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我國教育扶貧有哪些成就
擴展閱讀
如何做動態動漫臉 2025-02-08 15:58:39

我國教育扶貧有哪些成就

發布時間: 2023-06-26 23:06:10

❶ 教育扶貧政策

法律分析:
是指扶貧三講一評:講政策、講幫扶、講成效、集中評議。為強化感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範教育,進一步推進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結合。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一、工作進展情況 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奮斗目標(以下簡稱「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比原標准提高92%;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兩年多來,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是加強組織領導,新階段扶貧工作全面部署實施。各省(區、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出台省級扶貧開發綱要、規劃或實施意見。確定本地區扶貧標准並開展貧困識別,目前執行國家扶貧標準的有17個省(區、市),執行標准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有14個省(區),其中廣東省、重慶市實行相對貧困標准。調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調出38個,調入38個,使更貧困的縣得到扶持。不斷增加扶貧投入,2011年,中央綜合扶貧投入2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4%,2012年達到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專項扶貧資金2011年272億元, 2012年332億元。2012年,28個省(區、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扶貧決算資金達到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62.4%。已有9個省(區、市)頒布實施地方《扶貧開發工作條例》。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國務院批准實施了武陵山等11個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啟動了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

❷ 教育扶貧政策

教育扶貧政策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意識和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改造和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
扶貧攻堅是「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舉措。如何確保貧困人口徹底穩定消除貧困,筆者以為須從根源入手,教育扶貧是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推手。
國家要拔除貧根,隨著扶貧工作進入沖刺期,需要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技能培訓、易地搬遷、保障兜底等多管齊下。教育扶貧就是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環境,解決人的素質先脫貧,轉變一些貧困人群的「等靠要」觀念,引導貧困農民家庭主動發展致富。
據國家最新公布的農村教育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發展還比較滯後。彌補教育「短板」,就得解決城鄉、東西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
首先要在觀念和政策上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強東西部教育資源交流。其次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利用互聯網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平等、開放的遠程教育平台,從而縮小城鄉、東西部的教育資源差距。
《關於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第二條 1.提高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提升高等學校特別是省屬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撐。組織高校、科研院所與片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選擇部分有一定基礎和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支持其發展壯大,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2.加大高等學校招生傾斜力度。認真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等,擴大片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3.開展高等學校對口扶貧工作。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信息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支持省內高校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在片區內加快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

❸ 教育扶貧有什麼好處

【摘 要】治貧先治愚,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扶貧脫貧工作中,應注重發揮教育的作用,讓知識產生動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促進經濟增長,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社會。本文在已有教育扶貧的政策基礎之上,對教育扶貧脫貧工作作一梳理和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一、教育扶貧的重要意義
實施教育扶貧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貧困問題,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那些貧困人員之所以貧困,是因為他們缺乏最起碼的讀寫算能力,更別提現代化科技技術。在知識經濟社會,信息化社會,不具備讀寫算能力,無法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勢必制約人們的收入,甚至連生活都舉步維艱。而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讀寫算的能力,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利用現代技術轉換成生產力。
教育不僅能使貧困人員擺脫貧困,還能徹底斬斷代際貧困鏈,變輸血為造血。一般而言,父母沒有上過學,對教育不重視,那麼他們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也不會很高。那些沒上過學的父母,因為缺乏知識而只能從事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自然收入就低了,供小孩上學的能力也就低了。因為貧困必然導致子女早早的輟學進入職場,而子女依然從事收入低,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從而使貧困家庭周而復始的貧困,進入了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