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兩基本、一進入是什麼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兩基本、一進入」,即: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根據黨的十七大「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了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教育規劃綱要確立了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兩基本、一進入」的戰略目標,即「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三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構成人力資源強國的基本框架。
人力資源是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我國已經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教育還存在明顯差距。要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要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必須由大到強,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
不斷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保證,其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國際經驗表明,發達國家都是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通過合理的教育結構和教育投資轉向,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而現代化後進國家主要是通過快速積累人力資本,通過教育趕超實現了經濟上的追趕。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表明,教育現代化可以先於國家現代化實現,以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為國家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習、運用和創造知識的能力是當今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已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趨勢和必然選擇。基於學習型社會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戰略目標。學習型社會是國民一生中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自主靈活地選擇學習機會,滿足學習的需要,學習結果能夠得到承認的社會。
這是一個以終身教育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人人都能終身學習的社會。目前我國還處於學習型社會的初級階段,終身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從業人員在職教育的參與率還比較低,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尚不健全。因此,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促進終身教育管理體制和發展機制的創新,為廣大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建立制度保證。
教育規劃綱要把到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三大戰略目標細化為五個具體目標。
一是立足我國國情,瞄準中等發達國家教育發展的平均水平,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掃除青壯年文盲等具體目標。
二是提高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等綜合性指標。是針對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三是針對「上好學」問題依然突出的現狀,把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作為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四是針對我國教育結構不盡合理、終身教育體系尚不完善的現狀,提出要使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五是針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內在活力不足的問題,提出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開放水平,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這些具體目標將使「兩基本、一進入」的目標更加具體、明確。
B. 2020年國家會實行並普及12年義務教育嗎
不會。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回應表示,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但普及、義務和免費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在解決有學上的問題,不是將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或者實施免費教育。
該負責人說,義務教育具有普及、均衡、強制和免費等屬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是重中之重,到2016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已達93.4%,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和均衡發展水平的任務仍然繁重。
(2)國家教育改革2020年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2、統一性
統一性是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3、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C. 新中國教育各個階段的特徵是什麼
新中國教育發展階段按其特徵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一是窮國辦大教育;二個是大國辦大教育;三是大國辦強教育;四是強國辦強教育,即未來的現代化強國舉辦更強大教育。
教育具有基礎性、超前性和戰略性特點。總體上判斷,我國教育發展正處於大國辦強教育的發展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將為國家現代化奠定教育與人力資源的堅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中國教育實現從大到強、建設教育強國的新時代,是中國教育適應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是中國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現代化教育的新時代,是中國教育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時代。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它第一次被寫入中國共產黨全會報告,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這是黨中央發出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這是教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新特徵、新征程。
(3)國家教育改革2020年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2016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77.4%,小學凈入學率達99.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
進入中等發達國家中上水平。一流大學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北京大學在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榜中並列第27位,清華大學排名進入第30位。
要深刻理解十九大報告精神,深刻理解中國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內在含義和外在表現。中國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重要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和更加多樣的教育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教育面臨的主要矛盾。
教育發展已經從規模增長為主要矛盾轉身質量提升為主要矛盾的新階段,必須主動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從大到強的新趨勢、新特點和新需求,建立「投入於人就是投資於質量」的新的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