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應當如何教孩子與人合作
一、樹立合作意識
父母必須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使他們懂得,大家都是群體中的一員,是平等的,遇到矛盾或困難,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解決它、戰勝它。
同時,父母還要培育孩子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孩子無論在學校或家庭里,都要養成這樣的好品德:在家尊老愛幼,在校尊敬教師、愛護同學。因為只有關心別人,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
二、學會悅納別人
所謂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心深處真正地願意接受別人。有效合作的過程就是互相利用各自優勢和資源,互為彌補各自的不足以共同獲得更大效益的過程。因此,只有相互認識到了對方的長處,欣賞對方的長處,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動力和基礎。
父母可以通過故事並結合自己的言行讓孩子逐漸地明白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教育孩子多看並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誠心誠意地加以贊美。
三、參加集體活動
孩子將來要走向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因此要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使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自覺地意識到與他人真誠合作的必要性。
讓孩子到集體中去,在集體交往中才能增強團體合作意識,掌握處世藝術,形成樂觀、大方、寬容、團結等優秀品質。讓孩子從集體中來,帶著合作意識,去主動幫助別人,也得到別人的樂意幫助。
四、感受合作快樂
孩子在小夥伴交往中逐漸學會合作後,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會繼續產生合作的需要,產生積極與人合作的態度。所以,父母應注意引導孩子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激發孩子進一步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自覺化。
父母要對孩子合作後的結果給予恰當的肯定和激勵。對合作不好的孩子給予指正鼓勵,以免對合作對方產生抱怨情緒,從而打消繼續合作的積極性。
總之,成功的合作可以讓孩子獲得良好的體驗,這種體驗能夠帶給孩子無窮的快樂,進而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並使得孩子有意識地主動去與他人開展合作。
五、學會合作技巧
讓孩子了解一些合作的規則與技巧。人的合作意識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合作的過程中逐漸萌發並得到強化的,而合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合作的進展和結果。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交往經驗,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家長教給孩子合作的技能,指導孩子怎樣去合作。
通過一次次的交往與合作,孩子逐漸就學會了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