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幼兒家訪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詠梅在哪裡看到老同學 2025-02-08 07:25:25
特殊兒童如何辦理醫保 2025-02-08 07:19:10

幼兒家訪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6-30 08:16:37

① 幼兒園如何家訪

幼兒園家訪目的和內容如下:

一、幼兒園家訪目的

1、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家庭教育狀況、社會交往狀況,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現狀況。

2、了解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徵求家長對教師教學、班級、學校管理的意見和建設。

4、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政策及帶給先進的教育信息。

5、糾正家長錯誤的家教方法,向家長交流較科學的家教方法。

幼兒園家訪的內容

家訪途徑,打電話提前預約、登門家訪、電話訪問、邀請家長來學校。反映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行為表現狀況時,不要一味地告狀、批評學生的種種不良行為或只提優點,說好的方方面面。

做好家訪記錄,及時反饋,每次家訪後,及時地寫出詳盡的家訪記錄,把家訪過程、家訪達成的共識,家訪中受到的啟發及家訪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

常與家長通電話,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點滴進步隨時打電話告知家長,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電話中講的是學生存在的問題,家長就亮紅燈,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採取措施,幫忙學生解決問題。

② 幼兒教師家訪應該怎麼做,怎樣說

幼兒教師家訪,有利於了解幼兒情況,並解決幼兒的一些問題行為,爭取家長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從而大大地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和效率;另外,還可以增進幼師和家長的關系,是實現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經常思考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家訪工作呢? 一、家訪要有目的性、准備性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事先有個打算,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家訪也一樣,在每一次家訪前,教師應做大量的准備 工作,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該學生近一段時間的情況,充分收集、整理信息,發現問題,並嘗試分析存在的原因。在家訪時,將問題重點提出,與學生和家長共同探 討。事實證明:明確的目的性是家訪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上個學年我班有個學生張冠常,原來轉入本班時學習成績良好,但是這個學期的兩次單元考試成績明顯下 降了,上課沒有精神,常打哈欠。我發現後,找其本人和本班一些同他比較好的學生談話之後得知:該生近來迷戀上電子游戲,每天放學後很晚才回家,晚上為了趕 作業常常熬夜,作息時間不正常。在了解這一情況之下,我便主動對其進行家訪,與家長充分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其認識到迷戀電子游戲的危害。在我、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該同學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在後來的幾單元考試中有較大的提高,他還被全班同學推選做班幹部,我和家長都對此感到非常 欣慰。 二、家訪要有及時性 實踐證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關節點,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家訪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生病在家,學生取得成績 時,後進生稍有進步時,學生家長遇到困難時,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是最好的。我班一名學生柯永文,性格內向,在班中沉默寡言,因為缺乏自 信,學習成績很不好。但是他的畫畫得挺不錯,我便讓他發揮特長,加入班級的板報小組,負責板報的設計和繪畫。在課上,我和其他老師有意鼓勵他回答問題並及 時給予表揚。期中考試他的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在成績出來的當天晚上,立即進行家訪,向他和家長通報了這個好消息,鼓勵他繼續努力,並與家長共同議定了 一個較長時間的目標方案,對其進行鼓勵。肯定了他的學習潛力,幫助他樹立自信。從那以後,柯永文同學便漸漸融入了班級的生活,與同學有說有笑,學習成績也 有較大的提高,在班上表現較為積極,為我班的學困生的轉化樹立了一個典範。又如學生許某,個性要強好勝,重江湖義氣,曾兩次參與打架。我即於事發當晚進行 家訪,與該生及其父母四人,具體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過程及後果,引導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錯誤,使他明白自己的過錯並在父母面前許下諾言,改 過自新。其後的確表現良好。 三、家訪談話要有藝術性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談話時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明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通過談 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 其 一、宜多鼓勵,忌指責和訓斥。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 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 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使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錯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這主要要求老 師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 其 二、宜全面忌片面,教 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老師不要單純指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 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理,動之以情」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教師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 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 其 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應該加以 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問題。 四、家訪的內容要有公開性 學生有句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告黑狀」為了消除學生對老師家訪的疑慮和擔心,在家訪時盡量讓學生在場。老師、家長、學生三方在一個平等、互信、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交談。讓學生接受教育的同時,消除不必要的擔心,保證家訪的效果。前一段時間我班的AA同學上課經常走神,表情呆滯。通過與學生的交 流,我得知他是個單親家庭,他常以賣學慣用品為由,騙得家長的錢後與同學一起去玩,而他的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是打罵,因此他很怕他爸爸。我了解這一情 況後,對其進行了家訪。在家訪過程中,我,AA和家長面對面地坐在一起。我先肯定了AA在學校里的表現,然後我說我想了解他在家裡的表現。也許是老師在場 吧,他也如實地說了情況,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終於他的家長也原諒了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該同學的學習情況大有改觀。 五、家訪要有反復性 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的,對學生的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家訪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我們進行動態的跟蹤、了解,才能掌握學生的情況,及時發現和處 理問題。同時為了提高家訪的效率,我們也可以藉助於現代的通訊手段,例如進行電話家訪,簡訊家訪,便條家訪,電子郵件家訪等等,效果還是不錯的。 家訪作為 溝通家庭與學校的橋梁,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的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與結合,實現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家庭訪問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重要手段,是 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途徑。通過家訪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並爭取家長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想知道更多關於的教師信息的資料可以關注中公教師網:http://www.zgjsks.com/

③ 幼兒園老師如何做好家訪工作

家訪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做好家園合力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家園能否合作好,建立彼此接納的情感基礎是十分必要的。而家訪正是教師主動爭取家長、幼兒接納的具體行動。同時,家訪還為教師、家長結成教育合作夥伴奠定了基礎。 首先,應明確家訪不是教師單方面影響家長,而是雙向互動的。在家訪前,通過新生入園前的家長會,教師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及班級的情況、家訪的意圖,使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和教師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教師所介紹的內容進行思考。這樣,在家訪進行中,有利於改變教師講、家長被動聽的不利地位。 最初,我們沒有認識到家長會與家訪之間的聯系性。採取了先家訪後開會的程序,家訪效果不夠理想。教師走入家庭,本應去聽家長對幼兒的情況介紹,從而有的放矢地制訂保教工作計劃。但因家長對園內基本情況、幼兒入園後將出現什麼現象均不了解,所以,家長更願意多聽教師的介紹。本應是家園雙向溝通的好時機,卻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看到家長有許多地方不明白,教師心裡也很著急。所以,有意無意中,便將雙向溝通變為單向的布置任務,家長只是被動地接受。 親身實踐後,我們進行了調整,將新生入園前的家長會作為家訪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會議中,從幼兒園總體概況到幼兒入園前應做的物質准備、精神准備,到何時去體檢,應注意什麼,逐一向家長進行了介紹。使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感受到教師願同家長攜手合作,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真誠態度。會後,家長主動向教師介紹,包括家訪路線、家訪預約時間、聯系電話等。家長迫切要求教師家訪的心情與前一輪的家長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家長反應可以看出,家園合作並不難,只要教師獻出真誠之心,家長便會伸出熱情的雙手。 此次,在家訪過程中,迎接教師的是一張張笑臉,溝通氣氛寬松、自然。部分家庭為迎接教師的到來,老少三代同時等候在家中,你一言、我一語、繪聲繪色地向教師描述孩子的生活情況,講述已經進行的物質准備、精神准備工作。如利用休息日與孩子共同購置物品,請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學慣用品、生活用品;利用散步的機會,帶孩子到幼兒園看看,進一步熟悉環境……家長所做的一切細致的准備工作,都與前期的家長會密不可分。家長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已經自然地介入到了教育之中。正式開學後,幼兒的分離焦慮期明顯縮短。可以說是家訪開啟了教育合作的大門,是家訪使家長不再對老師敬而遠之,是家訪使教師、家長共同承擔起了教育的責任。 此外,家訪的另一重點是請家長做好精神准備。在家庭中,幼兒得到的是二對一、四對一甚至是六對一的照顧。入園後轉為集體生活,作為家長應首先面對現實,相信幼兒的能力。交談中,教師可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積極的建議供家長參考。同時,還可請家長客觀地向幼兒介紹幼兒園,鼓勵並帶動幼兒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向幼兒介紹在園的愉快生活和集體生活的規則。應注意既不能將幼兒園講得過於完美,也不應在幼兒做錯事或對幼兒提出要求時,以上幼兒園來恐嚇,要使幼兒在頭腦中對上幼兒園形成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 家訪使教師、家長之間達成了共識,並使教育者之間能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最終使幼兒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