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
導語:有道是“人間沒有不凋謝的花,世上沒有不曲折的路”。父母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對挫折,把挫折看做是前進道路上必經的關口,從而增強心理的韌性。同時父母還要指導孩子調整努力的目標,揚長避短,努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一】
第一、正確的感受
父母要敏感的體察,積極的抓住孩子每一次挫敗經歷,幫助孩子認識到挫敗的存在,正確的感受挫敗帶來的感覺和不愉快。不要迴避,也不要放大。客觀幫助孩子描述和認識內心真實的感受。這其間要溫柔,充滿著愛意。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多麼的愛他。你的愛可以幫助孩子從挫敗糟糕的情緒中走出來。
第二、勇敢的面對
用父母溫暖的愛意幫孩子走出挫敗帶來的糟糕情緒之後,再用你的愛和智慧引導孩子去勇敢的面對挫敗這個事實的同時,在孩子心裡做一個積極的心理建設和引導。
第三、積極的處理
積極的心理建設和引導孩子認識到, 一次的挫敗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在這個世界上,第一永遠只有一個,而卻有那麼多人同時去爭第一,所以成功的機率遠遠的大於了失敗,因此成功了應該感到光榮和 喜悅,但失敗了也並不需要感到可恥和難過,因為這次失敗,總結經驗教訓,還可以下次繼續努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總有成功的一天。退一萬步,就算這件事上沒 有機會了,但我們的人生還是有價值的,不要太在呼一時一事的得失與成敗。勇敢面對,快樂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樂觀的總結
哲學家科林斯曾經說過:“不經歷挫折,成功也只能是暫時的表象,只有歷經挫折的磨難,成功才能像純金一樣發出光來。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歷了挫折卻不知道總結挫折的教訓,暫時的挫折不應該是消沉的原因,而應該是繼續奮斗的起點"。所以,父母應引導孩子積極樂觀的與挫敗相處,使孩子養成不怕挫敗,勇於面對挫敗,接受挫敗,並能不斷從挫敗中吸取人生成長的經驗與營養的優秀習慣,為孩子在將來不斷的經歷和克服挫折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壯大,直至走向成功,邁向卓越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二】
一、有意設置障礙,培養抗挫折能力
任何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的挫折。如果孩子總是一帆風順,那麼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情緒緊張,束手無策。因此,父母在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為孩子打下勇於面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負責去做某件事情等,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二、及時疏導,正確應對挫折
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能置之不理,採取“無視”態度或者指責、謾罵孩子,而應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挫折。因此,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適時地扶他一把,給予鼓勵,才能幫助孩子學會忍受暫時的焦慮與不安,加強對困境和壓力的容忍力,並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難。
三、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讓孩子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在適當的環境下放開手腳,留給孩子一個生活自理的空間,讓他在摔倒中逐漸增強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形成執著的品性。經過在逆境中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競爭力,這也是父母應為孩子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而許多父母卻不敢把孩子放出去,怕他們經驗不足,怕他們上當受騙,什麼都不敢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當脆弱,經不起一點小小的挫折。
四、樹立孩子的自信,給予其克服困難的勇氣
生活不是理想中的世界,生活中充滿失敗與挫折,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這一點,並培養他們在失敗與挫折中奮進的勇氣。父母可以通過古今中外許多歷史人物或現代成功名人的例子,讓孩子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和永遠地放棄自我。要讓他們從小知道,失敗並不可恥,只要肯努力,總會成功的。
㈡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就是指家長或者老師有意識的為孩子設置一些挫折,然後引導孩子動腦動手的去解決挫折,獲得成長。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比較好,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1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家長要堅定目標
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首先家長就要明白挫折教育的意義所在,堅定信念,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妥協,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家長要捨得對孩子放手,不要事事包辦,要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獨立精神。只有堅定了目標,才能將挫折教育進行下去。
2、家長要設立一些挫折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設立一些挫折,比如讓他摔跤、讓他一個人在家、讓他面對陌生人等等。通過這些情境,孩子雖然會覺得很困難,但只要通過了考驗就會獲益匪淺。
3、家長要引導孩子戰勝挫折
當孩子面臨挫折束手無策的時候,家長可以從旁提示引導他。切不可以一味的責怪孩子,這會他產生抵觸心理。不是每一個人第一次遇到挫折就能戰勝的,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二、挫折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1、家長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由於他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有時候即使他戰勝了也不一定能夠知道其中的道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在旁邊給他做思想教育,把他引導到正確的地方。幫助孩子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夠讓他有所成長。
2、要注意不要過多的給孩子設立挫折
家長在給孩子設立挫折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他的年齡階段,要將挫折設立在他的'能力范圍內,不要太過苛刻。因為孩子還小,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沒有那麼強,如果困難太大,他反而會產生恐懼感和不自信。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2
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項
1、父母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製造困難
如果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像小A一樣擁有一顆「玻璃心」,遇事情總是否定自己,迴避面對,那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一些體驗挫折的感受。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挫折。比如:當孩子因為考試不好情緒低落時,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切忌不可包辦孩子問題,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困難是自己的,同時他也可以戰勝這個困難。
2、父母要起到鼓勵和榜樣的作用
孩子的「習得性無助」一方面來自自身失敗的體驗,另一方面也來自於身邊的人對他失敗事件的評價。所以,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作為孩子的心理支持來源,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面對當下的困難,多給孩子說一些積極打氣的話,同時,用自己面對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做個榜樣,這樣,孩子就會從我們身上得到了面對挫折的勇氣。
3、我們要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度
挫折教育是拖動孩子向前發展,還是「挫折」孩子的自信,關鍵在於烹飪的時候這個「調料」的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可以給孩子製造一些困難,讓他對挫折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但是應當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由於年齡階段、性格、環境的不同,每個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對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一味地讓他堅強起來,反而犧牲了他的健康和快樂。
挫折體驗只是挫折教育的一個工具,真正的核心是培養孩子對挫折的認識,讓孩子意識到:這個世界經常不會關注他的感受,在他自我感覺良好之前,世界期待他有所成就。
㈢ 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
1、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的前提就是,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年齡小,喜歡和善於模仿。如果家長在受挫之後,表現的非常驚慌失措,孩子如果遇到挫折是不可能表現沉著冷靜的。所以家長要以身示教,做好孩子的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應該表現的淡定和鎮靜,然後積極的想辦法應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面對挫折的辦法。家長要注意把身邊的好榜樣及時介紹給孩子,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2、和孩子相互溝通,一起戰勝挫折:當家長發現孩子遇到挫折時,一定要和孩子在第一時間相互溝通,鼓勵孩子向自己傾訴,家長要像朋友一樣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怎樣才能不受挫,引導孩子敢於正視自己,客觀地給自己合理定位,及時改變策略。
3、鼓勵和支持孩子重新梳理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重樹信心,開導孩子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與挫折,真正做到在順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聲嘆氣,形成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4、尋找挫折教育最好的途徑: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因此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情境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