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知識分子精英們需要什麼教育
擴展閱讀
中國草葯知識大全 2025-02-08 02:52:54

知識分子精英們需要什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7-04 04:28:55

㈠ 精英教育是什麼你有哪些了解呢

我們面臨著面向未來的教育。信息技術爆炸,被知識和資訊包圍的孩子,在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渠道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興趣,自我學習能力和獨立思維將成為優秀孩子的評價標准。


讓孩子覺得幸福快樂,維持身體健康讓孩子沉浸於到自身喜歡的事項中,感受到忘我的幸福。當孩子沉浸於到一件事,例如拼圖圖片,樂高積木,或是某類游戲的製作,不必由於用餐,飲水等事去打攪他,使他充足感受到玩樂和探尋的快樂,一頓飯不要吃不容易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孩子感受到忘我的幸福後,一方面會身心愉悅,另一方面注意力會更強。

㈡ 什麼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superior ecation),學術圈大多認為:旨在培養高潛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識與能力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特別強調受教育者的智力、強調基礎,有機會接受所謂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齡人的比例很小,在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1999年大中專院校在擴招前,中國的大中專教育錄取率低、選拔嚴格,通過者大多智力拔群,畢業後有"鐵飯碗"和幹部身份,都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不是物質追求,不等於特權意識,精英的產生離不開艱苦的歷練。精英教育不是指單純通過考試分數來培養"考試型"人才,而是以綜合素質提高來衡量學生的培養目標。
精英教育(meritocratic ecation),例如高等教育的公認標准: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稱為大眾化教育。

社會人才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二十年前(1999年擴招前),中國的本科教育包括大中專教育都是精英教育。包學費、包分配,上學時還有糧油供應和貨幣補助,他們中不少人出身貧寒,在大中專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錄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轉成城鎮戶口,等待他們的是畢業後的"鐵飯碗"和幹部身份。 1999年擴招後,高等教育大眾化。

精英教育的優勢當然是不可否認的。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學會思考,還可以建立一些日後開創事業所需要的人際關系,獲得讓世人羨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報答。精英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精英教育正成為時下最熱點的詞彙之一。從一些大學把高爾夫球列為學生的選修課,到家長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各種禮儀培訓班,這些舉動無一不在勾勒著人們想像中的精英生活。

錯誤傾向
精英教育不是物質追求

如果只從表面風度與生活方式上去理解"精英",精英教育也就成了對物質時尚與潮流的追捧,大學似乎大有成為美容機構或禮儀學校的趨勢。其實,精英培養不是一些事關精英的技能培養,譬如會打高爾夫,精英意識首先是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科學素質,其次才是個性氣質修養,我們的大學在精英教育上是本末倒置了。

創辦於1701 年的美國耶魯大學三百年來培養了大批影響美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甚至被譽 為"總統的搖籃"。耶魯校長被問及應如何培養精英人物時,他並沒有過多地談及耶魯的硬體設施在培養精英學生過程中的意義,而是談到了學生社團。他指出,耶魯的學生有自己組織的 250個社團,由於每年都有學生畢業,這250個社團中,每年都有一些要更換領導班子。耶魯大學有 1萬多名學生。這樣算來,20% 的耶魯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某個社團的主席,他覺得學生在自己的社團中會培養各種有用的能力。事實上,這些社團實際上就是培養領導才能的一個實驗室,與人合作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說服動員能力等許多重要能力都是在這些社團活動中得以培養。耶魯校長的談話對我們一些動輒就談政府投入不足,注重用巨資引進先進的國外硬體設備的校長來說,無疑更具有啟迪意義。由此看來,學生最高貴的修養並不一定需要過高的教學成本,需要的是教育理念,譬如:善意的微笑、妥帖的語言、團隊合作的精神、組織能力等等,這都可以通過課堂與生活教育而獲取。

㈢ 實行「精英式教育」,如何把握度

其實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很多家長已經是讀取了名校,在社會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工資也不錯,所培養出來的孩子雖然是很優秀的,其實這樣的教育已經算是精英式教育了。精英就是那些擁有高等知識學歷同時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知識分子,那麼實現精英式教育應該如何把握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