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做教育心得
擴展閱讀
公共基礎法律包括哪些法 2025-02-07 21:41:39
新同學用日語怎麼寫 2025-02-07 21:33:13

如何做教育心得

發布時間: 2023-07-07 18:46:38

『壹』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有哪些

小編根據自己的經驗,給以下幾個建議:

1、給孩子制定一個規矩

這一點,是大部分家庭都沒有做好的。所謂的規矩,是我們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給孩子制定的行為准則。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情緒來和孩子溝通,這很容易破壞親子關系。孩子經常被批評得毫無理由。

我們應該提前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而且,這個標準的把握,也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必須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

舉個例子:

9點鍾上床睡覺,如果家裡面很鬧,那麼這個標准可能就要適當的修改。

做作業不能亂動,如果孩子平時好動,可能你把它修改成20分鍾不能動,可能會更好些。

5、鼓勵孩子探索,對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

因為考試的緣故,很多家長非常看重標准答案。從我自己的角度,我是不大看中標准答案的。

孩子的思維的形成,一定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試錯的。

我們只有不斷地鼓勵孩子去用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她們的思維才會不斷的變好。

當你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你一定會發現另外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感謝朋友們的耐心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那麼就請多多點贊評論,並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吧!

『貳』 教育心得簡短 如何寫教育心得

1、教育孩子的心得

2、正文

近期,透過學校組織的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有很多收獲,使我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互動,只有家校互動才能更有利於教育。孩子健康成長,此刻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教育模式也多樣化,這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大壓力。因此,怎樣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不斷地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並以實際行動來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總結出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下:

樹立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教育孩子做人要有人生價值,要學會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人要有一個人生計劃和目標,不能稀里糊塗過日子,到老一事無成,為了這個人生的計劃和目標,那就要好好學習,因為只有透過不斷學習和進步,獲取更多知識才能創造完美的未來。

教育孩子凡事要從點點滴滴做起,首先自我就要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關心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問題,比如生活和學習狀況,身體和思想狀況,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我會盡自我最大努力去幫忙解決,家長還要在家中准備一些書籍和學習資料,不僅僅自我能夠學習,還能夠作為孩子的參考資料。總之,自我有潛力解答就解答,沒潛力解答,就翻資料為孩子解答。

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比如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是否好好上課,能否按時完成作業,有沒有什麼壓力等等。每次孩子回家,家長要和孩子聊聊在校的狀況。如發現新的狀況或有什麼疑問,就能及時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確保這樣那樣的問題能及時教育並督促孩子加以糾正。

抓好平時學習外,還要幫忙孩子做好階段總結工作,尤其是每次考試之後,要幫忙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哪方面有問題,就說明哪方面知識掌握不夠,透過考試後檢查分析,對的要加以鞏固,不足之處要採取補救措施,一般方法與任課教師交換意見找到問題。另外安排同類型參考資料進行強化訓練。

給孩子足夠空間,讓他自由發展,在完成必要作業後,其他時光讓孩子自我安排,而不是讓他學這個,學那個,一般孩子會做一些他感興趣的,比如做手工、畫畫,騎自行車,看兒童節目,只要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活動不幹涉。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把孩子鎖在必須范圍內,身心得不到休息和調整,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要學會用童心來觀察孩子的內心世界,作為家長有時能夠是嚴厲的父母,有時還能夠是良師益友,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用平和寬廣的耐心,沉著冷靜地去對待孩子做的事情,成功了不要喜形於色,只要適當表現和鼓勵就能夠了,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只要幫忙孩子尋找和分析原因就能夠了,不贊成不要大呼小叫,這樣會挫傷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孩子沒有一個固定模式,為了孩子應當不斷探索學習,這對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是很有益的。

『叄』 怎麼樣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教育孩子,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要以身作則,大人的意見要統一。對於同一件事,家長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
怎樣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我們還要尊重孩子的「狡辯」、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針對孩子的反饋,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臟話。
可以想像,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只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怎樣教育孩子學習
小孩子耐性差,馬虎是很多見的,我們不僅僅是幫助他們解決一道功課的問題,關鍵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不至於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拐棍兒。學習的終究目的不僅僅是解出一道問題,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分的批評會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內疚和羞愧,而不批評又會使他沒有責任感,無法達到讓他改正錯誤的願望,所以,有的放矢的管教格外重要,關鍵就是掌握好這個度。
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孩子是否具有誠實的品格對他將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經常講一些「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要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制定一些規則並嚴格要求;成人要以身作則。
關注孩子的傾訴,因為孩子喜歡對家長說話,是對家長無條件的信任。
還要用行動表示愛,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除了工作,其餘的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們。事實上,很多在事業上極為成功的父親都認為:抽出大部分的時間來跟孩子在一起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絕對不要為了工作和事業,而忽略了家庭的幸福與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也要針對你孩子的得天獨厚的特質來教育,這就得需要你平日的觀察了,如果了解孩子的內心,就會對孩子有更深的理解。教是一門藝術,也不是三兩天可以學會的。天下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首先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的摸索中尋找方法。當然,借鑒前人的經驗總是好的。記住,孩子是你的影子,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甚至關乎到你孩子性格的形成。自己做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品格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