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國家和社會的教育機構、學生的家長和親友、學校的教師等,都對新一代寄予這樣那樣的期望,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教育目的。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人才的總的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無論具體培養什麼領域和什麼層次的人才,都必須努力使所有學生都符合國家提出的總要求。
教育目的分類:
教育目的可以按照不同標准進行不同分類:
1按照價值取向,可以分為個體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
2按照教育性質,可以分為傳統的教育目的和現代的教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以分為綱要式的教育目的和祥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約束力,可以分為強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議性的教育目的。
② 我國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實際上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僅僅只有文化知識的個人,而是要將學生塑造成一個有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發展的個人,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③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信息化2.0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教育信息化2.0將帶來以下轉變:
教育資源觀轉變。「過去,我們將知識資源數字化、平面資源立體化,但這還不夠,我們要更強調基於互聯網的大資源觀。這個大資源觀既包括知識,也包括知識之間關系、即知識圖譜;既包括填充學生頭腦的,也包括點燃學生智慧的,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滿,更多是把一團火點燃。」
技術素養觀轉變。從技術應用能力轉向信息素養能力,「我們不僅要利用技術,更要利用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合作。」
教育技術觀轉變。教育技術不能僅停留在學習環境,而要嵌入學習系統中去。
發展動力觀轉變。「過去,我們非常強調教育系統的應用,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尚未得到充分體現。」
教育治理水平轉變。過去的教育治理是補救型的,先出現問題、後治理問題,沒有強調教育治理現代化。
思維類型觀轉變。「當今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工業時代,我們的思維類型急需從工具型思維轉向人工智慧思維。」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如何實現?
「三通」提效增質、兩平台融合發展。三通包括「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台包括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演進,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將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推動師生從技術應用向能力素質拓展,使之具備良好的信息思維,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學習、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成為必備的基本素質。
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務模式,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眾籌眾創,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信息紅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侵刪)
④ 教育目的的內涵是什麼
教育是人類的一種有意識地依據自覺設定的目的所進行的對象性活動,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⑤ 中國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教育目的是:
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教師的職責:
(一)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熟悉和遵守學校教學工作的有關規定。
(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樂教敬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三)履行教師聘約,積極承擔教育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按規定保質保量地完成一定數量的教學工作任務。
(四)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教育改革,努力掌握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五)刻苦鑽研科學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生產實踐和科研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和業務水平。
(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七)全面關心、愛護學生的成長,努力作好教書育人工作,寓德育於教學過程之中,寓愛心於嚴教之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