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合肥與昆明教育哪個好
擴展閱讀
晶元是什麼的基礎 2025-02-07 17:41:44
基礎代謝2100怎麼辦145斤 2025-02-07 17:17:22
歌詞日子過得怎麼樣 2025-02-07 17:15:46

合肥與昆明教育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7-09 09:55:30

Ⅰ 中國教育實力城市排行榜

中國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實力大排行

說明:本排行榜所列高等院校均不包括不是國家統一考試招生、沒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的高等學歷能力的民辦、私立院校

一.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單位:所)

北京 73
上海 57
武漢 44
廣州 38
天津 37
西安 37
南京 33
重慶 33
杭州 31
長沙 29
長春 25
鄭州 24
南昌 23
合肥 22
沈陽 21
哈爾濱 20
成都 20
濟南 19
太原 19
蘭州 18
昆明 18
大連 18
石家莊 16
福州 13
南寧 12
烏魯木齊11
呼和浩特11
西寧 10
青島 06
海口 06
銀川 05
深圳 05
拉薩 02
廈門 02

二.本科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單位:所)

北京 55
上海 24
南京 22
武漢 21
西安 19
天津 18
沈陽 18
廣州 17
重慶 16
長春 14
哈爾濱 12
杭州 12
濟南 12
成都 12
大連 11
蘭州 10
昆明 10
太原 8
合肥 8
南昌 8
鄭州 8
長沙 8
福州 7
石家莊 7
烏魯木齊 6
呼和浩特 6
南昌 6
青島 4
西寧 4
海口 3
銀川 3
廈門 2
拉薩 2
深圳 1

三.國家1985公布的重點大學數量排行榜(單位:所)

北京 21
上海 8
南京 7
武漢 7
西安 4
廣州 4
重慶 4
成都 4
長春 3
天津 2
哈爾濱 2
沈陽 2
長沙 2
合肥 2
杭州 1
蘭州 1
廈門 1
濟南 1
大連 1
南昌 1
烏魯木齊 1

四.國家「211工程」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原99所,整合後共91所,刨除軍事系統3所共88所):

北京: 18所
上海: 8所
南京: 8所
西安: 5所
天津: 4所
廣州: 4所
武漢: 4所
成都: 4所
哈爾濱: 3所
長沙: 3所
大連: 2所
沈陽: 2所
長春: 2所
合肥: 2所
濟南: 1所
延邊: 1所
太原: 1所
無錫: 1所
蘇州: 1所
徐州: 1所
杭州: 1所
福州: 1所
廈門: 1所
南昌: 1所
青島: 1所
鄭州: 1所
南寧: 1所
重慶: 1所
雅安: 1所
昆明: 1所
蘭州; 1所
呼和浩特:1所
烏魯木齊:1所

五.國家「985」工程高等學校數量排行榜(國內最頂尖的大學,以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為建設目標的高校共34所)

北京: 6所
上海: 3所
天津: 2所
南京: 2所
西安: 2所
廣州: 2所
武漢: 2所
成都: 2所
長沙: 2所
杭州: 1所
合肥: 1所
哈爾濱:1所
長春: 1所
沈陽: 1所
大連: 1所
濟南: 1所
青島: 1所
重慶: 1所
廈門: 1所
蘭州: 1所

綜上五大排行榜綜合考慮,中國主要城市的高等教育實力可分為以下幾大陣營:

第一陣營:北京——惟我獨尊

北京的高等教育實力在所有中國城市中極為突出,其他任何一個國內城市能難以望其項背,無論高校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毫無疑問的中國老大,且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城市,堪稱一枝獨秀,事實上,憑著73所普通高校、55所本科高校、20餘所國家重點大學、6所國家頂尖大學的驕人數字,北京不但是國內高等教育的領頭羊,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第二陣營:上海、天津、廣州、西安、武漢、南京——六大巨頭

這六大城市擁有數量眾多的高等院校,都達數十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內叫得響的一流大學,都擁有兩三所國家頂尖大學,高教實力都非常雄厚。

第三陣營:成都、重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長沙、杭州——七小明珠

擁有數量比較多的高等院校,擁有幾所實力非常雄厚的國家重點大學,其中包括一兩所國家頂尖大學。

第四陣營:其他省會城市或經濟發達城市——小有成就

有幾所本科大學,其中有一兩所國內叫得響的重點大學,有些城市甚至擁有一所國家頂尖大學。

Ⅱ 昆明和合肥這兩個城市哪個更好點

合肥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安徽省經濟發展得比貴州省好得多而且安徽的教育水平這些也比貴州好得多如果說合肥有比不上貴陽的,估計就只剩下氣候

Ⅲ 昆明和合肥哪個城市好點

自然環境肯定是昆明好,人文環境就不好說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Ⅳ 昆明和合肥相比哪個更好

經濟實力及交通方面來說,可能合肥要好一些,因為安徽是長江中下游平原,便於發展,而昆明是雲貴高原地帶,經濟發展會受到一些障礙,不過從氣候舒適來講,昆明比合肥好,昆明是著名的春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昆明經濟實力也不錯,在西南地區算是前三名大城市。

Ⅳ 中國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發展比較好.

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著名城市競爭力研究專家倪鵬飛最近在廣泛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撰寫了「城市的人才競爭力比較」論文。本報特選發其中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編者
城市人力資源的數量、流動、質量、適應性及其培養,構成了人才競爭力的主要內容。而創業者數量和適合地方發展的教育體系是從人才方面影響城市發展與競爭力的關鍵。大量的案例說明人才競爭力對城市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計量和比較中國城市人才競爭力需要相應的指標體系。根據人才競爭力的定義及其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作用,我們設計城市人才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它包括幾個方面:人力資本數量、人力資本質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資源的增長、人力資源適宜度、人力資本潛力。
本文根據城市綜合競爭力現狀,選擇綜合競爭力靠前的47個城市,就它們人才競爭力現狀、優勢和問題進行分析、比較。
上海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質量、數量和潛力方面都比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優惠靈活,熟練工人和高級人才獲得相對容易,但高級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競爭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資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資源質量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國最多、最優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機構,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質量、數量和潛力方面表現都比較好。但是北京在實施吸引人才的優惠靈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廣州是優秀人才最嚮往創業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質量高、數量多。廣州吸引人才的政策優惠靈活,但在建立現代城市教育體系,培育人才潛力方面需要努力。
東莞人才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但東莞市已經逐步在中小學校普及信息技術和英語教育,建立了適合地方發展的教育體系,IT人力資源數量大。
蘇州人才競爭力一般。人才的數量、素質、發展潛力還有待提高,人力資源教育方面應加強投入。但蘇州有相當多的經營人才,上海來的技術人才貢獻給蘇州。因此,實際人才競爭力比統計顯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競爭力高。勞動力的數量一般,但人力資源質量和配置不錯,人才培養和教育表現稍差。天津在實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寧波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較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優勢超過了杭州,顯示了其強勁的綜合實力。
杭州人力資源競爭力強,位於第四。一般勞動力數量及增長速度不具有優勢,但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數比例很高,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體系發達,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提升潛力大。同時杭州也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競爭力非常強,南京在人力資源方面佔有很強的優勢。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數比例高,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數量、質量和提高的潛力都比較好,同時南京也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大。
無錫人才競爭力不具優勢。一般勞動者數量較少、增長速度較慢,中、高等教育事業薄弱。勞動力質量相對較高,聚集了一批優秀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對較多。
武漢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強,在全國位於第10.城市人口和從業人員數量較多,而且人力資源素質高,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供給豐富,高等教育發達。
青島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成為青島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量。不過青島高科技人才比較缺乏,高等教育學校數量偏低,發展也不均衡,制約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濟南人才競爭力較強。勞動力數量質量處於中游水平,濟南教育體系發達,人力資源教育指數較好,人才競爭潛力較大。
溫州人才競爭力較弱,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現較差。但溫州擁有大量的海外僑胞和遍布全國各地的商人,構成溫州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
重慶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強,主要表現在城市總人口和從業人員的數量上,一般專業技術人員獲得也比較容易,但是人力資源消費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廈門人才競爭力不具優勢,尤其一般勞動力和高級人才數量居全國後列。但其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表明廈門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提升潛力大。
中山人力資源競爭力一般,人力資源質量較好,但勞動力數量有限,教育體系不夠發達,發展潛力小。
大連有比較先進的教育體系,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潛力。但在勞動力數量上不具優勢。
成都人才競爭力較強,成都是西南地區人才薈萃之地,勞動力不僅數量較大,而且科研人員比例也較高,人才整體素質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較發達。
紹興在人力資源競爭力較靠後,雖然基本教育發達,但是本地人力資源素質很差,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人力資源數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資源質量水平相當低,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專業人員比例很小,創業人員缺乏,而且人力資源受教育情況不理想的影響,不利於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佛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在47個城市中位於第23位。優勢體現在大量的製造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需求,發達的經濟也保證了城市就業率和人才的獲得。但是在人力資源教育方面比較落後,需要注意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加強本地化和高級人才的培養。
珠海人才競爭力表現很差,城市人口和從業人員數量及增長較低。珠海教育落後,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質不太高,近期內提升潛力不大。同時珠海要採取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競爭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資源數量不少,但是質量非常差,配置指數也很低,熟練工人和高級人才缺乏,人力資源的教育情況很差,處於所有47個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差,位居47個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資源數量、質量指數都較低,人力資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層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練的工人獲得性較好。
福州人才競爭力較強,福州人力資源的數量和整體素質較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提升的潛力較大。同時福州具有一大批熱心家鄉發展的在外閩籍同胞的優勢。
常州人力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教育體系較為發達,尤其是職業教育體系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勞動力素質較高,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訓練有素的技術工人。但高級人才較為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長春人才競爭力一般,勞動力數量不佔優勢,但質量較高。人力資源配置指數較高,高級人才獲得便利性很高。
長沙的人才競爭力居於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資源配置、質量和教育指數較高,但在人力資源數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現較差,說明城市規模偏小,沒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給的規模化。
石家莊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表現在城市就業人口及增長率較高,從業人員質量尚可,但不容易獲得高級人才,人力資源需求有待擴大。
哈爾濱人才和科技競爭力比較強,科研人員比例、科研院所數量較高,人力資源質量指數、科技創新能力指數表現都比較好。但人力資源需求指數較低,人均消費需求、人力資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業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競爭力一般,勞動力數量較多,勞動力質量處於中游水平。人力資源配置指數不高,高級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乏。教育體系較為發達,尤其是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擁有一定優勢,人才競爭力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西安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城市就業人口數量和增長率不高,但質量較好,各類專業人才薈萃,高等教育發達,但人力資源需求不旺,低素質人口數目也較多。
煙台人力資源不具競爭力,勞動力數量眾多,但質量和教育體系均處於一般水平。資本競爭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資本質量和資本的可獲得性方面,應當培育有效的投融資體系,吸引境內外資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內人口和從業人員少,教育情況相對落後,熟練工人和高級技術人才獲得性差,人力資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資源數量較為充足,但人力資源質量、人力資源配置指數等指標不高,人才競爭力表現一般。
嘉興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比較弱,其中人力資源教育指數很低,中等以上學校和成人教育不發達,人力資源數量不少,熟練工人和技術人才獲得性比較好。
湖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差,位於第46位。除了人力資源數量比較多外,其他幾項指標都比較落後,人力資源素質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數不高,高級人才和熟練工人獲得性差。
威海人才競爭力不高,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具有優勢,在人力資源教育體系建設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鄭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比較強,位於第11位。作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會,人力資源豐富,人才獲得性比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源質量均較好。
合肥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人力資源質量較好,受教育情況良好,專業人員和勞動力充足,但是創業人員不足,人力資源需求指數很低,處於42位。
昆明的人力資源競爭力中等靠後,城市人力資源數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資源質量和受教育指數一般。
海口人才競爭力不高,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具優勢,人力資源需求指數較高,人才待遇較高;教育體系不夠發達。

Ⅵ 昆明的教育水平在全國排名怎麼樣

昆明的教育在全國排名402。
與其他省份相比,目前昆明的教育水平和質量相差較大。這里山區較多、自然、經濟條件都更為落後,教育意識普遍不是特別強,畢竟物質基礎是精神需求的前提。從資源配置的情況來說,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學生的差距也較為明顯,教學質量弱的學校涉及面和數量都略大。從教學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上看,雲南部分鄉鎮的村落小學條件都較落後,有些村子裡的小學一個老師教授幾門科目的情況很常見。這些學校教育水平要從整體提升,還面臨著許多工作。僅僅從雲南省內的一些城市來說,擇校的現象就是因為資源不均衡。所以對鄉鎮和偏遠鄉村來說,資源的配置情況就不言而喻了。
近年來,雲南在教育上投入了很多財力。但真正要提高目前的教育水平,需要考慮方方面面,不論是提高偏遠鄉村的教育意識還是政策、資金扶持等都十分重要。「教育乃百年大計」,發展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