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總是在提要教育公平,可是要怎麼才能做到教育公平呢
要實現教育的公平,第一點是生產和創造更多的教育資源。
一個雞蛋10個人吃,恐怕只能做湯,要讓每個人都能吃到一個雞蛋,得先有10個雞蛋才行。教育不公平主要體現於資源的分配不公平,而資源不足,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
培養更多高素質教師,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這些是個人無法做到的,我們很大一部分只能藉助政府的力量解決,小部分也可以藉助一些全國性的機構,類似於凹凸個性教育等。但是生產和創造更多的教育資源,這件事,人人可做。而且在網路時代,可以利用網路做得更好。
今天,在信息時代,依賴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數千年的教育理想開始轉變為現實,據統計,MOOC讓哈佛的老師一年教授的學生就超過自己40年教授的學生數量,使世界上熱愛學習的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世界一流大學一流教授的優質課程。
在中國,目前也有許多企業已經付諸行動。一直致力於二三四五線城市個性化教育發展的凹凸個性教育,從2015年起,就開始布局雙師課堂,在2016年正式開展雙師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為二三四線的孩子們提供了一線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為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帶來潛移默化的提高。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實現了教育公平。同時,也藉助互聯網的方式把更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持續傳遞給二三四五線城市
㈡ 如何推進教育公平
一、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提,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沒有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就很難進行,教育公平也無法實現。各級政府應嚴格按照《教育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教育投入要做到「三個增長」,即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二、建立和完善對弱勢群體資助體系。
政府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對弱勢群體特別是城鄉貧困家庭子女、殘疾兒童等就學的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在投入導向上,教育資源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應向處於弱勢的地區和人群傾斜,特別是向農村貧困地區和西部地區傾斜,向貧困家庭子女傾斜,向殘疾兒童傾斜,保證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子女和殘疾兒童受義務教育的基本權利。
三、合理分配教育資源。
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確保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部門應改變以往教育資源過於集中投向少數重點中小學和大學的做法。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之間,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之間,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基礎教育內部小學、初中與高中之間,高等教育內部專科、本科與研究生之間等等,都應有個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輕畸重。
四、建立相對公平的招生和就業機制。
進一步完善現有各級各類學校的招生政策,完善考試招生信息發布制度。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保障考生權益,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督。公開高等學校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公開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結果,公開自主招生辦法、程序和結果。
五、加強考試招生法規建設,規范學校招生錄取程序。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堅決防範和嚴肅查處考試招生舞弊行為。改革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就業制度,建立相對公平的畢業生就業的機制,打破地區與身份限制,營造公平用人的社會環境。
㈢ 教育到底怎麼才能公平
有教無類只是奢望,還是得靠學生自己努力,參加論壇,發表學術論文。或者獨立完成的作品
㈣ 為實現真正能達到教育相對公平,有哪些好的做法
公平是很多人都追求的權利,也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基礎。這在教育方面也一樣,我們每個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渴望獲得相同的教育資源,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使自己成長。那麼為實現真正能達到教育相對公平,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一、創造更多的教育資源
其實很多的教育分配不公平主要體現在資源的分配不公平,因為良好的教育就那麼點,而全中國有那麼多人,如果想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同等的機會,那麼必須要擴大教育的資源,這樣分配才有可能公平。所以國家應該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教育,高素質的老師,在教育方面多大的投入來促進教育機均衡。
所謂的做到教育相對公平,實際上就是做好教育資源的製造和分享,可以讓更多的人得以受益。
㈤ 為實現教育公平,要怎麼做
很多的家長都認為,現在的教育是非常不公平的,老師更加的偏向於自己喜歡的學生。其實很多的家長可能並不知道教育公平指的是什麼。教育公平指的是學生在學校當中所受到的教育,是公平公正的。但想要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
三、總結。
學生是滿懷期待的去學校學習,老師不應該以這種方式去區別對待學生,搞得學生害怕上學,搞得學生害怕老師。想要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只要每個人都進行努力,那麼早晚有一天是可以做到公平公正的教育。現在我國一直都在努力想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氣氛,想讓貧困的學生也能夠不為了學費,不為了學習當中的一些錢而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