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幼兒在教育過程中處於哪些地位
擴展閱讀
歌詞那就走吧是什麼歌 2025-02-08 06:21:30

幼兒在教育過程中處於哪些地位

發布時間: 2023-07-03 03:47:06

① 幼兒園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幫幫親們!

首先是啟蒙,現在的幼兒必須接受啟蒙教育,否則小學知識他們接受會很吃力的。再者是銜接,孩子們會很自然的接受小學枯燥的學習,並且跟得上現在的教育深度。孩子還會在幼兒園對學習特別的熱愛。

②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幼兒的角色地位如何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古往今來,教師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楷模。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幼兒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從單純的保姆和看護者等角色,變得越來越多重化,幼兒教師被賦予了更多的角色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面對著一群特殊的工作對象,每天在工作當中扮演著多種角色,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
從近幾年的面試考察趨勢來看,在面試當中對幼兒教師職業認知的考察,有兩種形式:(1)以結構化問答和答辯的形式直接考察,考察考生對於幼兒教師角色的定位以及理解;(2)在考生的試講、說課中通過考生對活動的設計、使用的教學法、教師在活動中的教學表現等等,來判斷考生對於幼兒教師職業的角色定位。
現將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中充當的角色概括如下:
(一)生活中的媽媽
首先,幼兒教師的勞動特點之一:幼兒教師的勞動對象具有主動性和幼稚性。其工作對象是年齡處於三到六、七歲的幼兒群體,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獨立性較差,對成人的依耐性較強,幼兒從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陌生的幼兒園環境中,更需要從教師那裡獲得像媽媽一樣的關愛,這樣更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
其次,幼兒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遵循幼兒教育的特殊原則即保教結合。保育和教育作為幼兒園工作的兩大方面都要得到貫徹與落實,幫助幼兒學習穿衣吃飯,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幼兒園這樣一個奠基性教育時期,是非常具有教育價值的。
(二)教學中的老師
幼兒教師首先是一位老師,在做到給予幼兒無微不至關懷的同時,更要教育和引導幼兒。在眾多的角色中,教師最重要的角色還是教育者。《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強調了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教育的方式,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支持以及觀察幼兒的學習行為,在遇到困難或發生矛盾時引導幼兒解決問題,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
(三)游戲中的夥伴
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形式,深受幼兒的喜愛,但由於幼兒年齡較小,游戲組織能力有限,作為教師就要扮演好「夥伴」的角色,與幼兒一起合作、一起游戲,在游戲中完成教育目標,同時與幼兒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走進幼兒的世界,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不僅有利於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也有利於教師自身專業的成長。
生活中的媽媽、教學中的老師、游戲中的夥伴,無論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中充當哪種角色,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用科學的教育理念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考試中注重考查考生對於幼兒教師崗位的職業認知,從對於教師多重角色的剖析,可以更加、細致的了解幼兒教師的身份以及工作性質,從而在考試中做到有條不紊,胸有成竹。

③ 試分析幼兒園教育在幼兒教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幼兒園教育重要性-

幼兒園是對學前幼兒進行教育的機構,幼兒園教育屬於學校教育體系,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肩負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標與任務,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與監督下,結合社會需求,由幼兒園實施的有目、有計劃、有組織、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注重保教相結合的教育機構。幼兒園教育具有開放性、整體性、系統性、計劃性等特點,在幼兒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幼兒園教育體現了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針,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的教育是一個以幼兒身心特點為依據的教育,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漸進,更要注重幼兒年齡特點和教育內容的連貫和有序,以及注重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良好個性養成、幼小銜接等,這些都是幼兒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但幼兒園必須要具備以下這五個條件和四個特性:

幼兒園需要具備的五個條件:

一、健康: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科學: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三、社會: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四、語言: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藝術: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幼兒園需要具備的四個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④ 幼兒教育學有怎樣的地位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一、強調幼兒教育的基礎地位,重視人才的早 期培養 陶行知十分重視幼兒教育,認為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他發揮了我國古代「教兒嬰孩」的優良傳統,明確指出:「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乘早給他建立得穩」。他還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告訴人們:「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在他看來,兒童6歲以前的教育將為一個人打下人格、智力、體格的基礎,並且這個基礎一旦奠定,便不易改變,故馬虎不得。若「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須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而這些已形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待到他們入學後去糾正,即使教師花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則往往勤苦而難成。因此,陶行知大聲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創設幼稚園,以正童蒙。」 二、堅持「教學做合一」,倡導因材施教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那麼,怎樣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呢?最根本的原則與方法就是「教學做合一」。其涵義就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教學就是通過「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使兒童會做」。「教學做合一」的實質就是要根據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學,通過生活實踐去教學,從而使兒童獲得生活實踐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創造力,成為「真人」。陶行知曾經形象地說:「松樹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並以此來告誡人們:「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還強調教師要給兒童「點石成金的指頭」,而不是「金子」,堅決反對不了解兒童的特點和能力而採取不切合兒童實際的強制性的灌輸教育。在他看來,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起著主導的作用,教師和家長要加入孩子的隊伍中去,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從而了解兒童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徵,並從中找出切合兒童實際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才施教,有的放矢。諸如在幼兒園教育中,一些教師對幼兒缺乏深入了解,也談不上研究兒童,只能採取「放羊式」的看管,或者照本宣科式的灌輸,不太考慮全班幼兒的個性特點與智能層次差異。這樣,一些有特長的孩子得不到合理的培養與發展,而另一些所謂的「差生」則被忽視甚至放任自流。至於有些家長爭著為孩子購置鋼琴、電腦,盲目延聘家庭教師,強迫孩子學這練那,全然不顧孩子自身需要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些做法都違背了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心理規律,其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小則犧牲了孩子童年的快樂,大則導致教育上的失誤。 三、主張解放兒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兒童是「有力量」、「有創造力」的,這種創造力是人類經過幾十萬年與環境作斗爭,獲得並傳遞下來的才能之精華,發揮、加強、培養這種創造力便是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他曾明確指出:「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強調把培養兒童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為了發揮兒童的創造力,教育者「應化作兒童」,加入到兒童的生活中去,發現孩子的創造力,然後進一步將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把學習和創造的自由還給兒童。1.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思;2.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幹;3.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談;5.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之能學習渴望的東西;6.解放兒童 ...

⑤ 幼兒教育在我國學制中處於什麼地位

幼兒教育在我國學制中處於( c )的地位。 A.非義務教育,學制之外 B.屬福利部門,學制之外 C.屬教育部門,基礎教育 D.屬教育部門,但不是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