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人的教育之道,有哪些值得借鑒之處
『貳』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日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褲短裙,上學時,日本媽媽在孩子後面喊:「少穿點!」,而中國的媽媽總是在後面喊:「多穿點!」,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煉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在整體的兒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更細致,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的地方。
1、無處不在的禮儀教育
國外曾有個關於日本幼兒園的視頻,記錄得是一家極其普通的日本幼兒園的日常。
孩子們被父母送到幼兒園後,孩子們第一件事就要自覺的換上室內鞋。
孩子們需要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擺放進自己的櫃子,也不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幫忙。
每個孩子從一個居室到另一個居室的時候,都會感謝照顧他們的人。
帶領孩子們離開的老師會先溫和的做示範:「好,大家注意,我們來問候老師吧。」
然後孩子們會一起鞠躬,說:「謝謝!」
而這個房間的老師,以及比他們年齡大一點點的孩子們,則會起身熱情的響應:「不用謝!」
在日本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每個孩子微笑以及說感謝。
所以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小細節里,都藏著對孩子們禮儀的教育。
比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干凈整潔;比如怎樣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怎樣對老師和同伴表達謝謝;比如怎樣跟老師和同伴問好……
孩子們會習慣於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知道要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之後長大也會成為一個優雅大方,彬彬有禮的人。
2、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是日本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教育要獨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日本街頭經常看見的一幕,是小孩子自己拿著書包和相關的東西,大人即使接送,也只是空著手在一旁陪伴。
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間和身邊的東西等等。
關於這樣做的原因,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的解釋是:
這種看起來有些「狠心」的做法,讓日本的孩子從小養成了自己整理房間、處理自己的事情、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在每一件點滴的小事中積累起來的素養,會讓一個人無論輸贏成敗,都保持一份對生活的堅持和體面。
3、全員參與的合作、感恩教育
提到日本教育,有一個詞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
在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被給予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
在孩子剛剛會說話,能簡單交流的時候,父母和育兒師就會有意識的給孩子們灌輸關於食物來源、製作、營養價值、應該怎樣吃和吃多少的知識。
等孩子們上學了,每天都會在學校吃午餐,而學校則會更進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傳遞給孩子們。
4、堅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並不是說要認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更多的是通過讓孩子勇敢嘗試失敗,並鼓勵孩子一步步走線成功來體現的。
比較典型的是讓孩子參加各類的體育活動。老師通常會給孩子們設定一個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只要孩子這次比上一次的成績好,就能夠得到老師的鼓勵。
網上有段日本幼兒園小朋友跳箱子的視頻,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原因需要轉學,因此幼兒園提前為他舉辦了一個人的畢業典禮。
老師為他頒發完畢業證書之後,還為他准備了一個挑戰——10段跳箱。
其實,凌很不擅長體育運動,對跳箱也很恐懼,經常失敗,還為此哭過。
但是面對這次的挑戰,他還是認真做准備動作,開始嘗試。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還是失敗……
在經歷過好多次失敗後,凌開始哭泣,並且打算放棄。
這時候老師對小朋友們說:「來,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給凌吧!」
於是,小朋友們有序地圍成一個圈,大聲地喊著「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來,奇跡真的出現了,當凌再次鼓起勇氣去嘗試的時候,准確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後真的跳過了10級的箱子!
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在為他歡呼和鼓掌,這個6歲的孩子,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這種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害怕失敗,而是把失敗看做是走向下一個成功的必經之路。
不可否認,社會和家庭聯手,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著力培養孩子禮貌體貼的性格,獨立自主的習慣、敬天愛人的情懷,百折不撓的勇氣,這份用心,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也要給孩子足夠好的規則意識和習慣,這些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可見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叄』 日本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1、所謂的「臟」與「不臟」
幼兒園會邀請即將入園的小朋友,到幼兒園進行體驗。一是為了讓小朋友之間相互認識,增加彼此的了解;二是為了讓即將入園的小朋友感受幼兒園的快樂。
朋友跟我講,日本的幼兒園里會有一塊,用木樁特意圍出來的沙土地,旁邊放著各種玩具餐具、小鏟子、小水桶之類。老師會主動叫小朋友坐在土地上,和孩子一起認真的玩沙土。小朋友們玩的不亦樂乎,褲子上、鞋子上、衣服上都是土。而朋友的孩子,全程都比較排斥,因為他覺得這些土弄臟了自己的衣服。
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看到哪裡有沙土,會興高采烈的跑上去亂踩一通。而此時,父母會馬上制止,因為怕我們把衣服弄臟。每次在外面跟小朋友玩,不小心弄臟了衣服,回家後總會被父母埋怨。臟與不臟,完全在自己怎麼理解,我們只是將成年人世界裡的「臟」,帶到了一個小孩子身上,從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的快樂。
2、「集體」與「個人」
在日本的幼兒園里,最先教會孩子的是:什麼是集體!集體,意味著扁平化各種差異的孩子,比如校服要統一、裝書本的袋子統一、毛巾、飯盒、水杯、鞋子等等,都是統一整齊的標准。每個小朋友入園,都要准備擦地板、擦玻璃的抹布;課間的時候,大班的小朋友會帶著小班的朋友一起玩;吃飯的時候,除了要把飯菜吃干凈,桌子也要擦乾凈。
這些細節和小習慣,都在秉持著一個原則: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我要為集體著想。記得在網上看過一段日本小朋友的視頻,播放的是一個幼兒園小男孩,挑戰連續10段跳箱。這名小男孩跳了好多次,怎麼都跳不過去,甚至都哭了,可是任然在堅持。
緊接著,看台上的一群小朋友把他圍在中間,大家一起高喊「你能做到!你能做到!」。小男孩受到鼓舞後,終於一躍而過,可見集體的力量有多強大。
日本人不喜歡通過展現自我的不同,來凸顯自己是很棒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特別自我」的體現,是令別人討厭的,他們更願意說「大家都一樣,大家才是最棒的」。
3、不一樣的「健康」態度
日本的父母培養孩子,有一個原則是「七分飽、七分暖」。他們不會讓孩子吃得太飽,也不怕孩子穿的太少,秋天那麼涼的天氣,孩子們就穿個單衣在外面玩水,也不怕孩子受涼感冒。所以,你在日本很少會看到「小胖子」。
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不會那麼著急,動不動就去醫院打針取葯,他們認為孩子具有很強的自愈能力。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在全世界排第一,這說明日本的衛生條件、醫療條件、生態環境、兒童飲食、體育鍛煉都做的很好。
日本的幼兒園特別干凈,孩子只要進入幼兒園,必須換拖鞋,不讓鞋子上的灰塵進入學校。而且心理輔導老師,會進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因為他們發現孩子很早就有心理問題,所以每個學校都會有一個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
4、真正的「獨立自主」培養
孩子上幼兒園後,都會有自己的書包,裡面放各種文具。在日本,除了一個大書包,還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包,用來裝不同的物品。父母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從來不會幫孩子拎書包,這也是幼兒園安排的,為了鍛煉孩子獨立自主,不依賴家長的能力。
就連皇室的王子上幼兒園,也要自己拿書包,家長不會給孩子任何特權。在幼兒園的食堂里,學姐學長們,會穿上干凈的衣服,代替老師給同伴們打飯。
如果孩子在運動中受傷,家長反而要向老師道歉,覺得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讓孩子在摸爬滾打中自然成長。而且女孩子也要參加足球比賽,不像我們有的家長,認為女孩子就應該琴棋書畫,那些舞刀弄槍、你爭我奪的游戲,都屬於男孩子。
這些孩子,哪怕摔的遍體鱗傷,也會樂在其中,根本不會有什麼「公主病」,早早地就能承受來自外界的很多壓力。
5、不規定孩子的吃飯時間
從小就被教育,吃飯一定要快,一旦誰吃飯很慢,就會被貼上「拖拉」的標簽。很多家長還會想辦法整治孩子:誰要是最後一個吃完,誰就負責洗碗,誰要是第一個吃完,誰就能得到獎勵。幼兒園也是,為了不影響孩子正常上課,往往會給孩子規定一個小時的時間。
但是,日本幼兒園從來不規定,孩子必須在多少時間內吃完飯。因為小朋友腸胃功能較弱,很容易消化不良,細嚼慢咽才的好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因為孩子吃飯慢,是因為他們咀嚼能力不如成人,很多家長就是因為沒有耐心,所以導致孩子討厭吃飯這件事。
雖然不規定吃飯時間,但是餐桌禮儀很嚴格,比如進餐前會說:「我要開動了」,結束後會說:「謝謝款待」。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感恩、珍惜每一份食物的來之不易。
『肆』 感恩教育是什麼
上次看報紙看到了一篇關於感恩教育的報道,挺不錯的,上網找了一下,從給樓主看看。感恩教育的啟示
明天是西方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很多中國人認為說「感恩」會很尷尬。但是,對給予自已關懷和幫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便是一種美德,對目前處在嬌生慣養環境中的中國孩子尤為重要。卓越教育總裁唐俊京校長認為:「感恩能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如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學會了感恩,才能以一種更加自然的姿態去面對生命的啟悟;才能豁達地泯去仇怨和傷痕;然後以一種超然的大度接受生命的考驗!」
如何讓孩子領略「感恩」的真諦呢?卓越教育教學總監、卓越高四學校林文校長向我們介紹了卓越教育獨特的「感恩教育」法。學生進入卓越教育時在學習上均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並缺少面對自身弱點的勇氣,學習觀念處於「對父母有所交待」的被動狀態。卓越教育的老師對學生的第一課就是教導他們養成感恩父母的意識,從而進一步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社會。林文校長說:「學生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消減學習上的阻力。卓越教育每年一度的『感恩家長會』都會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出席,會上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深情擁抱父母,並勇敢地說一句『謝謝』。目的是增進學生信心,也幫助學生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和同學的互勉之情,增強他們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自己的孩兒十幾年,看到他們長大成才就是最好的安慰。在卓越教育的家長留言冊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孩子在卓越的成長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美麗、勇敢的改變。之前,孩子害怕困難,自我恐嚇。來到卓越之後,因為老師的『感恩教育』,因為同學的友好競爭,慢慢地,孩子變了:以前周末回家就沉溺於電腦,現在主動和父母聊一聊學校的開心事和煩惱事;以前稍有不滿便在耍脾氣,現在懂得了理解和感恩父母的艱辛;以前滿足於及格就好,現在拿95分還不滿意;以前只關心『自我』,現在學會了關注身邊人。」由此可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對他們開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感恩社會的感恩教育,對提高個人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卓越教育的感恩教育使學生感悟到: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父母;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我們應該感謝老師;他人關心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人。從而讓學生樹立起責任意識,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學習上的挑戰。
11月25日,是感恩節!讓我們一起大聲說謝謝!!
『伍』 日本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國旅遊,大家雖日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人太有禮貌了!不論是對家人、朋友、陌生人,他們都秉著敬意在對待別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培養孩子的自身素質,懂禮貌會感恩,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責任與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