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山西學前識字教育有哪些
擴展閱讀
黨日知識大全集 2025-02-08 23:50:23
動漫徽章什麼軟體買 2025-02-08 23:39:26

山西學前識字教育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16 21:53:55

❶ 幼師職業學校有哪些

幼師職業學校有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太原幼兒師范學校、北京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

1、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北京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坐落於北京市平谷區,地理位置優越,教育資源豐厚。校園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1萬余冊(含電子圖書),報刊雜志1498種,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近3000萬元,在校生達4000餘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網路-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網路-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網路-太原幼兒師范學校

網路-北京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❷ 幼兒學漢字的方法有哪些

【 #嬰幼兒# 導語】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日常用字,學會漢字是學會與人交流的基礎。 !

教寶寶學漢字的好方法

1、創造識字環境

環境對於孩子認識字是第一重要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書面文字:電視里的廣告文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彩色文字、快餐店的店招、路邊的路牌……這些,都構成了孩子識字現成而良好的環境。

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看到什麼就讓孩子學什麼,如看到來來往往的汽車就學「車」(汽車、火車、卡車、警車……);看到樹就學「樹」(楊樹、柳樹、松樹、大樹……)。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漢字的環境效應,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加深對漢字的理解;一方面,還能培養孩子愛觀察、愛提問的好習慣。

此外,爸媽也可以自己在創造出適合孩子認字的環境,如在冰箱上、電視上貼上寫著「冰箱」、「電視」這些漢語和拼音的紙片等。這些有意識的動作會讓孩子對每天接觸到的東西產生字面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印象。

2、利用圖畫識字

不放過每一個給孩子讀故事書、看圖畫書的機會。爸爸媽媽可以邊點著書邊給孩子念;也可以把圖畫上、書本上的故事情節講給孩子聽,同時出示字卡,讓他們在理解情節的同時記住漢字。

有時,也可以採取先背書後認字的方法。先給孩子反復說他喜歡聽的故事,直到孩子能夠獨立復述出來。這時再一起來看書,對號入座,找到字音所對應的字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文字的順裂譽乎序,手指指准那個字,眼睛就要看那個字,並且此時孩子的肆悉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3、利用動作方法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做動作來讓孩子認識字,比如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寫著「穿」字的卡片,然後做「穿」的動作,並讓孩子也來做做「穿」的動作,達到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的效果。

4、兒歌學漢字法

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是孩子喜歡並容易接受的。爸爸媽媽可以先教孩子念兒歌,讓孩子把他喜歡的兒歌背出來,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把兒歌里的漢字教給寶寶。

5、利用找朋友法

這是個利用認識的字來認識字的辦法,適合於已經認識不少漢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認識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許就能很容易讀出來了。在此基礎上,爸爸媽媽接著讓他理解「清」是什麼意思,是用在哪裡的等等,就比較容易了。

家長對孩子學漢字的一些認識誤區

1、認為「孩子太小不容易認字」

0-6歲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兒童學習的時期,大腦的重量相當於成人的80%,這個階段孩子記憶力驚人,需要大量的接受各種信息,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識字不是負擔,而是生理需要。反之,錯過了大腦發育的時期,同樣內容則要多花6至7倍的時間。而且大腦的發育一旦完成,形象記憶的效率就非常低下,識字就會慢的多。

2、孩子沒必要早識字

識字是左右腦開發,能夠有效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在大腦容量基本生長發育完成後,有效促進大腦細胞間的網路鏈接能夠讓孩子變的更聰明,而學習漢字能夠同時調動左右腦的開發,刺激腦細胞網路進行各種鏈接,從而提高孩子的智商。另外,早識字、識字多可以提前閱讀,閱讀能帶來更多的知識、思考和更廣闊的視野,能促使孩子智力、思維、認知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培養孩子的興趣也非常有幫助。

3、「死記硬背不能達成學習效果」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巨大的記憶潛能正是大腦快速發育的特徵,背誦記憶是兒童最自然的學習方式,錯過這一時期就會錯過人生的記憶期。

4、不希望讓識字成為孩子的負擔

一些高素質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童年,不希望過多的學習和要求成為孩子的負擔。但問題是,孩子的成長有著自身的規律,有些事情必須在一定的階段完成,否則就再也沒有機會。在孩子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要給與孩子足夠的信息,要教會他們基本的技能和工具,這樣虛殲才會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更輕松、更聰明、更強大。

寶寶學識字的年齡

觀點一:教孩子識字越早越好

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認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徵性符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幼年時就已經顯露。」而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具備了便於讓幼兒學習的先決條件。同時,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越早開始識字,將來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觀點的家長往往在孩子兩歲左右,甚至在孩子一歲前就開始對其進行識字教育,包括買幼兒圖書在睡前給孩子講解,將識字卡片貼在家中的物品上隨時復習,看電視、逛街時也抓住一切機會教寶寶認廣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華錄取線7分)的15歲廣東男孩李詩雨,1歲3個月就會認數字,1歲7個月會認漢字,兩歲識字超過2000個。李詩雨的父母認為,早期教育為他日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6歲的丁丁卻沒有這么幸運。丁丁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每當城市的名字出現在屏幕上時,爸爸媽媽就念給他聽。沒想到他就這樣開始識字,而且學會了看地圖,普通話也說得特別標准。如今,丁丁已經能讀報紙了,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也很感興趣。但是,看書、看電視過多,導致丁丁兩眼都有近視,已經戴上了眼鏡,並伴隨斜視。

醫生指出,孩子從小長期做精細視覺活動,雖然從中學到不少東西,使腦部潛能得到發揮,卻直接損傷了孩子的視力。醫生希望家長能夠吸取這對父母的教訓,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

此外,專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識字時採用簡單的抄、默等方法,機械地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效果很差,並且損害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厭學情緒,扼殺了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揮。

觀點二:識字是上學以後的事

與主張「早起步」的家長不同,也有家長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兒階段不應當進行識字教育,識字應是小學教育的任務。教育家盧梭就認為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

的確,晚識字不見得一定會影響智力的發展。據記載,清朝的戴震9歲時才會說話,10歲時才入私塾讀書,而後來他卻成為集哲學家、數學家、訓詁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為一身的學者;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教授在7歲之前也不識字,而他不到30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這說明,識字早晚和以後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並沒有必然的聯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顯示:3歲前沒有開始識字的幼兒容易患語言「小兒麻痹症」,以致進入小學後閱讀困難,適應能力差,影響智力發育,造成終生障礙。0到6歲大腦處於記憶能力階段,是識字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生學」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歲開始閱讀的經歷。由此看來,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教育還是有必要的。

專家看法:順應規律結合實際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之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綻蕾。」幼兒能不能識字,取決於幼兒是否具備了學習漢字的心理機制,也取決於成人所採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兒的學習規律。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系的符號刺激物,幼兒學習漢字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0到6歲學會2500個字,能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3至6歲的幼兒正處於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年齡,而閱讀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好學,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順應兒童學習的規律,更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多觀察、多了解,培養孩子對識字、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才是的老師。