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著名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系統性理念
中國著名教育家: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從事教育事業的教育家。
2、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國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並稱為 " 孔孟之道" 。
3、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國先秦時代繼孔子之後的第二個有巨大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是躬行實踐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貢獻。
4、荀子(約公元前286-前238)名況,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論,首倡性惡論。他以為教育在" 善偽" 。
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很有影響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貳』 中國傳統十大教育思想是什麼
1、因材施教的思想。
作為個體的人是有差別的,智力、經驗、認識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成不變。
2、有教無類的思想。
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剝奪任何人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3、學思結合的思想。
只學習不思考會迷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危險。學習不能機械性死學,要消化、思考,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4、學以致用的思想。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沒有使用價值的學習毫無意義。知識很多不能都學,學習要以應用為導向。
5、重視道德教育的思想。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兩翼,只有智育沒有德育,對社會的危險性更大。
6、重視自我反省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於個人就像老師之於學習,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個人只有通過不斷地反省總結,才能矯正自己的不足。
7、強調擔當與責任教育的思想。
與知識比起來,責任和擔當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會目的就是教人有責任心。
8、強調立志對學習的促進作用。
樹立遠大的志向,明確學習的目標,才能有恆心、有毅力去努力學習。
9、樹立終生學習、以民為師的理念。
學習不分高低貴賤,不懂就要請教,要敢於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不學習就會掉隊,活到老學到老。
10、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及對個體的促進作用。
教育不僅是一個人的事,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的事。
『叄』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是什麼
三大教育思想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學校即社會。
杜威的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區別於傳統教育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舊三中心論,他提出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
個人思想
哲學理念
杜威的著作,顯現了一個事實,即他是一位致力於寫作的學人,他在維蒙特大學求學的時候,就顯示出是一個專心致志的好學生,但他不擅於口才,文筆亦不精闢,並不是一位善用文思表達意見的人,他的作品是不容易立即被理解的。
杜威在哲學見解上,早期雖然承襲了黑格爾的部分思想,但是由於生物學及生物學上的進化理論,對他早期思想的一番沖擊,在他一篇《從絕對主義(Absolutism)到實驗主義》的論文中,已經剖析地敘述了他思想改變的來龍去脈,說明他何以舍棄了十九世紀德國黑格爾派的絕對主義。
在杜威的哲學思想中,他並不贊成觀念完全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靜態的說法;觀念自身並不是絕對的,杜威把觀念視之為一可易的、動態的、具有工具性的指導效能,而使吾人更能適應外在的環境。
『肆』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教育無目的論、「學校即社會」、教學論、道德教育論。
1、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這就是教育。
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寬跡升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的改造」。
2、教育無目的論
杜威認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3、「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4、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與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5、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
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在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杜威的簡介
約翰·杜威(John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慎老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也是機能主義心理學和現代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
如果說皮爾州襲士創立了實用主義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實用主義的真理觀,那麼,杜威則建造了實用主義的理論大廈。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學、藝術、宗教倫理、政治、教育、社會學、歷史學和經濟學諸方面,使實用主義成為美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約翰·杜威在學術生涯中,曾先後於美國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長期任教,並在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杜威一生推崇民主制度,強調科學和民主的互補性,民主思想是他眾多著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