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腦癱引導式教育是什麼
擴展閱讀
滑雪運動與物理知識大全 2025-02-08 03:08:40
中國草葯知識大全 2025-02-08 02:52:54

腦癱引導式教育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04 05:56:29

Ⅰ 引導式教育的基本原理

Peto教授認為,腦癱兒童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習困難,學習困難使兒童不能發展適應或控制周圍環境的能力。腦損傷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認為腦癱兒童是低能兒或存在一系列問題的兒童。腦癱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都是通過同樣的方法去學習,存在著智力、情緒、社交、性格和體能等各方面同步發展的要求。而人的大腦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要克服腦癱兒童的學習困難,要給他適當的指引和指導,不應改變環境來遷就腦癱兒童,而是讓他們去努力適應環境。
引導式教育不是單純的康復技巧或治療方法,而是一個以教與學互動為本,從而達到功能康復的復雜而完整的體系。它主張一個患兒所需要的各種學習訓練和教育應由同一個人、在同一個環境中給予,這個人被稱為引導員(conctor)。在學習訓練時,引導員要全面負責患兒的運動功能、感覺、理解和自助技能等全面的康復訓練,以及行為規范和社會化等的特殊教育。
腦癱兒童的康復需要多方面和復雜的經驗,引導式教育就是根據學習的復雜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mplexity),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將各方面的功能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復雜、有序的整體。在引導式教育中,要像處理學習問題那樣去處理腦癱兒童的所有問題,教育的目的是以有效的功能(ortho-function)替代原有的功能障礙(dysfunction),恢復運動控制達到實用功能康復的目的。
在以往的觀點中,腦癱兒童被認為是能力低下的殘障者,他們存在著運動、語言、智力和神經行為等的異常。這些異常主要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導致的,也是不可逆的。而Peto認為腦癱的兒童仍是完整的個體,需要一些引導方法來幫助他們學習如何掌握自己的身體功能,從而能像常人一般地生活。
要克服這種學習困難就需要專業的引導員和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節律性口令和音樂、游戲等在這里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引導式教育以循序漸進的方法把語言與動作貫穿起來,融為一組習作課程,應用豐富多彩的引導式內容和手段,調動兒童的興趣,寄發他們的主動學習熱情,讓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引導式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式教育這一概念。所謂引導式教育,就是要通過引導式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礙者的異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復正常,也就是將教育這一概念引入到康復醫學中,應用教育的概念體系進行康復治療。
引導式教育這一詞彙是全新的,它強調了引導主動性學習這一概念。引導(conction)的意思是誘導,引導式教育就是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誘導出預想和設定的目標,引導出功能障礙者學習各種技能動作的一種互動過程。這種技能動作的學習並不是單純的通過外力的協助使功能障礙者完成某種技能動作,而是要通過功能障礙者的本身的內在因素與外界環境等相互作用,使其主動的、相對獨立的完成技能動作。引導的方式是以適當的目的為媒介,通過復雜的引導者與功能障礙者的整理互動,誘發功能障礙者本身的神經系統形成組織化和協調性。換言之,引導式教育體系中所說的康復,並不是僅僅促進功能障礙者的功能障礙本身發生變化,而且同時要使人格、個性發生變化,即智能、人際交往等能力得以提高,進而又促進功能障礙的改善。這一目的的達成,必須通過神經系統的傳入、傳出神經,經過中樞神經的調節來實現。神經系統可以把欲達目的之途徑體系化,當一個人慾達一定目的時,首先將這種要求通過傳入神經傳達到腦,使其在腦中意識化,然後由腦發出指令,再由傳出神經達到執行命令的器官,產生特定的功能效應,達到預想目的。
引導式教育認為腦癱兒童康復訓練成績的好壞與他的情緒密切相關,特別是他有沒有主動學習的意願更為重要。因為主觀意願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幫助它們克服困難,迎接挑戰,去解決它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了培養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式教育通過創造豐富多彩的環境,採用引導、誘發和節律性意向等引導式方法,調動兒童的興趣,激發它們的主動學習熱情,讓它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學習的內容貫穿於24小時的日常生活與活動中。節律性意向口令、音樂和游戲等在這里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腦癱兒童的智能和性格的發展會幫助其戰勝自己的行動障礙,人際關系、情緒、決心、意志、意識、經驗和期望等會影響其整個人生和全部行為,保留在體能方面的表現。引導式教育的目的是使腦癱患兒在體能、語言、智力及社會交往各個方面得到同步發展。
由於腦癱兒童行為受到限制,其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流的機會減少,容易形成性格、行為的異常,出現自卑、孤僻、敏感等性格行為問題。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引導式教育強調按不同的年齡,將不同的功能障礙的兒童分成小組,強調與其他兒童合作,互相比賽,激發興趣,以改善它們的自卑、孤僻、敏感等性格行為問題,有利於學習和康復。
為了提高孩子的信心和易於學習訓練,引導式教育八一些復雜的、難以完成基本動作模式,拆解成一系列細小的步驟,這一過程稱為習作分析(Task-analysis)。然後藉助節律性口令語言,將一系列習作程序組合起來,融入24小時日常生活的活動之中,這一連串的習作程序組合稱為引導日課。引導式教育是一種以教與學為本,比較完整而全面的系統。它有別於其他康復方法的根本原理是應用豐富多彩的引導式內容和手段,如節律性意向、音樂和游戲等調動兒童的興趣,激發它們的主動學習熱情,以適當的目的為媒介,提供意識指令性誘導,通過復雜的引導者與功能障礙者的整體互動,誘發功能障礙者本身的神經系統形成組織化和協調性,達到功能康復,功能康復的同時反過來促進腦組織的生物學發展。同時強調良好的心智、性格、人及關系、情緒、決心、意志、意識、經驗和期望等會幫助它們戰勝自己的行為障礙和促進全面的功能康復。

Ⅱ 4歲腦癱兒童如何訓練

4歲已經才開始訓練,說實話是有點遲了,但還是有希望改善的。 訓練方法: 1、軀體訓練:主要訓練粗大運動,特別是下肢的功能,目的在於改善殘存的運動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勢反射,誘導正常的運動發育,防止肌肉攣縮,矯正關節畸形。主要方法採用手法將大腿分開、使踝關節背屈、按壓膝部使其伸直。 2、機能訓練:訓練上肢和手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3、語言訓練:包括語音訓練、咀嚼吞咽功能訓練,訓練小兒聽力及視力,如聽力障礙應及早配置助聽器,如視力障礙則及早糾正。 引導式教育訓練 1、引導式教育是一套使運動機能失調的兒童學習如何融入社會的教育系統。其中包含體能訓練、智能學習、日常生活和安排以及建立正確的社交、溝通能力等,旨在將腦癱兒童教育成具有積極主動性格的全人。 2、引導式教育旨在以建立孩子正常的生活為基礎,誘發孩子主動學習為策略,發現孩子積極的性格為目標。

Ⅲ 出院記錄上的引導式教育訓練是什麼

您好,引導式教育訓練,是鍛煉腦癱等疾病的一項措施,與傳統的腦癱康復各有利弊的,需要康復醫院引導員訓練。

Ⅳ 引導式教育的主要特點

1、最大限度地引導調動患兒本身自主運動的潛力,以娛樂性、節律性意向激發患兒的興趣及參與意識。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員主要誘發患兒自主地完成該項動作,盡可能少的給予患兒幫助。強調讓腦癱瘓而學習正常孩子的基本動作模式,通過主動參與學習和解決因運動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困難,從而建立積極獨立的性格。例如訓練患兒下蹲這個動作,以便能自行排便,對於不能下蹲著可給予鼓勵,嚴重患兒才能給予梯背椅輔助,並在「1、2、3、4、5」的齊喊口令下,讓孩子們集體完成下蹲這一動作。
2、集體訓練、個體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集體訓練不但達到訓練功能的目的,而且有助於其性格的發展和社會交際能力的提高,為今後適應社會打下量好的基礎。個體訓練是為了使每個成員都能跟上小組的平均水平,而家庭訓練保持了訓練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3、引導式教育不但促進兒童的運動功能得以康復,而且還促進了兒童的語言、理解、感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全面發展。同事還強調了整體的觀念,即人的身體和思維是不可分割的,並以培育兒童的人格發展為目標。
4、引導式教育強調的是每日24小時的嚴密訓練,患兒每日從起床到入睡,有機地運用各種訓練方法與日常活動相結合起來進行療育。
5、引導式教育是一種教育與訓練相結合的方法,與Bobath、Vojta等方法在概念上存在著區別,後者歸類於神經生理學方法。引導式教育誘發服務對象是學習動機,鼓勵腦癱患兒積極參與功能障礙康復的項目,因此,引導式教育不僅是運動功能的康復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教育過程。
6、強調所有參與訓練程序的人員必須緊密地合作,全面地評估個別服務對象的能力和需要。因此,訓練程序成功與否,「團隊精神士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7、強調以小組形式進行訓練,讓服務對象學習所需技能,並能避免服務對象過分依賴有關的引導員。
8、強調整日具有連貫性的訓練計劃,因此每一分每一秒對學習者來說都很重要。而設計訓練程序時,則採用自然而具實效的模式進行,例如安排服務對象在用餐時間學習自己進食。
9、強調環境控制的重要性,應用特殊傢具和空間的布置,根據需要不斷地改變環境,發展孩子在各種情境中解決困難的能力。
10、強調利用語言和韻律,協助服務對象協助運動功能。
11、根據運動生理學和神經生物學原理,以教育學、心理學和哲學等為基礎,並與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