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中國教育收入多少
擴展閱讀
基礎研究費多少 2025-02-06 23:05:43
什麼之什麼的動漫 2025-02-06 23:04:01

中國教育收入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7-16 02:30:20

㈠ 中國教育市場規模突破3萬億,成支付行業新風口

移動支付網 | 2019-05-22 11:46

5月22日,非常學院發布了《2019中國教育行業研究報告》。在報告中,非常學院結合中國教育市場的背景和現狀以及各細分領域的發展狀況和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國教育市場,並對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教育市場按照學生年齡段和產業模式主要分為幼兒教育、K12教育、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留學教育和在線教育等細分領域。我國人口結構的年輕化和國民在教育方面投入比例的持續提高,使得教育市場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18年幼兒教育市場規模突破2300億元,K12教育市場規模突破8000億元;在線教育和職業教育則處在國槐老家政策和技術發展的雙重紅利期,成為了新的增長點,在2018年分別達到了3000億元和7000億元;而受「一帶一路」和「加快建設國際化人才高地」等倡議和路線的促進,2018年我國留學生人數也突破了63萬。

體量如此巨大且保持高速增長的的教育市場,同時面臨著線上教育的崛起和線上、線下教育壁壘逐漸消融的市場格局,支付作為資金流轉的載體和服務O2O的必要基礎,在面臨技術和市場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

2018中國教育市場規模達2.68萬億元,復合增速約為12%

隨著二胎政策放開,中國人口數量及結構有所調整;國民可支配收入逐漸提高,國內市場消費升級,教育消費在中國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中國教育市場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體量約為2.68萬億元,復合增速約為12%,保守估計這個數據在2019年會突破3萬億大關。

政策方面,據財政部披露的2018年中央財政預算顯示,2018年教育支出預算為1,711.22億元,比2017年增加105.01億元,增幅為6.5%。此外,國家近幾年連續出台教育類政策和指導意見,大力推進教育公平和產教融合,構建規范的培訓課程體系,鼓勵在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共同良性發展。

資本環境方面,截至2018年4月教育一級市場投資共1943起;其中2018年前4個月合計128起並購,同比增長80%,反映出一級市場教育投資持續回暖的態勢。另外,在線教育行業頭部企業發生多起大額融資,備受資本青睞。

監管政策趨於完善,加速在線教育產業鏈布局

我國的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先後經歷了數字化教育、互聯網+教育、移動+教育、智能+教育等發展階段。近幾年,在技術、市場與政策的共同推進下,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愈發活躍。中國在線教育行業飛快發展,據有關數據表明,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到2019年預計將超過3000億元。

資本市場,在線教育2019高調開年,加上「互聯網+教育」這一概念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政策利好下,一大批資本「搶籌」在線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在2019年1—4月,共有曉羊教育、菠蘿在線、新東方在線、火花思維、芥末留學、羊駝教育、悉之教育、北極星教育、麥禾教育、iTutorGroup麥奇數位、掌門1對1、掌門新銳、和碼編程、DaDa(噠噠英語)等47家在線教育平台得到融資,部分披露金額,總額超過60億元人民幣。

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於在線教育機構的師資力量形成了嚴峻的考驗。資本的大額注入對於各機構持續拓寬業務范圍和打造特色業務提供了足夠充裕的資金基礎,雖然大部分融資要用來進行持續的營銷和獲客,短時間內難以大規模盈利,但目前在線教育行業基本形成了穩定的「技術支持」、「內容供應」、「平台」和「分發推廣」的產業結構,且用戶規模和市場體量穩定快速增長,後期前景看好。

產教融合構建新時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已成為鉛雀升僅次於K12教育的第二大教育細分市場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於2019年2月發布。方案提出,要將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 社會 發展中更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要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建立歲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教學內容與職業標准緊密銜接。

實施方案發布幾個月來,教育部會同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等10多個部門,就高職擴招百萬、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1+X證書制度試點、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產教融合型企業、職業教育活動周等出台了十餘個政策文件,集中釋放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紅利,為職業教育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受益於國家政策、互聯網技術發展推動和人才市場的剛性需求,職業教育已成為僅次於K12教育的第二大教育細分市場,2013年至2017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3%,預計於2022年將達到10623億元。

「一帶一路」帶動留學市場持續增長,出國留學人數破60萬

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到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的地位,2018年預計在63萬人左右。而在留學選擇上,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人數為6.61萬人,比上一年增長15.7%,超過了整體出國留學人員的增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於人才培養計劃做了詳細的部署,即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構建國際化人才高地。

支付服務解決方案是消除線上、線下教育壁壘的基礎

未來的教育隨著 科技 與大數據發展,不分線上和線下將成趨勢,而完全適應行業場景的支付解決方案將幫助行業打破和消融線上跟線下之間壁壘。

支付作為在線教育、考試報名、留學繳費等業務的重要一環,能實現交易處理、資金結算等功能,滿足多元化的教育產品消費場景,為消費者創造更佳的平台使用體驗。在線教育機構需要結合基於教育場景的支付解決方案,保證支付環節的流暢性和穩定性,才能滿足平台用戶多樣化的支付需求,以良好的產品體驗吸引、留住用戶。

首信易支付,自2002年起將電子支付引入教育市場,是國內首家承接高校聯合自主招生業務的第三方支付企業。2018年,又針對教育行業線上、線下合流的趨勢,推出了綜合支付解決方案,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在8個月的時間里教育類簽約商戶增長了5.6倍。截至2019年5月,首信易支付已經同全國超過1000家高等院校、各地教育部考試中心、各大行業協會、學會組織以及教育培訓機構簽署合作協議,為其提供支付服務解決方案。

當成功消融了線上線下的壁壘後,線上線下教育的優點將結合在一起。客單價更低、交易頻率更快、並且用戶觸達能力更強的線上,會承載更多公益化的內容;而基於傳統、具有更廣泛市場基礎的線下,則會一步步孵化具有針對性的獨特產品。

換個角度看支付移動支付網 | 2019-04-10

㈡ 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前景,你怎麼看呢

教育培訓產業有發展前景嗎?作為教育培訓行業的從業者,今天說一下我對教育培訓行業的看法,下面純屬我個人的觀點,完全沒有權威,僅供參考。教育和培訓產業的上限。從今天的中國富豪榜來看,前20名沒有教育培訓業,基本上是網路技術、房地產和一些製造商。

一線城市極高的房價所束縛,大部分人無法立足於此。互聯網行業迭代速度很快,隨時都有職業危機。如果有一天不能在一線城市混下去,回到家鄉找工作就不會太難了。特別是網路運營商。但是教育及培訓產業在任何地方需求都非常旺盛,該行業隨著年齡經驗的增加而創造的價值也在增加。中國人對教育如此重視,在我看來,它確實是一個充滿攻擊性,可以後退的行業。

㈢ 為什麼教育投入各地的差異巨大,甚至有拖欠工資的情況

2019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數據,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6143.00億元,比上年的42562.01億元增長8.41%。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6995.77億元,比上年的34207.75億元增長8.15%。

據統計,201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5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4.11%。

看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你會發現,地區間差異還是很大的,比如北京和河北,人口差別巨大,但經費比較接近。即便是上海,教育經費也是沒有辦法和北京去比的。更具體的可以看生均經費,包含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和公用費用支出這3個方面。

生均費用的差距就更加明顯了,北京生均費用4.2萬,河南的生均費用才3200元,只有十四分之一。各個學習階段的平均費用都有,具體對比你可以仔細看一下。

這個費用是教育部網站公示的,看完這個費用,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討論區留言。

註:1.本文所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不包括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2.201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5億元(初步核算數)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0904.13億元均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鑒-2019》。

㈣ 教育培訓的我國教育培訓發展現狀

目前素質教育發展至快速成長階段

中國的素質教育行業從1993年萌芽,出現國有素質教育機構,公立學校展開音樂、美術和手工等課程;自2003年開始,素質教育進入摸索生存階段,政府支持素質教育綜合評價納入升學制度,正是在這個階段,素質教育機構開始進行商業化運作。2013年開始至今,升學制度細化利好政策落地,行業線上及直播技術開始發展。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