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讓傳統游戲和幼兒園課程融合
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淵源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大多數民間游戲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且民間游戲的玩具材料簡單,玩法易學、易會、易傳,游戲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②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第 一,利用經典滋潤孩子們的心。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晨間、餐前的一些活動用誦讀的方式開展學習經典詩詞學習。適合幼兒的經典性文化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還有一些簡單的唐詩。不要以為孩子朗誦起來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們對這些朗朗上口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在朗誦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讀音準確的語音,抑揚頓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像在頭腦中產生的形象。。中國傳統文學教育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回吟』說明作品摸式的儲存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對審美創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廣泛認可……今天我們仍然應該繼承,讓幼兒多一些祖國優美語言藝術的積淀,這對促進口語的發展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對促進左右腦功能的協調發展都極為有益 第 二,利用傳統的節日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而家庭、幼兒園對幼兒的成長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幼兒教育必須從幼兒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充分發揮家長幼兒園的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園地、宣傳欄、調查問卷、育兒知識問卷、園刊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主要教育內容,即民俗節日教育內容,如:我國的傳統節日具體有哪些,在每個節日里我們希望讓孩子了解一些什麼內容,家長又可以在節日前後對幼兒做些什麼、說些什麼等等。 比如:在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請來了孩子的家長,在老師的帶動下孩子和家長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雖然孩子們的年齡小但是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讓孩子明白中秋節的意義,就是要家人團員。通過唱一唱、跳一跳、嘗一嘗的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整個中秋節的過程。同時,在家園欄里我們張貼出孩子在家裡過節的情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感受節日的氣氛。同時通過這些節日讓孩子學會關愛親人,學會感恩。 第 三,利用傳統的游戲給孩子帶來了快樂。 在過去,沒有電腦、沒有游戲機的時候,人們只能從身邊尋找一些游戲的工具,泥巴、石子、繩子成了孩子們游戲的中心。於是,便有了跳樓梯、滾鐵環、翻花繩等簡單、實用的游戲。隨著網路游戲等新奇玩意的出現,這些民間的傳統游戲漸漸被冷落了,只有那些年長者,才對它們記憶深刻。為了激起孩子對傳統游戲的興趣,我們幼兒園每次舉行親子運動會的時候,都會設立幾項傳統的游戲。比如:斗雞、拔河等。家長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的回到了難忘的童年,孩子們在觀看中看到了父母的孩童時代。這讓孩子們更深的了解了父母們的成長經歷,激發孩子想參加游戲的願望。我們幼兒園在晨間活動的時候也會開展一些傳統踢毽、跳格子、扔野鴨子等游戲,家長們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家長們都忍不住來參加孩子的游戲,或者指導自己的孩子進行游戲。 傳統游戲的回歸,不但拉近了我們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還能增強他們的協作精神和進取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強身健體。比如:大班組織孩子玩跳繩的時候,通過規則孩子們知道要堅持跳才能讓自己繼續游戲,如果有人違反的規則,自己就可以再跳一次來「救」他。每次獲得成功時孩子們都會歡呼擁抱。 傳統的游戲不僅僅只限於在幼兒園開展,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家園欄或者網頁指導什麼樣的年齡段可以開展什麼傳統游戲。比如:在中班的年齡段我們可以在家開展跳繩、踢毽、跳格子的活動。 總之,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的文化古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只有讓我們的教育從學前教育開始抓起才會讓孩子們了解我國的文化、了解歷史、了解中國;才能讓我們祖國的花朵更加茁壯成長,才能讓中國始終屹立在世界的巔峰。
③ 幼兒教育如何與游戲結合
1.教學和游戲的融合被視為一種現成的解決方案
簡單化思維和復雜性思維這兩個思維範式,在大多數領域同時指導著人類的活動。教育是一種以人為對象的實踐活動,人的復雜性決定了教育的不確定性。幼兒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對象,其發展性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的不確定性。
因此,幼兒園需要建立一種動態、彈性、復雜的教育生態圈。正是基於此,教學和游戲這兩種看似完全對立的活動開始嘗試溝通、對話,進而走向融合。
從思維層面講,教學和游戲融合的提出打破了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找到了溝通兩者的第三條路徑,是一種進步。然而在教育實踐中,幼兒園教師常常會受到簡單化思維的影響,將教學和游戲的融合視為一種現成的解決現實中碰到的所有問題的方案,因此,復雜性在這里被忽視了。
幼兒園教師琢磨的往往是,如何通過教學和游戲的融合為幼兒園教育設計一個一勞永逸的操作方案,根本沒有或很少意識到幼兒園教育所具有的不確定性,甚至為了達到某種預期效果,不惜人為忽略或剔除那些起作用而無法把握的因素。〔5〕
這一方面可能與幼兒園教師對教學和游戲融合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其工具性的層面上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幼兒園教師追求簡單化、程序化和秩序化的教學方法有關。
2.教學和游戲的融合演化為教學對游戲單方面的改造
教學和游戲的融合代表著有序和無序的和解,是兩者平等的溝通與對話。但在融合的過程中,兩者的地位顯然是不平等的,游戲往往處於被利用和改造的地位。
具體而言,教學和游戲的融合被視為游戲與教學的結合。在這種「融合」中,游戲不是完整、自然的游戲,相反,它已被教學進行了嚴格的改造以符合教學的要求。這並非是真正的融合,也難以發揮兩者的合力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3.教學和游戲的融合反而加固了教學和游戲之間的界限
教學和游戲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活動,前者更強調教師的作用,後者則更注重幼兒的自主性,因此,教學和游戲融合的關鍵就是處理好教師和幼兒的關系。
當下,在教學和游戲融合的實踐中,教師更多的是將游戲設計成一張漂亮的糖紙,然後將教學內容包裹其中。在這里,教學和游戲依然是分離的,甚至可能會因教學和游戲設計的巨大反差而使兩者的界限更加明顯,幼兒常無奈地將這種活動稱之為「老師的游戲」。
可見,教師的這種簡單相加的融合方式不但沒有消弭教學和游戲之間的界限,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