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寫教育教學案例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怎樣寫教育教學案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案例的結構要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看法和分析。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有感而發,引起共鳴,給人以啟發。
2. 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並不等於有了好的案例。寫好個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來;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
『貳』 教學案例怎麼寫呢
教學案例的寫法如下:
1、選擇事件
一節課下來,覺得要寫的事件很多,那麼哪一個事件才該選擇?哪一個對於自我發現更有潛力?案例的性質怎樣,是關於教學策略、學生行為還是教學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增進理解,還是為了職業發展?盡管沒有一個選擇是非遵循不可的規則,但下面一些建議對寫好一個案例卻仍是有益的:事件對你有情感力量嗎(心靈是否受到震撼)?
事件呈現的是一個你不能確定怎樣解決的進退兩難的境地,還是你成功地解決了一個他人可能進退兩難的問題?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難的選擇嗎?事件使得你必須以一種感覺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嗎?事件暗示一個與道德或道義上相關的問題嗎?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滿足以上各條,那麼你的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時要考慮:這種情況以前出現過嗎?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麼時候?這以後發生了什麼?接連發生的事件是怎樣開始的?事件發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麼?開始的場景中你的反應是什麼?你的反應怎樣使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順利或怎樣使之惡化?
影響那個事件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是什麼?物質環境因素是什麼?教學因素是什麼? 歷史因素是什麼?在寫案例時,你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發生的上下文中,必須考慮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確定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在案例寫作時要考慮:誰是主要演員和次要演員?出場的演員是誰?幕後演員是誰?每個人都扮演了什麼角色?相互之間關系怎樣?與你的關系呢?
堅持考慮每個角色個人的情感、動機、目的、期望,不要忘記把自己放於演員表之中;不要忘記通過情感、動機、目的、個人價值這面多棱鏡來審視你的角色;也要審視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設源於何處?它怎樣影響你的行動?
4、檢查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你的回應引起的一些反應是什麼?對學生的影響是什麼?對班級氣氛的影響是什麼?對其他演員的影響是什麼?你所採取或未採取的行為對自己的結果是什麼?你的行為以何種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對自己的重視?
5、假設:
你怎樣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看待演員?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為不同之處是什麼?允許你重新考慮,你要選擇一個不同的回答嗎?
教學案例的結構: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案例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案例
『叄』 幼兒園教案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怎麼寫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伏芹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麼,怎麼樣才能准備好一個好彎槐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埋廳友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 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 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煉; 目標3 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4KErA2NMnJnJwMu9hnng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