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落實雙減政策
如何落實雙減政策如下:
舉措一:學校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作業質量定期評價制度。教研組(年級組)每天審核或檢查各班作業布置情況,每拿謹周集體視導稿仿一個年級,每月視導一個學科。
舉措二:學區嚴格落實對轄區學校作業管理的督查與指導。建立作業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考評細則,每月集體視導不少於兩所學校三個學科,建立專人聯系學校制度,學鍵敏纖區工作人員對聯系學校每月督查不少於一次。
舉措五:教育局將學生減負納入教育系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出台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對學校落實情況進行抽查和測評,將作業管理納入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和學校辦學質量評價。
B.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落實雙減政策
作為一名教師落實雙減政策方法如下: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教師們必須認真學習沒和中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更加創新的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3、以生為本,植根課堂。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棚冊下,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深度鑽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4、提高作業練習的設計水平,降低作業量,提升作業質量。「雙減」嚴控了考試測驗的次數和規模,全面發展固然重要,但測試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
5、終身學習,持續發展。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改進提升。
C.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落實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這樣做:
1、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
減輕作業負擔,要從源頭抓起。備課是教學流程的起點,抓減負,要首抓備課。為提高備課實效,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情與教材,而不是「復制粘貼」教案,修修補補課件。
研究學情,就是要研究每節課學生「在哪裡」,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節課應把學生「引到哪裡」。中小學作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很多源於超前學和超標學,而這又破壞了「自然學習起點」的課堂教學生態。
2、組織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應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不是深在知識難度上,而是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和經驗,開展探究性學習。
當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願參與」,藉助已有認知經驗「能參與」,通過多種感官或行為「真參與」,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而是能夠帶得走、用得上的學科素養。
3、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提高作業質量
作為生命體的兒童,天然擁有語言、思維、探究、創造等學習需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職責在於以生為本,通過創設合適的情境,師生共同參與課堂建構,共享探究過程,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不是僅僅傳授知識,而是師生間藉助積極有效的對話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過程。
4、研究作業管理效能,提升課後作業的「質」
教師要研讀課標,准確把握學科性質,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將作業設計作為課題來研究。
例如重視預習作業,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積極嘗試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等多種開放式作業形式,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復的無效性及懲罰性作業等。
5、設計菜單作業,強化反饋功能
教師不僅要從作業總量上做到「科學合理」,也要從作業形式上做到「豐富多樣」。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情,通過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業菜單,讓學生擁有選擇作業的權利和機會。
不妨嘗試每周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周末」「長作業」,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願做」的「常態」。布置與反饋是作業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