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我國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沒有科學的理橘手論指導,來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只要是實踐都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學校教育同理,之後會說到。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資源差,一部分家長自身素質並不是很高,也就是家庭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
第三,家庭教育是不易改變。當一個人成為家長之後,他的三觀基本已經完善,這時想要轉變一個人的觀念時很困難的。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也就是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這是最主要的,同時也是最難解決的,即使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由於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我們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由於部分家長缺乏相應的能力培伍燃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們的家庭教育還是會失敗。
再從網路方面看看社會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社會教育同個人素質聯系太緊密。現如今由於網路以及大數據的存在,網路成為社會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教育較為良好,那麼其個人素質也會較高,大數據所推送的社會教育也就會相應良好,且個人獨立思考吸收其中信息的能力也會越好,反之則會越差。 第二,網路魚龍混雜。上限與下限相差過大,進一步拉開了家庭教育良配虛好與不好的人之間的差距,這與我們追求的公平發展相違背。但如果我們將問題反過來看,也就是如果我們能提高每個人的家庭教育或者基本素質,那麼大家受到的社會教育也都會相應良好。
㈡ 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強調「讓受教育者成才」的同時,一定要有先要「讓受教育者成人」的理念。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成才中,離不開教育,教育是保障孩子未來的的籌碼。教育是多方面的,我認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這三種類型的教育都在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稍有不勝」,帶給孩子的將會是負面影響,「稍有不勝」指的就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首先,我們來分析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強迫式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沒有取得父母所期望的結果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諷刺、挖苦、責備、打罵。孩子是有自尊的,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勢必給孩子造成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當他們走上社會面對困難時,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做出極端行為。
二是,家庭教育的溺愛式教育。多數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幸福」,對其照顧備至,甚至是「放任自流」,使孩子從小就愛享樂、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在面對挫折時,不是積極反省自己,而是倍感委屈,造成心理不平衡,缺乏抗挫能力。因此,回歸到學習中,遇到學不會,就開始放棄學習,喪失自信,為什麼會的、喪失自信,因為他從來都沒有子自信,從小在家長的溺愛下長大,或者說家長的「不一樣」的教育導致了這一結果。
2、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書育人」是學校教育的宗旨。而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過度重視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
學校採用的一般都是擇優式的教育。這種方式一般在中、小學比較常見。大部分中、小學都有成立重點班,將全校最優秀的師生都集聚在重點班。盡管這樣做會使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努力學習,爭取進入重點班,但這也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對那些很努力但沒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或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恐怕會永遠也發展不起來了。這就使得,優秀的學生越來優秀,差的學生越來越差,這就是擇優式的弊端,老師,學校了放棄了差等生,主攻好的學生為學校增光,而忽略了,差學生不是本來就差,而是學校忽略了他們的教育,使得這種人生的轉折點讓人消沉。如果,學校、老師一視同仁每個學生,不放棄每個學生,我覺得最終的受益的不僅是學生也是學校的名譽。
3、社會教育存在的問題
社會宣傳教育。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和科技時代,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科技工具輕松得到,如網路、電視、媒體等。而這些先進技術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社會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如青少年網路成癮、各類事件層出不窮。都讓學生們的成長時期受到干擾,導致孩子們的接、價值觀扭曲,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未來,從而慌亂了孩子的人生,因此,一個正確的社會教育很重要,一個正確的社會教育也是促進孩子的成長、成才的必要途徑。
如何化解這三種教育從在的問題,我認為,還要從這三種教育的類型的本質上出發,聯動起來,化解弊端,取其優勢,創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例如:
第一,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是社會環境的一個特殊成分,學校教育應對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階段、分層次的教育活動。但不論在哪一個層次,學生在學校中所接受的影響有正規和非正規之分。在人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中的正規因素。正規教育的因素中包括教師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學校中團隊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校風建設等等。非正規因素包括學生因興趣相近或由於空間距離近所組成的小團體、學生日常交往以及幫派活動等等。所以,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設定、教師素質評定、學生社團建設等方面要認真鑽研,廣泛徵求社會和家庭意見,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從實踐出發做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
第二,大力宣傳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指導
「學校教育萬能論」導致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思想認識不夠,准備不充分,方法不恰當。孩子獨立於社會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跟父母在一起的,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成人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配合學校和社會,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注意培養孩子的關懷意識和自立人格。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和責任意識。
第三,政府加大社會教育力度,學校、家庭應主動爭取社會教育力量
對於社會教育與家庭學校的結合,首先我們應做到依靠社會資源,增強教育實踐。其次,讓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開展更為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發揮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達到協調,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形成多層次、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努力做到學生校內校外有人管,離校不離教,形成良好的社會全員育人氛圍,才能使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成為一名真正的人才。
㈢ 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哪些
以下是教師的教學理念
一、教育理念創新存在的問題
(1)創新觀念的局限性
有很多老師認為教育理念的創新就是單指教育領域來說的。這種觀念就使得我們的教育理念局限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很難取得突破,長期下去,理念的創新變成了理念的包袱,創新的沃土就變成了鹽鹼地。
(2)創新手法的陳舊性
很多老師往往認為採取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或技術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可置否,新的教學理念會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得以實施和體現,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是等同的地位。教育理念引領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實現教育理念,反饋教育理念實施效果並為完善教育理念提供依據。
(3)創新對象的單一性
很多老師認為教育理念更新的最終目標就是指向老師,只需要老師教育理念更新就行了。事實上,除了老師的教育理念要有創新,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志向,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
二、走出教育理念創新誤區
(1)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引領科學的教學方法,並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
(2)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素質是關鍵。教師從教過程即是學習過程,倡導實施老師職業生涯學習制甚至終身學習觀念是社會教育創新最大的動力。
(3)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教育理念的創新。
首先,善於總結。對自己的教育經驗經常進行總結,能夠促進對教育問題和教育規律的理解與把握,能夠增強自己教育思維能力,特別是反思的意識與能力。
其次,善於利用理念約束與指導自己日常工作。堅持用教育理念作為我們日常教育言行的指南,約束著我們做與理念相符的事情。同時,在此基礎上破舊立新,去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結論,追求更高的價值和更有效的手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前學校教育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樹立課改意識,更新教育理念,創新課堂教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創新能力,把學校教育水平邁向跟高的台階。
㈣ 我國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我國目前出現的教育問題也是非常多的,如果說大家沒有重視這些教育方面的問題的話,那麼也是很容易會摧毀了祖國未來的棟梁。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家長和學校對於學生的管理過於嚴格,其次就是學校的老師,還有家裡面的家長,他們都不懂得去尊重學生和孩子。
三、總結。
小編說,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注意,我們應該要使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這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也是能夠讓孩子感到更加的舒適一些,並且也是可以讓孩子減少一些問題的發生。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能夠讓孩子有更多的精力去進行學習,並且也能讓孩子對學習有更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