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愛的教育這本書提三個問題
1、愛的教育的主要人物是誰?
(1)安利柯
一個品學兼優的四年級小學生。他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並帶著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
(2)卡隆
一個「大俠」一般的高尚少年。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他的俠義行為使他獲得了大人和同學們的愛戴。
(3)德羅西
他的漂亮的面孔、驚人的記憶力和高人一等的學問都使他身邊的人對他折服,更重要的是,他處處為別人著想,以幫助困難的同學為樂。
(4)柯萊諦
總是戴著一頂貓皮帽子,他是一個熱心勤勞的少年;他父親經營柴火生意,曾是一個光榮的戰士。
(5)普羅克
一個在悲慘和艱苦中堅持學習,不懈努力的小學生。他不僅獲得了獎章,而且還感化了他的父親。
2、愛的教育的體裁是什麼?
愛的教育體裁是日記體,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安利柯四年級的故事的故事,得到的教育和啟示有讓世界多點愛。
3、《愛的教育》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通過主人公安利柯的學年日記,歌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等做人的優良品德,歌頌了為他人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對弱者和不幸者寄於同情,不畏艱難困苦的偉大精神。
愛的教育創作背景:
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國情緒高漲,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看到,盡管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了民族統一,但人民生活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希望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寬容的精神,傳播現代文明。
他寫作的初衷是心向社會,心系國家的。
⑵ 愛的教育主題是什麼
《愛的教育》主題是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
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 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
(2)愛的教育話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國情緒高漲,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就作家而言,他童年的種種遭遇……社會的、時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然的條件對他幼小生命的折射,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靈里形成了最初的卻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結構核心。」
叫他看到,盡管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了民族統一,但人民生活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希望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寬容的精神,傳播現代文明。他寫作的初衷是心向社會,心系國家的
⑶ 對學生怎樣進行「愛的教育」
在學校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一、愛是什麼?有人說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產生的是滿足;往外掏,產生的成就感。我想,愛更是一種感受。一個人被需要時,才能感應與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的偉大,於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愛,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彙,學會愛,我們才有平和的心態、博大的胸懷,懂得體貼與照顧,知道真情所在;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當今孩子中,愛心卻越來越難尋覓了,現在家庭中的單向受益使孩子只知道接受別人的愛,形成眾人為我服務的心理定勢,長期處於被關愛的氛圍中,勢必強化學生的自我中心,使學生的自我中心向社會中心轉移發生困難。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中小學通過教育,幫助學生從小學會關心他人,提高其體諒、安慰、關心、謙讓、奉獻等社會行為水平。二、 愛與教育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 。 愛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 說明了愛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的思想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 教育不是用來栽培仇恨的,它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能是教給人們懂得愛、學會愛、珍惜愛,愛自己也愛別人。愛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恐怕沒有多少爭議了,古往今來的許多賢哲都曾有過論述,例如,泰戈爾曾經說過: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雪萊也曾說過:愛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為一個活著的墓穴,苟延殘喘的只是一副軀殼。但是,如何在中學生當中培育愛,如何教會他們正確地愛人愛己卻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擔負著建設祖國未來重任的中學生們身上加強愛的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因為這不僅關繫到每個受教育者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關繫到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可以說,一個不懂得愛、總是生活在仇恨中的人是不健康的人;同樣,一個缺乏愛的社會也是不和諧的社會。愛理應是和諧社會理念主題中應有之義。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新事物新觀念不斷出現,生活方式日新月異。現在的學生接受新思想快,可謂是優點,但優越的生活也使他們產生了一些不良現象,特別是在今天,我們常常聽到:「競爭激烈,奮斗的重要」,我卻認為無論何時,培養學生「真、善、美」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卻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愛別人,關心別人,心中有他人。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愛同學、愛父母、愛集體、愛祖國,只有付出、傳遞「小愛」才能匯聚成榮耀祖國的「大愛」三、 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對於一個教育者來說,如何正確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呢? 首先教育學生愛自己的父母。一個學生,首先應做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如果心裡沒有對親人的眷眷深情,如連含辛茹苦地把他養大的父母都不熱愛,又怎麼可能去愛別人,愛集體,愛祖國呢?在班級,所有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孩子總以自己為中心,似乎把自己當作了太陽,而其他親人、老師則成了星星圍繞他轉,罷輒將「代溝」、「不理解」掛在嘴邊,頂撞父母,甚至離家出走,他們認為與父母的一切矛盾,責任都在於父母,而對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為自己的付出則視為常事,認為那是父母應該做的,很少去體諒。對於這種現象,我注意從小事入手,讓學生們去體會父母的愛。在我們班時就有一個學生,當父母管教他時總跟父母吵嘴,甚至以不念書來威脅家長,父母為此很傷心。我找到這位學生,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述父母為他所得的一切。第二天,他主動來找我,並表示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要孝敬老人。抓住這個機會,我組織了一些活動。例如在家長會上讓孩子也參加,有的學生還給家長以書信形式談出自己的心裡話,家長講了為孩子付出的心血。這使學生們震動很大。他們開始了解和體會父母的苦心,父母的不易,和父母頂嘴的少了,幫父母分憂的多了。從家長的反饋意見來看,學生切身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變得懂事多了,看到學生們的變化,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教育學生愛自己的老師。一個懂得感恩的學生要愛自己的師長,當學生對老師說「老師好」「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時,這些話語中包含著深刻的道德情感,表現出一顆心與另一顆心接觸時美好的感受。因此我們教育學生見到老師要問好,這是尊敬師長最起碼的表現。然而,許多學生卻不以為然,對老師漠然的問候,遇到老師視而不見甚至頂撞師長。怎麼才能改變這種現象呢?我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找到答案,他說:「師生關系中應充滿尊重勞動的氣氛,沒有對勞動和從事勞動的的人的尊重,就會產生懶惰、懈怠,就會輕率地對待物質、精神、道德財富。」因此,要讓學生尊敬老師,就必須讓他們認識老師勞動的艱辛。一天,在上英語課前,我先到班級告訴學生英語老師病了,由於牙痛半個臉都腫了,說話非常吃力,正在醫治中,可為了不耽誤同學們的學習,她不肯請假,此時正好英語老師走進班裡,望著老師腫起的臉,學生非常感動。課後英語老師告訴我,這堂課學生表現非常積極,我們明白學生是用行動表示對老師的尊敬。於是我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老師一天的勞動,當他們看到化學老師利用中午時間給學生補課,物理、數學老師工作到黃昏,燈下仍有他們批作業的身影,學生們被感動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老師無私的愛,換來了學生尊重與愛戴。節日期間學生送上的是一封封充滿感情的慰問信,帶著美好祝福的卡片,課上能刻苦學習,課下有熱情的問候,當老師生病時,講台上會有把椅子,講桌上會多一杯熱水,真誠的情感使師生關系更和諧了。教育學生愛自己的同學、夥伴,愛自己的集體。作為學生,接觸更多的是集體。和同學如何相處也是他們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在這里我告訴學生要「善良、熱情、以誠相等」,要因為我的存在使集體更美好,要善於感受身旁的人,要樂於支持、鼓勵、幫助處於困難的人。不能感情冷漠,因為那就是心靈的失明。「運動會」、「藝術節」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集體榮譽感。最能表現學生間的愛心,場上的運動員努力奪冠,場一的學生搖旗吶喊,拿出自己的錢為運動員買飲料、麵包。當有同學遇到困難時,全班學生會伸出援助之手,班級中常出現愛心奉獻的場面,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到:「我們班是一個團結的集體。困難時我們有真誠的幫助,喜悅時我們有快樂的分享,我為這個集體而驕傲!」當我看到這些話時,我似乎也透過這一張張微笑的面孔看到了一顆顆善良的心。教育學生要愛我們周圍的世界,愛我們的祖國。我雖感嘆世間的變化,更痛心社會有陰暗的一面,但我會盡全力為他們營造一個純凈溫暖的空間,使他們學為別人的幸福而喜悅,為別人的痛苦而分憂,懂得去愛這個世界,去愛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讓他們用一顆純真、善良的心,把這個世界裝點的更美好。一旦他人或者祖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分擔痛苦,分享愛的快樂,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只要我們人人付出一點點愛,齊心協力,什麼困難我們都可以戰勝!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會越來越強大。愛的教育是一個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真誠地用心去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衡量標准,但不變的是對孩子的關愛與關注……在我看來,要進行愛的教育,老師自己首先要學會愛。言傳重要,身教更重要,自己有愛,才能授人以愛。老師要切實地以愛心、以愛的行動去對待每一個學生。
⑷ 愛的教育有哪些題目
愛的教育的題目有《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倫巴第的小哨兵》、《撒丁島的少年鼓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