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傳統教學五大領域和蒙氏五大領域的區別
蒙氏教育的五大領域是: 一、感官教育 二、數學教育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 三、語言教育 四、科學文化教育 五、日常生活教育
㈡ 早教中的,五大領域包括哪些方面
科學認知領域、社會性領域、健康領域、語言領域、藝術領域。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育兒專家,但我們一定能夠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成為自己寶寶的「專家型家長」。 第一步,讓自己具備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高度「敏感」的養育觀念 沒有人能夠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才是伴隨孩子一步步成長的最親近的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其實都包含著許多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過「不良現象」表現出來,有些敏感期則容易被當作正常行為而被忽視,需要家長掌握一定的規律和藉助一定的手段來發現。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敏感。 第二步,讓自己掌握各種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合的育兒方法 當我們對孩子的成長保持高度「敏感」後,接下來就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出現相同的問題時,所需要採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區別,以解決「叛逆」問題為例,如果是1-3歲的孩子,轉移注意力、冷處理或正話反說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能就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正面的學習榜樣,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親自嘗一嘗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家長需要掌握各種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合的育兒方法。 第三步,並充分利用能夠幫助我們實現教育目標的有利工具 有了正確的觀念和方法,那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一些行為上,我們還需要藉助一定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實現最佳教育效果。圖書、影像資源、玩具、親子活動、培訓機構……這些我們其實早已經熟悉的媒介,其實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教育工具,我們需要做到的,無非是如何充分地利用這些工具,幫助我們在育兒之路上走得更加順利,更加自然。
㈢ 小學教育跟學前教育區別,都包括什麼
首先說一下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各自本身的不同特點:
1.學前教育主要是指對3~6歲的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是指對1~6年級的兒童學習教育。
2.小學教育屬於義務教育,而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小學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基礎教育,而學前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
再次說一下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與小學教育對教師的要求相比,學前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能力,不僅要了解本專業的知識,還需要了解科學文化知識,藝術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有教育教學能力,還要有保育能力,彈拉說唱的能力等,同時還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喜歡孩子。需要寸步不離,要時刻關注孩子,安全隱患較大。而對小學教師的要求相對就會低些,最主要的是教育教學方面的能力。
最後從就業前景說一下二者:
學前教育目前在大城市來說,就業前景確實要比小學教育好一些,因為隨著近些年教育領域整體實力的不斷增強,對於師范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每年都有很大比例的畢業生進入到小學工作,因為中學的層次實在難以企及,一般都要研究生起步了。這樣就會使得真正小學教育專業的同學就業機會被吃掉大半,而小學教育的同學卻也很難進入到幼兒園學前班等,因為幼師從根本上來說又和教師有著很大差別。所以有一點高不取低不就兩個方面左右為難的狀態。但整體來說學前教育就還算穩定,尤其是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學齡前教育的低齡化以及更普遍化的需求,都會帶動這個行業的發展。我這樣的回答僅做參考,關鍵在於自己的選擇了。
㈣ 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有哪五個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拓展資料:
幼兒園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