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安全教育活動中存在辦哪些不足的地方
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需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這樣才能保障幼兒的安全.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及排除隱患的有效建議 1 .入園時忽略晨間檢查,家長或讓孩子單獨入園,或到了班上不向老師打招呼就離開。 2 .晨間活動人均面積太小,活動器械的選擇或各年齡段的場地安排不當。 3 .活動時座位排列不合理。 4 .課間孩子在室內追打嬉戲。 5 .上廁所、洗手時管理鬆懈。 6 .點心、進餐時組織不當。 7 .餐後管理交接不當。 8 .葯品管理不嚴密。 9 .午睡時監管不當。 10 .起床時情況混亂。 11 .戶外游戲時組織不當。 12 .園外集體活動時組織工作不細致。 13 .離園時交接不到位。 預防措施 :1 .應堅持「一看二問三摸四檢查」的晨檢制度,家長送孩子入園時應主動讓孩子接受保健人員的晨間檢查,尤其應主動報告身體已經存在的不適。同時堅持送孩子進活動室,並和老師打招呼,得到確認後方可離園。 2 .晨間活動的場地安排要盡量協調好,做到小、中、大班的孩子既能按年齡特徵分場地進行活動,也能分時間段進行活動。活動器械也要科學地配發,避免器械造成的不安全。 3 .室內活動時,應根據活動的內容,選擇座位的排列形式。如動態的活動盡量採用圓形,講述活動盡量採用半圓形,操作活動桌子則採用 U 字形排列較好…… 4 .課間總有一些孩子會忘記喝水、解小便而在室內追打嬉戲,桌角、門縫、玩具櫃、飲水機等都會成為發生事故的隱患。 為此,教師應和孩子一起制定班級常規及標志性的圖案,使孩子了解規則並努力去維護自己制定的規則。 5 .上廁所、洗手時弄濕衣服,掉落便池,滑倒在地,磕破頭皮都是易發之事。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張貼標志圖案,加強衛生間的巡視並及時幫助與提醒孩子,都是切實可行的好辦法。 6 .吃點心或進餐時,首先要避免因食物燙、刺、不衛生造成的危險,其次是避免餐具造成的劃、戳傷害,再次是避免要求不合理造成的傷害 ( 如催促孩子進餐,一律不準剩飯等 ) 。 7 .上、下午班教師的交接工作應該制度化。幼兒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表格進行交接,表格中可以包括人數、服葯情況、特殊說明等。 8 .加強葯品的管理。每班都應該有一張幼兒服葯登記表,每天早晨由需服葯的家長親自填寫並簽名,然後再把葯袋放在規定的、幼兒碰不到的地方。 9 .午睡時,首先要排除環境中存在的危險。如蚊香不能點在易燃、孩子易接觸到的地方。其次,要排除孩子攜帶異物上床。再次,要加強午睡過程中的巡視,避免孩子因突發疾病而無人巡視造成的搶救、治療上的不及時。 10 .起床之後的整理活動,教師和孩子都較忙。有序、分步驟是保證孩子安全的重要措施,如可以指導孩子先穿衣服,再穿褲子,最後穿鞋子,然後再解小便、喝水。 11 .戶外活動時,首先要排除活動場地的安全隱患,以防場地造成的意外傷害。其次,是做好活動前的准備運動,以防突然劇烈運動造成的拉傷、扭傷。再次,是控制好活動中的動靜交替,以防活動過量。 12 .在組織園外集體散步、參觀、郊遊等活動時,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 (1) 了解沿途路線,盡可能選擇最安全的線路。 (2) 事先請孩子做好外出時的一切准備工作,並提出安全方面的說明。 (3) 行進過程中要保證前、中、後的孩子都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 13 .離園時,首先要控制好接孩子的時間,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接待家長。其次,嚴格確認接孩子的家長,如果臨時有陌生人來接,必須進行電話或其他可信方式的相關確認。再次,特殊孩子的交接。如生病的孩子、當天表現異樣的孩子,需向家長詳述孩子的情況,並提出希望配合的要求和具體方法。 14、對消除和減少農村幼兒園安全隱患的幾點建議 首先,要加大投入,支持、幫助農村幼兒園改善辦園條件。加大投入,改善幼兒園條件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政府對農村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二是通過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應加大對農村公辦園的財政投入力度,建設一批堅固、安全的公辦園,尤其是抓好農村鄉鎮中心園的規范化建設,確保每一個鄉鎮都至少有一所質量較高的公辦園。鑒於當前鄉(鎮)政府財力薄弱,以鄉(鎮)投入為主應逐步轉變為以縣統籌為主,縣級財政應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或規定學前教育經費占縣級教育經費比例的下限,確保穩定的經費投入。中央和省級政府均應安排專項學前教育經費並逐步提高,尤其要明確用於農村的比例。學前教育為非義務教育,考慮到當前國情,經費由國家財政全包不太現實,因此在政府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的同時,應通過制訂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優質民間資本投入,如可採取給予民辦園用地、用水、用電優惠,中小學富餘校舍優先租借、轉讓給民辦園,對規范、安全、質量較高的民辦幼兒園給予一定財政補助等系列優惠政策。 其次,盡快制訂農村托幼園所建築設計規范及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標准。標準的缺失是造成農村幼兒園安全隱患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必須加快制訂相關的標准,為農村幼兒園的建設、檢查、督導等提供依據。應在1987年《托兒所、幼兒園建築設計規范》的基礎上,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制訂《農村托兒所、幼兒園建築設計規范》,對農村幼兒園在選址、防震、防水、防雷、防火等的性能級別、建築構造、疏散通道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由於我國農村情況比較復雜,各省、市可在此規范基礎上,根據當地農村實際情況制訂更具體的規范標准。同時,應盡快制訂出台「農村幼兒園基本辦園條件標准」,對設施、設備、玩具的配備及其安全性能要求做出明確規定。標準的制訂既要考慮保證幼兒人身安全及開展基本教育活動的需要,又要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使其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行性。 再次,強化對各類幼兒園的監管,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對園長、教師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的培訓。要將各類型幼兒園全部納入管理范圍,明確幼兒園安全管理相關責任人,教育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需對農村幼兒園進行定期的普查、清理,對於安全隱患大、不具備整改條件的幼兒園要堅決取締;對於存在安全隱患,但農民需求很大且具備一定整改條件的幼兒園要限期整改,教育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對其整改給予支持與幫助;對於辦園質量較好但硬體達標有困難的幼兒園,政府應給予一定經費補助。同時,應健全農村幼兒園安全管理制度,使幼兒園安全管理常規化、制度化,尤要建立健全幼兒園園舍定期檢查報告制度,設施、設備、玩具檢修維護制度等。為此,還須加強對園長、教師安全管理與安全教育培訓,幫助她們了解幼兒園安全管理主要環節與重點,掌握基本的安全教育知識,使其具備預防和處理安全事故、開展安全教育的能力。幼兒園安全是關繫到億萬幼兒生命安全、關繫到無數家庭生活幸福、關繫到整個社會穩定和諧的大事,我們應該痛定思痛,高度重視當前幼兒園尤其是廣大農村幼兒園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為廣大幼兒創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⑵ 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幼兒教師自身實踐經驗運用不足、幼兒教育方法過於傳統、教學內容欠規范化。
1、幼兒教師自身實踐經驗運用不足
個別教師不習慣運用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觀察幼兒,開展個別教育,將知識應用的教學中去,缺乏基本的學科學識和經驗,教學活動過於簡單,沒有很好的引起學生興趣,,不善於創造性應用誘導的方式啟發幼兒從小培養學習意識,使幼兒教育質量達不到有效的提高。
2、幼兒教育方法過於傳統,沒有針對性
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一種「注入式」的教學現象,教與學之間沒有一個良好的互動過程,教師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和啟發作用,機械化的教學課程扼殺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之思維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
3、教學內容欠規范化
在教學上出現隨意性和「小學化」現象。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室內識字、算術、寫作業的情況比比皆是,再加上戶外游戲活動的欠缺,完全把小學教育提前教育了。這些現象都嚴重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幼兒教育的特點:
1、生活化。
對於幼兒來講,除了認識周圍世界、啟迪其心智的學習內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態度;和能力,如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學習。但是這樣廣泛的學習內容不可能僅僅依靠教師設計、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完成,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
因此幼兒園課程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徵——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於幼兒的每日生活。
2、游戲化。
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從本質上來看,是幼兒自身的一種自由自發的主體性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價值。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