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學常規管理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那麼,如何抓好教學常規管理?關鍵是構建起適合教師自我發展的教學常規管理模式。具體要求是:嚴格實行教師」坐班制」,強化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檢測的過程管理,形成科學嚴謹的教學習慣,把學科的作業訓練納入集體備課的
要求,作業要立足基礎,分層要求,盡可能做到當堂解決,當堂訂正。
一、加強備課管理
備課管理要實行教師資源共享,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同伴相助,教學相長。在教案設計中,注重預設與生成關系,注重三維目標達成,關注學生的發展。確保教學目標落實,確保教學管理流程落到實處。
二、抓實課堂
上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學校運轉的主軸,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增長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提高課堂效率上,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少講、多練,力求當堂任務當堂清。
三、注重作業布置與批改管理
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重要依據,作業布置與批改要做到認真、細致、及時。精心設計作業。作業內容必須要有針對性、選擇性。堅決杜絕重復抄寫與罰作業現象,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提高。精心批改作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要求教師建立」錯題檔案"記錄,把學生常錯的,典型試題進行簡單地登記、分析、歸納、小結。為科學有效在地指導學生學習提供第一手資料,形成典型的學生作業案例。
四、抓好課後輔導
輔導工作是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 每位教師必須高質量做好培優輔差工作。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班的培優輔差計劃和措施,並認真做好培優輔差記錄,做到培優定時,輔差隨時,特別是對學困生的輔導要耐心細致,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
五、抓好質量檢測
質量檢測是教學環節的重要部分,便於及時發現教學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目前小學大型考試只有期末,
六、「教研」是第一生產力
七、抓好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生學習常規的管理,有利於指導和推動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要加大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在環境中得到熏陶。通過舉辦多種多樣的學生活動,在學生中」樹典型、學典型",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