路。加強學科綜合,體現了教育理念創新思維的多維性、開放性、發散性和內容的交叉性,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
古語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自我能力,促進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並使這種理念成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只要教育者本著對教育事業發展負責、對學生學習成長負責的態度,以積極心態和行動迎接素質教育、高效課堂的挑戰,相信我們一定會盡快轉變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Ⅲ 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教學策略,教學方式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 首先,創設有效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處於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身心得到輕松、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才能產生積極的動力和探究的慾望,才能將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才能實現真正的人與人心靈的溝通,彼此產生信任,讓學生充分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在潛移默化中主動獲取知識。其次,激發動機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希望被肯定是每個人的心理趨向,特別是身心發展不很成熟的學生,更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贊賞和激勵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從而堅定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決心。再次,利用問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認識的沖動和思維的活躍性,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總之,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主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才能真正將學習變成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 二、在科學探究中落實新課程理念 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中,限於探究材料條件,教師一般只能從資料分析→講解教材→歸納現象→得出結論的教學方式,或者教師僅要求學生嚴格遵照教材指導,並受教學時間限制的實驗,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科學探究的理念沒有得到較好的落實和體現,僅側重於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技能訓練,而挖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科學思維、互相交流合作的空間相對較少,束縛了學生探究願望或創新思維的形成。作為一名生物學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有限的資料、圖片、數據的變化中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使學生養成思維的習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地創設情境,使學生合作探究,總結強化,學以致用,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不斷學習。 三、開發和利用資源,讓學生生活融入課堂 課堂之所以沒有聲音和活力,是因為脫離了學生的生活,沒有突破教材,沒有超越陝隘的教學內容,不能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課堂,應該說與學生的書本世界相割裂無不聯系,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過分的強調其封閉性,在教學設計上,沒有開發和利用新的教學資源,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缺乏生氣,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無法讓教學「活」起來和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不能使學生從被動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的建構者。遠未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徹底的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從中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 總之,只有學生來自內在的、發自內心的、貼近生活的、是學生自己的精神需要,才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學習行為。因此,適應於教育的本質的教學活動,適應於現化教學理念的教學設計,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勇於探索,並創造性地進行學習。

Ⅳ 新課改下教師如何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改下教師如何轉變教育觀念主要從角色和行為兩方面進行轉變,具體轉變如下: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角色轉變

  1. 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 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 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 社區型和開放型教師,重視與社區互動,挖掘社區教學資源。

(二)新課改下教師行為的轉變

  1. 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改強調尊重、贊賞。

  2. 在對待教學上,新課改強調幫助、引導。

  3. 對待自我上,新課改強調反思。

  4. 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改強調合作。

總結: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因此,教師在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師德的修養。

Ⅳ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轉變教育觀念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家長。2011年到2021年這十年間,學前教育改革不斷帶給我思考,也讓我和孩子收獲了成長。
一、作為教師,我在思考中尋找答案
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頒布以來,「真游戲」「生活即教育」等詞語陸續進入幼教人的視野,我的心中不禁生出一系列疑問:究竟什麼才是真游戲?幼兒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如何才能讀懂幼兒?通過培訓學習、專家講座、觀摩活動、實踐研討,我在自身的轉變中找到了答案。
1.理念上的轉變,從關注怎麼教到關注怎麼學,從讀懂教材到讀懂幼兒
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主,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比如:科學領域認識水果,就調動幼兒的感官,通過摸、聞、看、吃來感知它的特點;沉浮概念,就通過動手實驗來驗證猜想;數學領域,可以在分食物、分玩具等實際操作中學習數的分解等等。如果設計活動,我會先了解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和興趣需要,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有層次性的游戲材料。同時顫團會充分理解尊重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支持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比如在學習剪刀的使用中,動手能力弱的幼兒可以剪直線,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沿曲線剪或者沿輪廓剪圖形。
2.教學模式和教育途徑上的轉變,從單一的集體教學轉變為區域活動、生活活動、戶外游戲活茄纖橘動為一體
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及時把握其中蘊含的教育契機,在如廁、喝水、盥洗、吃睡等生活環節,通過隨機教育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自理能力、衛生習慣、性別意識等。一日生活皆教育,很多目標單靠書本說教是無法實現的。
3.角色的轉變,對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
現在,我更多的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觀察解讀幼兒的行為。我會和幼兒一起創設環境、布置主題牆,一起制定班級公約;我會以小客人的身份交叉介入幼兒的「娃娃家」游戲,帶動游戲更加深入;我會平行介入美工區、建構區,和幼兒一起設計,一起搭建,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4.教研狀態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
我不僅成為了教研的主人,而且常以自己的問題發起「由下而上」的教研。我非常享受這樣的教研過程,並努力讓自己成長為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新時代幼教人。
二、作為家長,我在體驗中收獲成長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從城鎮幼兒園畢業的。十年前後的對比,不僅讓我看到了新教育理念下孩子的收獲和成長,而且切身感受到家長教育理念的革新。
大寶是在集體教學為主、五大領域分科課程的模式下度過幼兒園學習生活的。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禮儀、學習習慣,但缺乏創造力、想像力和探究精神。二寶趕上了主題整合課程和游戲提到首位的新理念教育,陽光、自信,對新事物興趣濃厚,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嘗試。
1.科學做好幼小銜接
家長從開始的不理解到配合支持,這期間我看到了注重學習品質培養的科學化幼小銜接理念對孩子的影響。在游戲中,他們敢於探究嘗試,合作搭積木,探究怎樣圍合、疊高才會更穩固,建立了空間概念;他們做游戲計劃,自主選擇、分工協商,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他們下棋、拼圖、走迷宮,積極主動、認真專注,思維更加靈活了;在藝術世界裡,他們自由創作,樂於想像;生活區,他們串珠、夾豆豆、疊衣服、系鞋帶,自理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和小肌肉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為日後的前書寫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小超市、醫院、娃娃家,他們學會了交往、溝通、合作、分享、表達自己的需要……
2.樹立正確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通過家長會、教育講座、培訓學習,先進又科學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觀摩活動中,看到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只關注孩子會畫什麼、會唱幾首歌、會認多少字、會算多少道算式這些顯性的東西,更多地去關注隱性的東西,包括思維品質與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等。當孩子豎鋒畫了一幅畫時,會用欣賞的口氣問他畫的是什麼,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不是只關注畫得像不像;生活中,會引導孩子去看日歷、看時間、看溫度計,讓他感受數學無處不在,數字寶寶有很多作用,而不是只關注他會算幾道題;當孩子需要陪伴時,會拿起繪本每天堅持睡前親子閱讀,培養他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而不是只關注他認了幾個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但是一個充滿改革與創新的十年

Ⅵ 教育觀念不同該怎麼辦

哈嘍,你好我是瑤瑤娃,對於你的問題教育觀念不同該怎麼辦我有以下回答。

1、溝通解決問題,凡事都有商量的餘地,當教育觀念產生分歧時我們可以坐下來好好商量來解決問題。

2、學會包容理解,當教育觀念不同時我們的生活也就多多少少會有摩擦,意見不同想法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包容對方的不足,理解對方的長處。

3、互相學習,不斷進步。教育觀念不同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學無之境嘛,不斷向好的方面發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觀念,讓自己跟著優秀的,前進的教育觀念走。

以上就是我對教育觀念不同該怎麼辦的回答,謝謝!

記得原來有個媽媽和我說過她婆婆看到她給孩子買那麼多的幼兒書籍,就很是不理解,總說夠了夠了,把那些錢用來給孩子買吃的多好,還能長身體!同時婆婆還舉例說明說她養兒子的時候就啥玩具和書都沒有,不也一樣上大學!她就和婆婆說她以後每個月少買一件衣服,用省下來的錢給孩子買書看!

其實人和人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媽媽和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可能存在觀念上的差異,更何況是作為隔代人的爺爺奶奶呢?出現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有問題不怕,只要我們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作為老年人應該清楚孩子的父母才是他的監護人,是他們要跟隨孩子更長時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孩子負責任。現在的 育兒 觀念和幾十年前有很大不同,不能夠「以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為理由強制年輕人依照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如果想教育孩子,那麼老年人也應該不斷的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能一味的依照老方法來對待。同時在年輕人管教孩子的時候老年人應該採取迴避的態度,免得看著孩子哭導致心裡不痛快,轉而遷怒於年輕人。如果在年輕人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看不下眼去,出面去管教年輕人,孩子找到了長輩這把強有力的保護傘,馬上會投奔過去,就會導致父母所有的工作前功盡棄。如果老人對年輕人的教育方式存在異議,那麼就在年輕人教育完孩子以後,避開孩子,心平氣和的單獨和年輕人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簡單粗暴地制止。

其次,作為年輕人也應該虛心聽從老年人的建議,畢竟是過來人,不可能他們給的建議一句對的都沒有。有些時候我們靜下心來的想想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當時我們在氣頭上,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老人的話不一定全對,但是肯定不會是全錯。畢竟他們是長輩,他們對待孩子的心是好的,盡管愛中有溺愛,但是我們到老的時候,你能保證自己不會溺愛的更加厲害嗎?

同一屋檐下,難免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尤其是小問題一旦關繫到孩子,都變成了大問題。

年輕人要和老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盡管在孩子的問題上各有分工,但方向一定要保持一致,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只能說慢慢去磨合。

父母的教育觀念不同 分歧很大對一個家庭是有很大影響的 ,特別傷夫妻感情,而且對孩子的傷害也很大,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大人之間做好溝通 ,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切記父母一定要站在一條線上,否則孩子一定會找到依靠然後不聽管理的。然後和孩子商量找到共同的獎懲制度,按照要求制定方案,比如字寫不好怎麼辦,每天練字30個 ,寫字要有字體和筆鋒,開始寫的慢點可以,熟能生巧,一點一點的就快了,寫得好可以獎賞好吃的或者玩一會兒電子產品,寫的不好做運動半小時或者取消休息時間做家務勞動。因為已經商量好獎懲制度了所以孩子會遵守規則並去做的。最後不管寫的好與不好都要誇他比昨天進步了。這樣慢慢的就有興趣了,只有有了興趣,你不讓去做他都會找時間去做的。

1.大家是一家人,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卻不能用這個借口,就各種要求孩子,全按照你自己想法來。

2.當你自己沒有在看著孩子,就不要過分的去要求別人。更不能把孩子當做出氣筒。或者是把...

3.改變別人,永遠比自己去示範要難的多。與其費力氣的去改變別人的想法,不如自己先做好,...

4.自己要做好,然後才可以去引導孩子。順帶讓家人信服。不要自己懂得不多,還總是用大道...

5.教育也不一定就事無巨細的都一致。只要在大方向保持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掛念 就可以了,...

方法非常多,主要靠溝通,看我這兩個方法能幫到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