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教育的意義:教育就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范等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
作用: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的過程,是鮮活生命的成長歷程,受教育者作為這一過程的主體,理應受到關注和敬畏。個性化教育的真正意義恰在於教育核心價值的回歸與學生個性的釋放。
價值在於解決受教育人群具備基本的科研、實踐、實驗、試驗、仿製、創新啟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和接納科學發明創造等專業化、工業化、標准化、信息化等生產實踐的基本技能。
存在弊端
1、教育不平等,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對立。
2、家庭與學校的理想主義教育與社會的現實主義教育的尖銳對立。
3、私有制下的教育未能解決人的信仰問題。
4、應試教育和社會功利性導致精神層面的缺失。學生在考試重壓下得不到任何途徑的心理宣洩,家長在高考為王、望子成龍的心理下,希望變成狂熱;應試教育所突出的分數至上,讓學生本應享有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退居其次。教育,遠非考試那麼簡單。
❷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想知道教育的,一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什麼是教育。
教育"一詞來源於拉丁語ecare,意思是 "引出"。
基本釋義:
1.培養人才、傳播知識的工作,主要指學校教育
2.教導啟發,使明白道理
還有一點就是棄惡從善,然後得到從善如流的意義。社會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美好,自然也不會像別人嘴裡說的那麼糟糕,這與如何做到?這樣的話就需要我們從中找到從善如流的意義,也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方向,也是很好的。
豆瓣、知乎:那顆星
簡書:那顆星Star
我是不惹眼,拍虧穗不鬧騰,也不勉強自己的那顆星!
❸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教育是什麼?應該是老師們用自己一生的教育實踐苦苦解答的終極命題。被後世敬為思想大家、教育名家的葉聖陶,給自己的定位永遠是「一位教師」。相信從他的感悟里,我們也能管窺教育的真諦!
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教育是人類獲得生存資料和經營生活的一種工具。教育本身並非目的,而是 工具 。
這種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國家社會,小而言之可以指導個人,改造個人的錯誤,實現個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而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所謂「人生」,系包括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各人對於人生的見解,就是所謂「人生觀」。認為人生是快樂的,就是快樂的人生觀;認為人生應該獻身於國家與社會的,就是責任的人生觀。
各人的環境不同,著眼點各異,因而各人的人生觀亦不一致。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與人生的關系。
教育與人生的關系 ,大致有三點:
以教育認識自己
天下最可憐的事情莫過於自己不認識自己。
有的人因為不認識自己的緣故,走入歧途,一切墮落,事業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這是何等的危險。
認識自己有兩方面:
一為 自己的主體 ,或稱「自我」;一為 自己的環境 ,或稱「外物」或「客體」。單是自我,不會有正確的認識;單是被認識的客體,也不能認識自己:必須明白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認識了環境,方能認識自己。
所以 我們首先要認識的就是我們的環境。 我們的行動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系:環境有支配或決定人生的力量,同時又有引誘人生入於某種途徑的力量;我們受種種外物的支配和引誘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認識了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行動才會有目標有意義,不至於成為盲目的不正當的行為。
在認識環境之後畢數,應當認識自己的本身。 認識自己的本身,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地位。一個人能否盡自己的責任,就以認識自己的地位與否為先決的條件。各個人的地位本來是環境的反映,但是對付這個環境因人而不同,不是機械的受其支配而已。所以對於環境,就有能否適應的分別。
所謂適應,既非屈從,又非反抗,乃是恰當利用環境之謂。
要利用環境,除了認識環境之外,
第一要 注意自己所處的地位 ,第二是 自己的能力 ,第三是 自己的能力在所處的地位能夠發揮的作用 。所以環境的認識和自我的認識都是必要的。
以教育革新自己
認識了自我與環境,就應當從事於 革新自己 。
革新 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方面是 鏟除一切障礙物 ,如虛榮心、怠惰心等等。一般人很容易受這些魔力的支配,自己不能節制自己,這是人類本性上的缺陷。但人類的本性也具有許多優點,如仁愛、求知等等。我們應當發揚自己的長處,鏟除這些短處。
另一方面是 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 。我們認識了環境和自己的地位,就應當鏟除以往的錯誤觀念,向新的路線上走去。一個人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宇宙觀。
較進步的人對社會更有認識,這種種認識,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基礎。我們在認識了環境和自我之後,對這種種當然會有相當的認識。在我們的本能中雖然有除舊布新的成分,同時也有迷戀過去的成分,所以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便非常重要了。
要鏟除一切障礙物,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必須在教育上下功夫。因為怎樣鏟除虛榮心、怠惰心,如何革新錯誤觀念,是要以教育力量為原動力的。
以教育成就自己
由認識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種自然的步驟。
如何才飢伍能達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這當然有研究的必要。我以為應當按照自己的所長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性情愛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愛好文學或政治經濟的,就可在文學或政治經濟方面努力。這樣做去,是很容易成功的。
要使人們都能夠這樣成就自己,非藉助於教育不可。 可見教育對於人生所負的責任,真是不小。
以上三件事,無論缺了哪一件,很難成為健全的分子。今後的教育應當從這三件事著手,尤其對於中學生,更應當特別訓練。希望負有教育責任的人注意。作文和做人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
葉聖陶20句教育箴言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使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手肢首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
關於教育的見解,千差萬別,可是扼要地區別起來,也很簡單。大致可以分為相反的兩派。就教育的目標說,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人,獨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淺陋的人。
我們更應該糾正的是對於考試的根本態度。現在有人要用考試為一個個的圈兒,把讀書人的心拴住;被考試者則把它看作一道道的關口,希望能僥幸通得過去;這樣還有什麼教育的意義留存下來呢?我們竭誠地希望負責教育者注意:考試只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佔一個小小的位置,把它過分的重視,甚至忘卻了求取知識的本義,對於學生是無益有害的。
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接物和對待工作的良好習慣;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習技能的良好習慣;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健康和促進健康的良好習慣。
我當然要教小朋友識字讀書,可是我不把教識字、教讀書認為終極的目的。我要從這方面養成小朋友語言的好習慣。有一派心理學者說,思想是不出聲的語言,所以語言的好習慣也就是思想的好習慣。......教識字、教讀書只是手段,養成他們語言的好習慣也就是思想的好習慣,才是終極的目的。
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
凡是人生的一切,從外鑠得來的,雖言表名理,行合正誼,也不過是被動的。若是從「自覺」 得來,便靈心澈悟,即知即行。
兒童總要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決的辦法,還要自己證實過、經驗過,才會得到真的知識。
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決不應當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決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夫兒童之非縮小的成人,言教育者罔不知之,故成人之教養與觀感雖未必不適於兒童,要不可挹次注往,必須自兒童之立場出發,方得謂之純良之兒童讀物。
1德目(德育的目的)不該是掛在口頭的語言,寫在紙面的文字,而該是貫徹一切行為的態度和精神。
1有沒有單純的空無依傍的德育?似乎沒有,德育總跟智育或者體育結合在一起。
1不要盲從「開卷有益」的成語,也不要相信「為讀書而讀書」的迂談。要使書為你自己用,不要讓你自己去做書的奴隸。
1讀書有三種態度:一種是絕對信從的態度,凡是書上說的話就是天經地義。一種是批判的態度,用現實生活來檢驗,凡是對現實生活有益處的,取它,否則就不取。有一種是隨隨便便的態度,從書上學到些什麼,用來裝點自己,以便同人家談閑天的時候可以應付,不致受人家譏笑,認為一竅不通。
1隻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
1教師和學生,無論如何不應該對立起來。教師不是專制政治下的爪牙,學生不是被壓迫的民眾。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驗和知識上,彼此雖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
1世界上有許多懷著理想的人被稱為傻子,您對教育自有一套理想,很可能立刻取得傻子的徽號。但這是多麼可愛多麼不容易取得的徽號啊!
1兒童是最容易受影響的,小學教師要從各方面給他們好的影響,使他們往後升學或者就業都得到好處,一輩子立身處世都得到好處,這么重要的工作,受這么重大的信託,干這么重要的工作,只要是有志氣的人,必然會從心底透出一句肯定的話:小學教師確實值得干。
1在各項教育里,家庭教育是最初最基本的一項。家庭教育是基礎,基礎教育打得好不好,跟以後各項教育的效果大有關系。因此家庭教育絕對不容忽視。
20、教育不以生活為本位而以知識為本位,是一個大毛病。
❹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4)教育的意義從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基礎的九年義務教育,價值在於解決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科學教育等的原始啟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接受和接納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
隨後的中專、大學等中高等教育,價值在於解決受教育人群具備基本的科研、實踐、實驗、試驗、仿製、創新啟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和接納科學發明創造等專業化、工業化、標准化、信息化等生產實踐的基本技能。
職業化教育和培訓,價值在於為社會工業化、產業化、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崗位作業工藝、培訓後上崗就業、接受和應聘各類職業崗位,獲得崗位作業基本技能。
❺ 教育有什麼意義
教育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教育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生存資料和經營生活的工具,讓人明白作為一個人需要對人類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並且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教育的根本價值在於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培養和養育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培養合格公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教育的意義還在於讓我們懂得了錚錚鐵骨,懂得了衰敗榮辱,提高自己修為,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力,認識自己,並且不斷提升自己。
總之,教育是每個時代亘古不變的文化傳播手段,沒有教育的國家,缺乏教育的國家就是過家家。
十二年義務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十二年義掘碰余務教育可以提高我國國民的整體教育水平,也就是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
現實一點說,絕大多數人在接受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學歷對於學生十分重要,但改革限制升學率
隨著社會競判滾爭的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人也已經開始很重視起了學歷的重要性。
換句話說,學歷越高的人往往就能吵源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能多出一些人生選擇。
圖片
在現實當中,學生們爭取高學歷的原因也只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就業。但隨著教育部接連下發相關通知,從中考開始對於學生進行5:5分流,也加大了學生升學的難度。
在中考當中,如果考試發揮失誤,學生將被分流至職業高中。
而目前社會上對於職業高中的風評並不是很好,家長也不太願意將孩子送到職業高中學習。
所以,現在也有不少家長呼籲教育部門應該適當延長義務教育時間,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階段,這樣也能夠讓學生們接受到更高級的教育,也方便之後的分流。
12年義務教育呼聲越來越高,深圳市推出12年免費教育
隨著大家對於12年義務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教育部在前一段時間也直接發文回應了這一建議:目前的教育現狀並不能達到延長義務教育的條件。
那麼,這條回復也就說明了想要實現12年義務教育目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確實,現在各地區的教育發展並不均衡,對於一些偏遠地區來說9年義務教育還沒有徹底普及。
如果還要持續實行12年義務教育,那麼就會使教育差距越來越多,不利於教育的公平性,同時也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❻ 教育的意義到底在哪兒呢
教育意義卜逗就是為中華崛起而教書育人,這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教育的意義也在於此。我們不但要培養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而且要把型閉賣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同學們浸潤在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氛圍中,同學們在畢業後,在為國家的服務中態大,才會產生強烈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共鳴,個人的價值,事業的價值,才能更生動的彰顯出來。
因此,斷「供」,不是解決高校畢業生人才外流的根本方法,而是要注重為中華崛起而教書育人,把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貫穿於教學的始終,這才是中國教育的意義。
❼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戶。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結合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制定一個讓人民群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規劃,對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教育的意義
教育就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范等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尺銷守喊陸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培養和養育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培養合格公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鄭困頃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