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放暑假了,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更有意義
1. 參加體育鍛煉。
身體是一切的基礎,讓孩子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有利於預防疾病,也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如打籃球、拍皮球、踢毽子、跳繩、跳格子、玩沙包、跳繩等體育活動,簡單可行,又不易受場地、器材影響。如果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還有利於增進親子感情。
2. 適當家務勞動。
讀書期間,孩子以讀書為主,但他們也是家庭的一員,應讓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淘米、洗菜、洗碗、擦桌子、洗地板、洗衣服等。通過做家務活,既鍛煉孩子動手能力,也讓孩子理解家長每天的辛苦,更讓孩子明白: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這個道理。
3. 外出參觀游覽。
參觀游覽可以鍛煉孩子身體和意志,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培養孩子對自然和人文歷史的熱愛,是對孩子全面提升的教育機會。有條件的可定期帶孩子游覽名勝古跡。條件不允許的,可以從身邊的風景開始,如到沙灘、海邊,感受大海 的魅力。或者到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場所,讓孩子接受科技、人文等方面熏陶。也可以游覽身邊的景點,如北辰山、梵天寺、園博苑等。
4. 多讀課外書籍。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點好書,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面,鞏固加深和拓展課內學習的知識,發展興趣和愛好,鍛煉並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到圖書館、書店看書,購買適合孩子閱讀的經典書籍,每天安排半個小時的親子共讀時間。
5. 交往各種朋友。
家長可以帶孩子到處走親訪友,參加各種Party,也可以邀請朋友到自己家裡做客,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分辨是非,以培養孩子的自立和社交能力。
6. 上網看些影視。
影視及網路的普及,其誘惑力不可抵抗,家長與其堵截,不如疏導,堵截反而讓孩子對上網及影視更關注,更嚮往,只要家長不注意,孩子還是會去上網、看影視的。家長最好定時、有選擇地讓孩子上網或看些影視作品,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玩一些益智小游戲或收聽觀看一些新聞、動畫、科教、音樂等節目,開闊眼界,培育興趣。
7. 參加社會實踐。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加深孩子對社會的認識,並鍛煉孩子語言交際、解決實際問 題等方面的能力,並讓孩子懂得學會合作和分享的道理和精神。有條件的話,家長組織 讓孩子參加社會小調查,參觀農場、工廠,做清潔小衛士以及野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