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中國教育首富有哪些
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的法律有哪些 2025-02-07 08:45:19
兒童不長身體應吃什麼 2025-02-07 08:29:32
眼睛近視兒童吃什麼 2025-02-07 08:14:29

中國教育首富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12 03:44:23

『壹』 中國教育家有哪些人

中國教育家有:

1、蕭友梅:

陳垣,字援庵,又字圓庵,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中國傑出的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陳垣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貳』 中國現代都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他們在哪方面推動了中國教育的發展...

1、馬寅初【現代】
(1882一1982)中國近現代經濟學家、教育家。浙江乘縣人。1906年畢業於北洋大學,留學美國耶魯大學, 1915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系主任、教務長,中山大學、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大學教授,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中國經濟學社社長,浙江省政府委員,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8年至解放區。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為第一、二、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 早年協助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學教育。長期致力經濟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為中國最早研究西方經濟學學者之一。治學嚴謹,理論聯系實際,對中國人口問題和國民經濟發展綜合平衡問題,有獨到見解。1958年發表《新人口論》,遭批判。1979年9月恢復名譽,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
畢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青年,提出應以全面發展的觀點去教育青年學生,不僅要使他們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要使他們有高尚的思想,強健的體魄和初步的辦事能力。 著有《馬寅初演講集》、《新人口論》、《馬寅初經濟論文選集》等。

2、梁思成【現代】
(1901一1972)中國近現代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廣東新會人,1927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1928年入美國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4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曾創建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兩校的建築系,任教授、系主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建築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為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第一至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常務委員,北京市第一至三屆委員會副主席。長期從事古建築研九和教學工作。對中外古建築、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造詣頗深。自30年代起,艱辛跋涉,對中國古代建築進行廣泛系統的調查研究,寫有許多學術價值較高的中國古代建築論著,是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先驅者之一,主持並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與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設計鑒真和尚紀念堂,參加北京市城市規劃。主張「創造性地運用祖國遺產優良傳統,發展本民族文化藝術特色,並吸收外國有用的東西」。
其教育思想: (1)理工與人文結合,知識要博而精; (2)設計與實施並重,培養富有創造力之實用人才、以畢生精力培養大批建築工程技術人才。 著有《清式營造則例》、《中國建築史》、《中國雕塑史》、《營造法式注釋》等,論著輯為《梁思成文集》。

3、範文瀾【現代】
(1893—1969),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教育家。字仲雲,號芸台。浙江山陰(今紹興)人。 1917年畢業北京大學國學門。曾任沈陽高等師范、河南汲縣中學、天津南開中學教師,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大學、朝陽大學教授,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河南大學教授。 抗日戰爭後,參加新四車開辟桐柏山抗日根據地;1940年到延安,任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氏兼歷史研究室上任,北方大學校長,華北大學副校長兼研究部主任、歷史研究室主任,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三所所長、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第一至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同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九屆中央委員,中國歷史學會副會長。 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中國歷史,吸收考古學成果,注重歷代生產力發展和科技變化成就,按社會發展規律劃分歷史發展階段。突出勞動群眾歷史作用並對帝王將相進行科學分析,主張保留王朝體系;強調研究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國家整體形成與發展歷程,開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通史的科學體系。
著有《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近代史》上編、《文心雕龍講疏》、《群經概論》、《中國經學史的演變》、《唐代佛教》等,及論文《歷史研究應當厚今薄古》、《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多篇。

『叄』 亞洲首富馬雲的哪些教育觀,值得每一位家長借鑒

馬雲的「棄商從教」無疑是教育界的一大喜事。長期以來,馬雲一直是未來教育、互聯網教育的倡導者,他對教育的思考,值得每一位父母借鑒。會玩的孩子比會學的孩子更有未來2017年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馬雲提出,如果我們再一味的要求孩子死記硬背,30年後,孩子是找不到工作的。因為,你的孩子能乾的,機器人比他做得更好。他說,比佔有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抱智慧,要讓孩子在體驗和遊玩中擺脫重復和機械,成為一個有感情有創造的人。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肆』 從北大走出的教育首富李永新,背後有哪些故事

作為中國最高的學術殿堂之一,北大走出來的知名校友不勝枚舉,每年給北大捐贈的企業家也不在少數,但李永新卻以「北大史上最大個人捐贈」在北大校友圈留下了濃烈的一筆。

相比北大校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和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同樣在教培行業打拚的李永新知名度較低,但其家族實際上已連續兩年蟬聯教培行業首富。

3月3日,作為名譽校董、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1995級校友,李永新和他創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會,給北大捐贈了10個億。據北京大學官方微信信息顯示,這是李永新的第三次捐款。在此之前,李永新已經給北大捐贈了1億8千萬,再加上此次捐贈的10億元,李永新已經累計給北大捐贈了11.8億。

2018年底,中公教育正式取得證監會的批准,借殼上市公司亞夏汽車登陸A股市場。2019年2月21日,「亞夏汽車」正式更名為「中公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中公教育的「借殼上市」附有對賭協議,按照規定,中公教育在要2018年至2020年這三年分別實現9.3億元、13億元、16.5億元的凈利潤。

中公2020年年報預計於2021-04-29披露

借殼上市後的中公教育開啟了狂飆增長模式。據其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在全國超過1,000個直營網點展開經營,覆蓋300多個地級市,並正在快速向數千個縣城和高校擴張。」

從營收和凈利潤上看,2019年,公司營收91.76億元,同比增長47.12%;凈利潤為18.05億元,同比增長56.52%。

與業務快速擴張相伴的是中公教育市值的大漲。2019年9月,中公教育市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繼好未來、新東方之後,第三家市值破千億的民營教育公司。當年李永新和其母親魯忠芳以600億元的財富值成為民營教育領域新晉首富。

2020年,李永新又以945億元財富值再度蟬聯教培行業首富。

10億的捐贈從何而來?

從中公教育的股權結構看,其前三大股東都是中公教育的「自家人」,分別為李永新的母親魯忠芳、李永新本人、中公教育聯合創始人王振東。

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魯忠芳持有公司股票2550549260股,占總股本41.36%;李永新持有113141512股,占總股本18.35%,王振東持有962471418股,占總股本15.61%。也就是說,李永新和他母親的持股佔比共59.71%。這就意味著中公教育一半以上的股份都掌握在李永新家族手裡。

以中公教育2021年3月3日的總市值計算,魯忠芳和李永新手裡持有的股票價值分別為832億元和369億元。僅從李永新手持股票的賬面價值看,給自己母校捐10億不是難事。但這些股票僅是「堆在」賬面上的錢,李永新的「變現」主要通過股票質押和分紅

據《深網》統計,從2019年5月開始,李永新曾11次質押手裡的股份,其中,七起質押已經贖回,還有4起未解押。而魯忠芳於2019年12月及2020年4月質押了兩次股票,分別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到期。

李永新通過質押股票拿到了多少錢,我們以李永新最新的2次質押為例來計算。

2020年6月24日,李永新向國泰君安證券質押了3634.5萬股股票,按照中公教育當天收盤價27.87元/股計算,這些股票價值約10.1億,再按照主板上市股票0.4的質押率計算,李永新共質押出了4.04億元。

2021年2月9日,李永新向中信證券質押了3635.16萬股股票,按照中公教育當天39.42元/股的收盤價看,這些股票的價值約為14.3億元,再按照主板上市股票0.4的質押率算,這次共質押出了5.72億元。

但質押股票只是其資金來源的一部分,更多用於公司運營,李永新的收入主要可能來自公司分紅。

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中公教育公司的現金分紅總額148,017.59萬元,按照2019年李永新18.35%的持股比例,李永新2019年能分得約2.72億元;而其母親魯忠芳2019年持股比例為41.36%,約能分紅6.12億元。

也就是說,僅僅現金分紅,李永新及其母親一年就能拿到近9億元。

一路高漲的股價、多次股權質押、超高額分紅,這都成了李永新家族登頂教培行業首富的底色,也部分解釋李永新給北大捐款10億的底氣。

不過在中公教育的員工眼裡,李永新一點沒有「首富」的樣子。「李老師看上去很節儉,一年就那麼幾件白襯衣換著穿」,上述前中公教育員工對《深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